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被提笔忘字所困扰?你是不是经常面对一些相似的字词的用法而无法下手?



今年夏天,《汉字风云会》用新颖的表现方式打造生动有趣的汉字课堂,以培育传统文化为价值诉求,让这档以汉字听写为主打的文化综艺突出重围,在今年夏天刮起一股“汉字热潮”,为饱受汉字困扰的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式。
随着国家对综艺节目政策调控效果的显现,综艺节目多元化发展、文化性诉求提升成为当前综艺节目制作的趋势之一。《汉字风云会》正是站在当前综艺发展的大趋势下,创新文化综艺形式,切中大众文化诉求,用更好的电视语言让文化综艺传播更接地气,普及文化知识中,探索文化综艺的发展新方向。
切入小学汉字课堂
重视传统文化根基
《汉字风云会》以五年级小学生汉字书写为切入点,扎根于汉字这个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注重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既达到长知识的目的,又获得了新鲜感,得到了放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观看兴趣。



在受众人群上,《汉字风云会》立足于识字教育阶段人群、带动家长群及广大青年的参与。小学是学习汉字最集中的阶段,也是绝大多数成人书写汉字能力的均线。



节目选取这一年龄段为切入点更能够满足主流观众的学习需求。以此为基础,《汉字风云会》着眼于常用易错字的辨析,如“打勾”和“打钩”、“钉书机”和“订书机”等令人难以分辨但又常用的字词,在辨析字词的同时,让选手和观众体会汉字之美与传统文化的韵味,摆脱我们印象中汉语字词的枯燥学习方式,增强趣味性。



另外,节目中的题目由来自社科院语言所和各大高校的专家把控,让选手和观众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学习和了解其他汉字,乃至相关的文化知识,增强了节目的文化性。
汉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把我们的语言文字用对用好,不仅仅是中小学生的功课,也是全社会需要面对的课题。《汉字风云会》以汉字书写为切入点,不仅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趣味性学习汉字的方式,也为全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了形式。
切中文化普及软肋
回应观众文化诉求
信息时代,在键盘与电脑占据主流应用工具的形势下,提笔忘字、词汇贫乏成了许多人的通病。《汉字风云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切中了在成年人中普遍存在的文化普及软肋,满足了成年人的文化诉求。



节目不仅受到了大量学生、老师的喜爱,还受到了许多青年观众的追捧。节目以综艺形式来系统地、生动地传播汉字文化,节目中构筑了听写竞赛的教学课堂场景,构筑了家长与孩子全程伴随、同步互动的收视场景,营造了家庭的学习氛围,成就了家长的榜样角色。也因此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由衷喜爱。



另外,大量成年人通过这一创新的形式,重新温习汉字,在学习中体会汉字的丰富与优美,寓教于乐,为当前普遍存在的提笔忘字、词汇贫乏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满足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严控质量和创新形式
打造传统文化传播新方式
《汉字风云会》创新文化类节目生存维度,率先在系统化、实用化、教育功能化以及新形势下寓教于乐等方面做出了创新尝试,进一步深化传媒对国民教育的责任担当,为文化类综艺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一是专家把关保证节目高质量内容,环节设计新颖,强调节目化反。 在内容上,《汉字风云会》节目组邀请社科院语言所所长刘丹青担任裁判长,《现代汉语词典》主编谭景春、《新华字典》主编程荣、文字教育专家张一清等既是裁判又是起着定盘星作用的嘉宾,以强化知识的准确性。
在节目形式上,主持人沈涛串联,开心麻花新锐喜剧人胡铂、李岱化身“添乱组合”现身节目,在与权威嘉宾的捧逗之间,庄谐相宜,激活现场氛围,实现了让观众在更加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汉字书写的普及功能。



二是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碎片化与系统性相结合。《汉字风云会》制作的一系列游戏短视频《考你个字》,创新了文化普及的形式,与节目形成良性互动,创新了节目本身的传播形式。
短视频只给出常用易错词面的两个选项,并且用貌似有理的解说彻底混淆视听,接收的人只要答错,就被要求重新上小学。这种很具网感的传播形式成了流行文玩,每条视频都取得上千万次的点击转发。



三是“传统文化+人工智能”,传统与科技相得益彰。人工智能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汉字风云会》所有题目运用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旗下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咪咕灵犀出题,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捕捉学生常用书写软肋、应知应会空白点上精准的针对性的优势。



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节目中的题目既不困难而又处处布满陷阱,体现出科技、文化、娱乐结合的新特征,使得节目本身更具时代感。



《汉字风云会》通过打造荧屏趣味课堂,让原本枯燥的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呈献给大家,不仅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汉字学习的优质平台,引起全社会重温汉字书写的共鸣,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文化综艺节目发展的探索之路。

汉字风云会(2017)

主演:沈涛 蒙曼 韩田鹿 杨无锐 廖文豪 李山川 鲁大东 张一清  

导演:关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