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扎克施耐德翻拍了經典喪尸片《活死人黎明》。那也稱不上是好電影,但它卻是部講「道德」的作品,非常特別。

新故事剛展開不久,觀衆們會跟幾位主角一起逃到大商場避難,隨即結識蠻橫保安CJ與它的兩個手下。CJ在和主角們短短十幾分鐘的互動中將自己的愚蠢、狹隘、自私展現得淋漓盡致,完美擊中我們對「中年男子+反派」的刻板印象。在隨後的小轉折中,CJ被主角們設計軟禁在鐵柵欄後。又是幾段故事,CJ終於被放出來——它變「好」了!CJ自由後總盡力配合主角們,還在結尾犧牲自己引爆了油箱。

主創人員為這個角色的轉變設置了一個有趣的鋪墊。在被繳械前,有一場戲特寫CJ躺著看新聞。電視中,一位牧師樣的人正對攝像頭威脅:婚外戀、同性性行爲與婚姻、墮胎、早孕......是這些事導致了喪尸危機!我們要懺悔,要重拾合作與信任......「信任......」鏡頭特寫了CJ癡癡呢喃。不久後,「嘩變」發生,CJ在小牢房進入默默悔改,等待著展示自己的脫胎換骨。

Wiki在相關條目中引述了兩篇文章,評價CJ是有弧度及救贖色彩的角色("The character is noted as having been given anarcthat centers on redemption")。這完全是亂講——CJ的關鍵詞為「救贖」尚可理解,但那一分鐘宗教新聞片段帶來的突兀啓迪與所謂轉變,怎麽能構成人物「弧度」呢?如果大筆一揮,只要人物前後性格行爲不一致便算「有弧度」,那創作與褒獎也未免太簡單了些。

手藝活之事暫且不論。在這粗莽的人物性格轉變中,我倒是能感受到主創人員的善良可愛。尤其,在考慮到《活死人黎明》是一部喪尸片、一部從來以盈利爲目的的電影時,我不由自主地進一步誇大自己的感慨:這實在是世紀初,是還沒有發達互聯網,沒有智慧手機,沒有網飛的時代獨有的笨拙與單純。

大多數來自2021年的觀衆在影片中段看著CJ時,總會想著:它之後應該會逃走,甚至引喪尸來商場以復仇吧!誠然,主創安排的彆扭軌道沒有給角色打轉彎的空間,使得觀衆根本無法感知並認同主創的構想;這份失誤背後原承載的厚望,卻是再難見的。

在《活死人黎明》中,喪尸并不單純是惡心而新奇的刺激生物。儘管與那位牧師角色論述的不盡相同,但它們的確有教化功能。它們(喪尸,與喪尸危機的爆發)的教化可以被闡釋為:催促幸存者/看者思考,我們在極端情況下該懷揣怎樣的品質生活,又能否將那些品質從幻想中投射入現實生活裏。

扎克施耐德版本的《活死人黎明》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甚至是推演過程——與之相對,當下絕大部分喪尸作品在最開始留只是把「道德」當成導火索,當成更多暴力的起興——儘管質量不佳且給得讓我們難以接受。你可以更嚴厲地批評它的劇作有多麽大的問題,也可以質疑「道德」在電影中究竟有多大意義。但無法否認,它畢竟擁有提問與催促思考的意識及實際安排——跟徒有虛表的、作秀的《釜山行》完全不同——而這是我們在最近的喪尸片中很難看到的。它有,它在十七年前的喪尸片講「道德」!

CJ只是本片講「道德」的一個例子。女主角的獨特性格設計(跟絕大多數同類電影女角色都不同)也是一樣特別且令人惋惜:你看得出主創的用心,但呈現得很差勁……在喪尸電影大同小異的今天,回顧這部十七年前的電影,你總能找到特別的地方。它沒多好,但你去看,不算浪費時間。


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2004)

又名:活死人凶间(港) / 活人生吃(台) / 僵尸的黎明 / 丧尸黎明 / 死亡黎明

上映日期:2004-03-19(美国)片长:101分钟

主演:萨拉·波莉 文·瑞姆斯 杰克·韦伯 梅奇·费法 泰·布利尔  

导演:扎克·施奈德 编剧:乔治·A·罗梅罗 George A. Romero/詹姆斯·古恩 James Gunn

活死人黎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