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9-04

盗梦空间:《奠基》观后感


一个智商一般的文科生我也写不出什么论文了,电影相关的评论和分析时光网和豆瓣上很多,有从数学角度、物理学角度、建筑学角度、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电影角度……写的,都他妈很好看。一部电影好不好的个人评判标准既是:它能不能激发出许多牛逼哄哄的评论和分析。更神奇的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一拎出来套在电影里又都能说得通。可是我又感到不说点啥好像对不起那一夜的失眠……那一夜,你伤害了我,那一夜,你满脸泪水……那就记下零零碎碎的一点感受吧。

 

1、诺兰很喜欢玩儿,玩电影,玩观众,而观众也很享受和他一起玩或者被他玩。作为一个艺术家,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给他的读者带来快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

 

2、不管是记忆碎片、致命魔术还是奠基(他的片我就看过这三部),在风格和个性上都像一个WEB2.0的门户网站,它相当符合互联网和2.0的特性:交互性、海量信息、自由共享、开放性、创造性、科技感、速度感、跨时空……首页链接密密麻麻,只要你有兴趣就可以参加,每个链接点进去查看详细,然后又会看到另外的链接……基本上呈网状结构。

 

3、唐山大地震的广告词可以用在奠基上^_^:23秒,32年。第一层梦境32秒,第四层梦境23年(精确是不是23没算过,爷算术不好,反正电影里也只是经验之谈)。

 

4、细节太多,有没看懂在乎自己的理解。要是每个细节你都能自圆其说没有矛盾,那就完了。不过我觉得看得懂没懂也无所谓了,好玩的地方在于它给你提供了钻研的契机和钻研时的乐趣。

 

5、叫好又叫座大概是每个拍电影的人的某个正常的梦想。在商业元素、个人兴趣、个人强项、受众反应能否完美融合方面,诺兰是赢家。人家智商高,情商又不低。嘿嘿。

 

6、初中三年级,我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在通往学校的那条主干道上转角一家光线昏暗的租书店租到了世界名著《查泰来夫人和她的情人》。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抓紧分分钟的课余时间,偷偷摸摸地把它看完了。然后我认为自己整明白了世界名著跟那些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的区别在哪儿。世界名著虽然聊的也是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但它还附赠了很多别的东西,比如作家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看法,比如作家对杯具人参的种种观察,比如书里牵涉到的各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书里的主人公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比如这故事能够激发你的种种独立的思考。这些东西,在普通的言情小说里,还真没有。至于那本查泰来夫人和她的情人,我怀着原始滴冲动看的书,没想到却收获了一堆这以外的感想。比如对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反思,对自然和生命持有的原始激情,社会阶层观念的重新洗脑,看人要看人家的优点,不要带有傲慢和偏见,大自然多可爱不要伤害它,要环保。十几年后,我在网上下载了它改编的电影。也许我那时候的思想已经变得比从前猥琐,电影版我感到只剩下了赤裸裸的肉欲和对偷情、自然之爱的表达,激情变成淫荡,纯洁变成兽性。之前在原著里感受到的劳伦斯的思想也荡然无存。

讲到情色小说,走神了。为什么会想到它呢?承接上一段我对世界名著和言情小说的区别的认知,我对电影的评判标准也是如此。我相信一部好电影带给观众的感动和营养会像中国人民银行的印钞机一样的源源不断。我至今还记得侯孝贤说的一句话,他说“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

 

6、结尾处的图腾,看的时候还以为不会停,后来看其他人的反应才知道是镜头没有拍到到底停没停。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跟朋友开玩笑,字幕走完会不会来个彩蛋。后来上网果然听说有个声音的彩蛋。说是图腾倒地的声音,还有说是闹钟响起的声音,所以结局不是开放式的。

其实声音也不能说明什么。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富二代被绑架见到伪装的教父,跟他说他被拷打。小李提醒他说你确定他被拷打吗?你只是听到他喊叫的声音,没亲眼见到吧。——我的理解这段戏跟后面的声音小彩蛋呼应了。所以结局仍然没有结局。

其实结局图腾有没停,小李是不是在梦中,又有什么重要?对于小李来说,回到现实的意义,只在于他能看到两个孩子转过头来的笑脸罢了。

 

