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03-12

功夫:一些众所周知的致敬

《功夫》你可以说是一部动作片,也可以说是一部喜剧片。但在此之前,他是一部向老掉牙的事物致敬的片子。

1.猪笼城寨 vs 《七十二家房客》
生活在广东一带,懂粤语,有点年纪的人一定会知道《七十二家房客》是何物。片子中的猪笼城寨的原型便是《七十二家房客》里的大院。
没有经历过那种文化气氛的人是很难理解猪笼城寨的巧妙。它的原型,《七十二家房客》其实就是讲一个贫苦大众如何跟包租公包租婆(代表上层势力)斗智斗勇的喜剧故事。其实《功夫》里的猪笼城寨在根本上也是继承了这个理念。
虽然本片有所延伸,比如包租婆包租公其实也是好人这个设定就颠覆了《七》,但是我能够看出那种浓浓的,只有小市民才能够很好理解的情怀。在这里真是很难用文字去表述。估计,除了周星驰这个有心人,别的也很难再现《七》的那种小市民情调吧。

2.如来神掌 vs 《如来神掌》
粤语残(长)片,这是多么让人觉得无聊的一个名字。我记得小时候最怕就是看到粤语残片。动斥几个小时的播放量,单调无聊的过招,神经兮兮的对白,还有那假得不能再假的道具……居然,周星驰也拿来“调戏”一番。当我回过头来才发现,小时候不喜欢,甚至很讨厌的东西却竟然最是装着年少时的情怀。
《如来神掌》,火云邪神……这些原本只是年少时用来嬉戏,用来说着玩的名词,周却别有心思地安排在电影之中,并且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如来神掌不仅仅那九招强到逆天的掌法,还是代表着佛法、觉醒;火云邪神也不仅仅是那个同名的角色,而是阴影、无法挑战的黑暗。这是原著所没有承载,周星驰借题发挥的。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们玩,一掌打过去喊“看我如来神掌第九式万佛朝宗!”然后哈哈大笑。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词语,可当他出现在现在的电影中,却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嬉闹感。而是一种更加深沉的情感。
这感觉怎么说呢,跟看到擎天柱在大屏幕上变形很类似。一种小时候习以为常的东西,“活过来”的了感觉。

3.周星驰 vs 李小龙
众所周知,对周星驰影响最深的就是李小龙。他说过,什么都可以搞笑,唯独李小龙不能。
没错,《功夫》就是一部向李小龙致敬的影片。
最直观的莫过于阿星一挑几十个斧头帮帮众的那组镜头。动作、招式设计无不再向李小龙致敬。但是,周星驰不仅仅是向偶像致敬,还加入自己独特的元素——记得火云邪神在里面说过吗?“踩脚趾……小孩子打架才这样!”
好一招“踩脚趾”!这一招天真到让人发笑的招式,却是最能代表周星驰的一招!
周星驰一直在追着李小龙的背影前进。现在他某程度上甚至比李小龙还要前的时候,他回过头来,看着偶像李小龙,做着鬼脸模仿偶像的动作。周星驰从今开始,已经不是那个追着偶像的小弟弟了,他成长起来了——但他的独特性格没有消失。
周星驰在本片,不仅仅致敬了偶像李小龙,还致敬了由李小龙所掀起的功夫片浪潮。本片的动作设计是他片子中最硬桥硬马的,某些武打场面甚至你会有种“《功夫》是不是影响了08年的《叶问》?”这样的错觉。虽然最后的决斗有点神棍,但总体来说,本片的打斗那一板一眼的过招,分明就是在向老功夫片致敬,就更别说找了那么多老功夫片时代的演员了。
有人会觉得,本片说搞笑不搞笑,说打斗又不打斗,让人怀疑周星驰的拿捏水准。其实说这话的人,多半没有经历过香港老功夫片时代的人。不相信可以去看看早期的功夫片,多半都是伴随着笑声一路打来的。没错,香港老功夫片本身就是一部喜剧,然后才是打斗。周星驰在本片中对笑料和节奏的拿捏固然有他自己的风格,但就我来看却很忠实地走着那些功夫片的路子。没有这个文化基础,没有曾经沉浸其中的氛围习惯,是不可能理解周星驰的用意的。

这些其实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文字依然都是文字,他只会死死地钉在载体上。但是那一种背后所散发的气息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够看出来的。《功夫》我看过两次,两次给我的感觉都隐隐的有一种熟悉的,一种像回到年少时那打打闹闹的感觉。有点朦胧,又有点可笑。

真要比喻的话,我在文中说过了——跟看见擎天柱在大屏幕上变形是一样的。只不过,这次对象不是80后,而是一群粤语文化圈的小市民而已。

功夫(2004)

又名:功夫3D / Kung Fu Hustle

上映日期:2004-12-23(中国大陆/中国香港) / 2015-01-15(中国大陆3D) / 2004-09-14(多伦多电影节)片长:100分钟

主演:周星驰 元秋 元华 黄圣依 梁小龙 陈国坤 田启文 林子聪  

导演:周星驰 编剧:曾谨昌 Kan-Cheung Tsang/陈文强 Man Keung Chan/周星驰 Stephen Chow/霍昕 Xin Huo

功夫的影评

啊哈
啊哈 • 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