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9-28

家族的肖像:叛逆者

  
  有些人注定只能成为自己阶层的叛逆者,而不能成为其对立阶层。或者说他的叛逆在更多时候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来维护自己文化的精髓,通过抵制其败坏的部分来坚持其中美好的部分。但最后他们的命运往往是被两个阶层排斥,成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彻底的边缘人。
  意大利导演卢契诺•维斯康提的作品《家族的肖像》中的康拉德无疑就是这样的人。加谬说,“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大概正是这种对“为什么活着”的追问中人们开始厌倦自己的生活状态,开始背叛自己的阶层和生活,而力图跻身一种似乎更高层次的生活。康拉德就是如此,凭借着英俊的外表成为一个比他达12岁的贵妇的面首,进入了上层社会。
  在康拉德之外,影片中还存在着两类人。一类是已经没落的贵族,以教授为代表,他是贵族世家子弟,读过自然科学的博士,参加过第五纵队。教授嗜好收藏十八世纪的油画,基本上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外界的变化似乎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但自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以一幅油画为房租租下了教授房子的二楼后,他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教授追求一种平静的、审美化的的生活,以一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和任何人保持着距离,可以说他的身活强调的是一种慢的艺术。但楼上的一家则整天吵吵闹闹,粗鲁无礼,经常在教授家里反客为主,这一切在教授看来简直是粗俗不堪,一无是处。
  康拉德正是楼上贵妇的情人,教授楼上的房子也是贵妇租来让他住的。他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对油画和音乐的鉴赏力和品位让教授对他刮目相看,而他也因为教授的善良和仁慈而对其好感日深。如果教授代表了那类曾经反叛自己阶层的但后来终于又回到自己阶层并且日益沉迷于其文化中的人,那么楼上的资产阶级一家都是安于现状,根本不愿意也不能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的人,他们活着,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康拉德则与这两类人截然不同,一方面,他反叛了自己的阶层,进入了上层社会,但在政治上他却本能地倾向了资产阶级的对立面。另一方面,由于他已经被判了其出身的阶层,所以注定要被他们当作敌人。
  影片中有个人物说,知识分子总是在政治和道德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当年萨特和加谬就是分别趋向了政治和道德这两个极端,以至于最后翻脸。康拉德对资产阶级残害工人和共产党的行为深恶痛绝,于是不惜去当告密者。这一告密行为后来被人发现,他被抛弃,于是愤而出走。他的边缘地位和性格,注定了他在现实中无路可走。一方面,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把他当作叛逆,而他说不定也早已习惯了舒适的生活,不能也不愿回到自己出身的阶层。另一方面,由于告密行为,资产阶级也不再相信他,觉得他是危险分子。因此,他注定只能走向自杀这条路。
  可能到了最后,在道德与平衡之间徘徊的绝大多数反叛者,要么回归自己本来的阶层和文化,在其中寻求某种道德上的心理慰籍;要么成为一种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如果这二者都不能的话,那么可能就只能以自杀来结束自己这种现实和精神上的双重无归属的痛苦了。
  

家族的肖像Gruppo di famiglia in un interno(1974)

又名:内地家族 / 家庭内部肖像 / Conversation Piece

上映日期:1974-12-10(意大利)片长:121分钟

主演:伯特·兰卡斯特 赫尔穆特·贝格 西尔瓦娜·曼加诺 克劳迪娅· 

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 编剧:Enrico Medioli/卢奇诺·维斯康蒂 Luchino Visco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