暑期的热闹从电视荧屏,蔓延到了视频网站,新上线的两档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和《明日之子》,成为假期里孩子们讨论的焦点。之所以会把这两个节目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传统选秀到偶像养成

电视选秀曾带领着唱片没落的华语乐坛,经历过短暂的辉煌,为了乐坛输送了一大批新鲜力量。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网红遍地开花,这让传统的电视选秀也进入到疲软期。

为了迎合更庞大的90、00后网生代,多元化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和《明日之子》闪亮登场。

将选秀搬到了更大、更年轻的互联网平台,打破传统,不再只是单纯的唱歌比赛,而是一档成长类的展示秀,在赛制的设置上没有以往严肃。《明日之子》在赛制环节设计上,加入了三大赛道的概念,即“盛世美颜”、“盛世魔音”和“盛世独秀”。也就是说,只要你足够自信且有才华,都能找到属于你的赛道入口。选手的多元化,为节目增加的不少趣味性。

而在以往的选秀模式里,经常强调“严肃歌唱”,为了让节目更有观看性,就出现了很多套路性的设计。比如卖惨、上价值、灌鸡汤、审丑博出位等,这些套路已经成为了网友调侃的谈资。而网综化的《快乐男声》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以“随我”为主题,为了反套路更是派出“控油”导师罗志祥,来过滤“油腻”的选手。还原选手的真实状态,撇清表演以外的所有干扰因素,让节目呈现出一种,“出泥石流而不染”的清新脱俗的状态。


去评委化,导师变身风趣幽默的段子手

在播出方式和规则设置都发生了变化以后,“选秀”的气质也摇身一变,更加的接互联网的地气了,这是以往卫视综艺里无法实现的。

“去评委化”、“去权威化”,是目前为止这两档节表现出来的最大看点。《明日之子》和《快乐男声》分别用“星推官”和“音乐召唤师”来代替评委的位置,少了冰冷的评语,多了活跃气氛的前辈,拉进选手与专业导师之间的关系,和乐融融的氛围,也让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这一接地气的改良让“选秀”很快融入到互联网的大环境里,节目播出后,“李健段子手”“罗志祥搞怪”“杨幂自黑”这些话题迅速成为热点。只是长此以往,就会变成导师们的个人秀,选手不再是节目焦点。违背了“选秀”的主题,那么选秀的模式就会被千篇一律的网综给同化。所以节目后期的尺度拿捏,需要慎重。


芒果台子弟兵们的“战争”

“快乐男声”是来自湖南卫视的选秀大IP,而《明日之子》的背后的制作人龙丹妮和马昊,也是一大块活招牌。被誉为“选秀教母”的龙丹妮和马昊,曾是《快男》、《超女》制作团队的核心人员。

所以这也是一场两个带有电视湘军基因团队的竞争,两个节目不约而同采用三队PK的模式,三位明星导师各自带队进行厮杀淘汰。《快乐男声》采用交叉剪辑,同时播出三队淘汰进度,节奏上生存厮杀的意味强烈。《明日之子》是采取单队伍依次播出的形式(首期是以杨幂主导盛世美颜组),竞争感淡化。

从播出“笑”果来看,还是选秀老厂牌略胜一筹,剪辑轻松,节奏明快。李健、罗志祥、陈粒三位音乐召唤师,各司其职认真搞笑。而《明日之子》以选手、星推官1v1的呈现形式,略显乏味。

不过广大网友对于“快男”模式的评价,颇有微言,因为它有借鉴韩国某选秀节目的痕迹。

而《明日之子》则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节目,将舞台设置为密闭空间,让星推官和选手近距离接触,对选手有更清晰的认知。在后期的制作上都十分脑洞大开,针对选手的不同表现后期也会做上“有毒”的特效,极具网综特点。可能是太急于笼络观众,“脑洞”开得有点大,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反而不及预期。

当然无论节目的效果如何,选秀类节目总是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它是娱乐圈新鲜力量的直接来源。也是把关娱乐圈新人质量的重要的一道关卡。所以希望这些节目,还是要为有梦想的年轻人,以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负责。

<图片1>

快乐男声2017(2017)

又名:Super boy 2017

主演:罗志祥 李健 陈粒 李莎旻子 汪聪 

导演:陈刚 编剧:曹薇 Wei 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