7、背景音乐从头到尾充斥整部电影。汉斯季默真有才,各种类型片的音乐风格顺手拈来,一点都不勉强。这次配合剧情和影片风格,主要走电子乐的路线,激动、躁动、紧张、无穷无尽地推送至无穷无尽的高潮,杂乱里带着一丝和谐。它加上快速剪接的画面带给观影者的那种精神紧张的状态两个半小时之内基本没停过。甚至是小李的感情戏。因为都是回忆、梦境和潜意识的画面,闪回的方式出现的比较多,节奏也很快。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被催眠的主儿。剧终后散场,影院灯亮,爷舒口气,有种被救的感觉又有点恍惚。整部电影就像个梦境,电影结束,音乐停止,我们才醒过来了。

后来上网看幕后花絮,背景音乐还真的是影片里那首用来唤醒他们的歌的慢板。看看这段,太有趣了:

電影的配樂緩慢、沉鬱、宛如刺耳的小號。其實都是Edith Piaf的"Non, je ne regrette rien"的緩慢變奏。那首歌的開首有段刺耳非常又急促的小號聲。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在夢中聽音樂是會被拉慢拉長的。所以,電影的配樂其實活脫就是我們在夢中聽"Non, je ne regrette rien"的效果。歌曲在影片结束出工作人員名單時再被放了一次,是夢中的拉長版。意味著觀眾快要醒過來了。

 

8、一年前我看了《致命魔术》,当时也写了篇观后感。这次发现《致命魔术》和《奠基》的主题有点相似。前者是魔术,后者是梦境。关于做梦,众说纷纭。我文化水平不高,听过比较有名的观点一个是佛洛依德的梦是潜意识的显现,一个是生理学的观点认为梦是脑神经受刺激的主观体验,还有认为梦是睡眠状态大脑对记忆的反刍。再然后就是中国的周公解梦了。讨个吉利的诸如梦和现实相反,梦到牙齿脱落是因为上火,梦到考试没过是因为心理焦虑。我小时候有一次梦见郭富城骑着一辆哈雷来我们学校看我,并且把我带走了。我猜这是因为我当时急着想摆脱学校生活的欲望太强烈了。哈。

一说到梦,就又走神了。魔术和梦境,有个相似的地方,就是两者都是假的,魔术是魔术师和观众都知道是假的但非常享受它。梦境是醒来之后知道梦是假的但在梦里的感觉却无比真实。魔术师享受的是观众脸上的满足感,THIS IS MAGIC。做梦的人享受的是摆脱现实,天马行空地过把瘾。——电影也是一样。诺兰讲的故事里的魔术和梦境,都是可以设计的。——电影也是一样。人在观赏魔术的时候把内心里对奇迹和神迹的渴望发泄出来,人在做梦的时候把内心的情感、烦恼、欲望发泄出来,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一样。电影是想象出来的看得见的虚拟世界,电影是梦的工厂,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致命魔术的主线讲两个魔术师斗法,故事的逻辑像一本书,有章节有目录,起承转合一个不落。奠基的主线更明确,主角的目的也很明确:完成任务,把自己重新洗白回家抱小孩。一层又层不同环境的梦境体验,荷枪实弹的防御者,像一个古老的射击闯关游戏。片子的基调挺严肃甚至有点悲伤,但整个过程却是充满了娱乐性和喜感的。想到其他片子还有追随、失眠症、记忆碎片……不知心理学系的学生会不会把诺兰的片拿来当典型案例分析?

《奠基》牵涉到的学科知识还有影片的结构,在复杂性方面比致命魔术要强。《致命魔术》里也讲到科学,主要是物理方面的知识。但这不妨碍它们表达出来的这个主题的相似。


下面是致命魔术的经典台词,看看是不是似曾相识?

 “每个魔术都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被称作“以虚代实”。
      魔术师向你展示一些普通的东西。
      第二部分称作“偷天换日”,
      魔术师拿那些普通的东西,把它变成一些特别的东西。
      但是,你不会为之鼓掌,让某些东西消失还远远不够,
   你还得再把它们变回来。”
  
   “一位智者告诉我:痴迷是年轻人的游戏。”
  
   “你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做这些。观众知道真相!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很可怜,很真实,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的。但是,如果可以愚弄他们,即使只有一秒,那么,你就可以让他们对你感兴趣。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一些东西,那就是、就是他们的表情……”
  
  “现在你想找出秘密,但是你无法找到,因为你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希望被愚弄。”
  
  “听着,牺牲,那是一个好的诡计的代价。你不会明白的,是么?”
  “我已经做出了牺牲。”
  “没有!”
  “我有!”
  “偷一个人的作品不需要任何牺牲。”
  “不,需要!它带走了我的勇气。……我不知道,我是盒子里面那个人,还是在光亮处的那个……想想看:你其实看不见自己在哪里,是么……”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