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之前,我也曾充满期待,毕竟是国师作品啊。
买票之时,我也曾为排片不平,排得也太少了。
但是真等我看到《狙击手》时,却是难掩的失望。
缓慢糟糕的节奏,采访片段与战斗主体内容的脱节,想看班长笑一下的包袱被无情遗忘。
(这里不是说他没有笑,而是包袱没抖出来。这个笑的渲染和开头所花费的笔墨完全不对称。大永想看到的笑,很大一部分就是班长平时太严厉,他们总被教训的缘故,所以根据剧情发展,如果是在班长遇险命悬一刻的时候,大永神奇地救下班长,班长发现大永已经成长的超乎自己想象了,对他满意的笑笑,我觉得这才是大永期待的笑。实际行动的效果肯定要比班长评价他霸道的话更直接。然后因为这个肯定的笑,大永后续的神勇发挥才说得过去,班长也会放心将剩下的局面交给大永来收拾。现在的笑更多的是班长要出去赴死了,不全是满意的笑,更多的是惨然的笑 。)
说是根据真实原型改编却各种无厘头的安排,说是冷枪,却明摆着对狙。
电影对冷枪冷炮运动的诠释太过差劲,并没有把握住精髓。冷枪冷炮就是最小牺牲换取最大战果,本片可好,可直接拍成拯救侦察兵亮亮了,任务很重要,情报更重要,但不是狙击手该干的活儿!更难展示出冷枪的冷峻与风采!
章宇演的刘文武和最后活下来的大永,原型是张桃芳或者邹习祥吧?要知道张老可是高寿77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37高地,张桃芳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 。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54年),张桃芳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
邹习祥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阵地上,他用206发子弹击毙203个敌军,在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那条狭长起伏的山岭阵地上,演绎出中国狙击史中最精彩的神话。据记载,在整个一三五团驻守的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邹习祥与他的战友们共计冷枪歼敌3558人,因此,美国军事史上称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为“狙击兵岭”。 ——百度百科
我想看到的狙击手,是真实的神话,是消灭了众多对手全身而退的战斗英雄,不是扛着炸药包冲向敌人同归于尽的班长,如果突出英勇牺牲,那隔壁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比你可壮烈多了,如果说催人泪下,那口碑不佳的《金刚川》里人桥也是让人过目难忘。
再说说《狙击手》的硬伤。
刘文武在对方眼里最大的价值就是被消灭获得荣誉,怎么抓他的活口成了美军的第一要务?
好,假设你说对方有充足的理由不直接杀他,那么他和战友重叠站位躲子弹就纯属来搞笑了吧!
假如美军背信弃义,只需一枪就可以直接消灭两人!
再说说葫芦娃救爷爷式的救人行动,任何看过狙击片的都知道这就叫白给,就算亮亮非常重要,在弄清楚对面形式的情况下,这种战斗行为在战术上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真的非常重要,那只派一个班去,连长就是最大的失职。
再说说美军的王牌狙击手,突然就开起了坦克,这真的是强行给对方降智。对方知道在坦克下作假,却只在假靶不远的地方埋伏。
美军炮兵来晚了,被骂得狗血淋头,连长等人死光了带着人才赶来,还玩了把催泪,怎么不检讨一下自己支援晚了?
说个笑话,《狙击手》我的豆瓣关注评分比《兵临城下》都高,哈哈哈哈哈。(我关注的影评人较多,他们对其他电影的评分常年低于豆瓣评分1分左右,现在却这样。)
所以,最后我来解释下,为什么《狙击手》不能叫《最冷的枪》?
因为这是纯对狙,一点都不冷。这么庸俗的狙击场面,只能叫《狙击手》。最冷的枪?它不是啊!
为什么《狙击手》之前一而再地撤档呢?
技术原因?明白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我说完了,并且准备好挨骂了!
————————————————————
看了很多评论,也和他人在微信群理论过。
凡是觉得不好的,都能拿出自己的理由。
凡是觉得特别好的,不是上来攻击人,大多如是说“就是好看,我就是觉得好。”,完全没办法理性讨论。
观影水准层次分野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