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写下了一首咏怀诗,名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该词不仅表达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军突破敌人防线,走向胜利的喜悦,还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与毅力,豪情与壮志。导演王飞取用毛泽东这一诗词作为片名,足见其用意之深,之重。可以说,这首《六盘山》很好的诠释了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的精神内核。正如片中张嘉译饰演的中山军事学校校长程慕贤所言,“革命的希望,不能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要靠组织和群众的力量。如果革命需要我做出牺牲,我在所不惜。”
作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红旗漫卷西风》以1927年到1949年期间的陕西近现代革命史为背景,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为原型,讲述了一段轰轰烈烈地,由西北延伸至全国的战争故事。该片是一部革命剧,对陕西地区,不同的政治党派的人物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特别是,以梁万龙(杜志国饰)为首的三个家族之间的复杂人物关系。
在这个大家族中,梁万龙,李耀川(郭晓峰饰)、秦声达(张光北饰)三人分别处于不同的阵营。首先,梁万龙作为兄长,承担起兄弟之间的桥梁工作,是情感纽带,维系着这三个家族的和平。其次,李耀川与秦声达分属于不同的阵营,一个心狠手辣,不念旧情,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的前程,一个为了人民孜孜眷眷地奉献。在剧中,兄弟三人20年未见,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团聚的欢乐暂时掩盖了战争的创伤。只不过,这种“虚假”的兄弟情义之间的团结,因为李耀川的出现而彻底的瓦解,因为在李耀川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前途,只有自己,而不顾妻儿、兄弟,不顾平民百姓。李耀川是心狠手辣,想法设法地抓捕秦声达,并且把“三民主义”扭曲地传递给秦声达的儿子,让他们父子“短兵相接”。
于是,梁万龙,李耀川、秦声达三个人的矛盾,逐渐转化为子女之间的矛盾与纠葛,同时,信仰的不同,造成了根本上的对立。而这一切,都从张粟饰演的李志远视角而传递,因为,他把这个夹杂在国共两党之间、亲情之间、兄弟情之间、爱情之间的男人刻画得很成功,获得了观众的认同。按导演王飞的话说,这是一部融合了青春、热血、信仰等元素的正剧,也是一部充满了“红色偶像”气质的革命剧。
既然说到“红色偶像”,就不得不提张粟塑造角色的“统一”。在演绎生涯中,张粟扮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革命题材的影视剧,如《辛亥革命》、谍战剧《邮差》、《黄河英雄》、《红旗漫卷西风》等等。这些“红色”的形象,让张粟成为了“红色人物”的代表。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红色”角色,不管是张粟、吕一,还是张嘉译、张光北等,都以活跃的肢体语言,凸显人物的灵动,让观众眼前一亮,开始对这些角色充满期待。
李志远,从小住在大伯梁万龙家,生活无忧,有一股公子哥的气质。李志远与老人下棋,一横一笑,表现出了一幅“牛逼”的模样,但这种情感又不是不可一世,而是隐藏着良好的家教之风,让随行观赏比赛的人,对其赞不绝口。面对着青梅竹马的梁冬梅(吕一饰),他又显得有些木讷,因为他总是被欺负。这个情节的设置就奠定了李志远这一人物的性格基调——有善心,有智慧,怕女人,还有些软弱。这也可以说是,革命青春的描绘。李志远与梁冬梅的青春,是在炮火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李志远从一开始拒绝大伯梁万龙当面许配婚姻,是带有一种“小孩子”的气质,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他认为冬梅总是欺负他,所以才拒绝。然而,在战场中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后,他逐渐认识到“青春”,并且以相同的追求,完成自己的青春书写,既有保护“小家”的内涵,又有捍卫“大家”的意义。
其实,李志远的青春要归功于梁冬梅。梁冬梅,一个西北典型的女子,一个从名字就寓意了梅的傲骨与胆识,冷艳与不屈,顽强而有个性。在生活中,她是李志远的指引者,处处能为李志远考虑。在革命工作中,她又是李志远的领路人,让他步入革命之旅,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在炮火中,李志远与梁冬梅的青春,伴随着千难万险,伴随着残酷,一步步走向了追寻信仰的道路,走向了与亲人爱人患难与共的幸福之路。事实上,这一对对“青春”的刻画,是革命者“舍我其谁”式的精神表达,也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真情流露。
除了,战火青春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父子关系。在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中,李志远与父亲李耀川20年未见,心里犹豫不决。一个人呆呆地关在屋子里,思考,并向伯父梁万龙袒露自己的心声,内心既渴望,又不知所措。等到李耀川进来时,他是有所顾忌的,不知道如何与父亲打招呼,只是盯着父亲看,望了说话,望了动作。张粟为了表现出这种矛盾的情感,表情凝固,不敢正视的看父亲李耀川,而是偷偷地观看,而等到父亲要拥抱他时,又是不自觉得拒绝,表现出父子关系的隔阂。张粟并没有太多的肢体动作或表情,而是默默地看着父亲李耀川,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是既陌生,又有些期待。张粟把父子之间的微妙关系表现得十分得真实,准确。
这种情感随着李耀川的身份、行为与李志远的成长而改变。李耀川一直想培养李志远,将其拉入自己的阵营,以至于,常常想方设法地阻止李志远,让他死心,却不知,李志远在李耀川的重重关卡中,破茧而出,明白了自己的坚守,也确信了自己的信仰。在剧中,李志远目睹了父亲李耀川抓捕舅舅秦声达,目睹了兄长秦怀文追杀校长程慕贤后,他深深地被震撼了。他看着在死在自己眼前的程慕贤,他想阻止,却无能无力。逐渐成长的李志远,开始以“男儿本色”去体味这些复杂的情感。就像导演王飞所说,“感情戏的部分其实我们都很纠结,在现场我们不怕耽误时间,不顺的地方就停下来,演员们互相沟通,这个地方要用什么样的情绪,表演状态是什么样的,讨论好了、走顺了再拍。这样让它更合理,更具艺术性,同时也不失商业价值。”
当然,无论是他与秦怀文、秦怀武的兄弟情,还是与身为国民党高官的父亲李耀川,一心为民的舅舅秦声达和疼爱的大伯,以及初恋女友与妻子,都在家国之中构成了一个复杂人物关系图景。此时的李志远在把握时代背景,不同情境的心理状态,即又爱又恨,又无奈又充满希望的百感交集之情。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是记录革命历史光辉一页的篇章,是书写年轻人为追求,为梦想,为信仰不断奋斗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