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也许是因为它的媒介是梦 弥散着意识流的气息,也许是因为它严密的逻辑体系,也许是因为它紧凑的梦中梦,和那一层层的穿越,就像把我吸进梦的漩涡中一般,也许是因为空间的交融与创造,唤醒了我小时学素描对空间的奇特臆想。
我太了解自己,我知道我这天生意识流的大脑注定会想探谜,思维会沉浸在电影中相当一段时间,后遗症。。。
不想写什么剧情解析或者是剧透什么的,也不想写日记揣摩情节,对我而言,电影本身的剧情往往不是重点,我只想在看完电影后的一小时内去想去猜去回味,而且,我肯定也没有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理解电影的每个剧情每个细节,我没那么高的深度,所以不需要装的那么高深写什么剧透。我想写的仅仅是电影带给我的思维或思绪之类的,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已,想到什么写什么。。。
人常常处于自我怀疑中,我们对我们环境、处境、人持有疑虑。
在电影中player时常confused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常常confused自我的感觉是对方真实的,还是仅仅为自己的主观感受,
我们不确定所谓的目标是自己主管灌输给自己的,还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
我们常常doubt自己是否在进步,他人喜欢或讨厌。等等。
那是怎么解决的呢?
电影中以图腾也就是那个陀螺为衡量标准。换言之要找到客观的参照物。
在所有的角色中,我最喜欢造梦者的角色。让大脑彻底的自由想象,无论多么不可理喻和荒谬。我喜欢她别致的构图,把地球对折,或是玻璃层,画圈的迷宫,四维空间的断层。。。 实在是太喜欢。。。
永远不要低估你无限潜量的大脑和极具张力的想象力。就像电影中说的“既然做梦,就做大点”。
如果让我回想电影,第一反应说一种形状,毫无疑问那一定是圆圈。
圆圈在影片中似乎贯穿始终,无论是静态的圆形迷宫,还是图腾动态的旋转。
方和圆的区别是什么?楼梯式结构和螺旋圆形结构呢?
这样想的话,楼梯式更像是积蓄爆发型的,在这一层台阶停留学习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我或是某件事情的状态就有了一个小的飞跃,于是就跨越到第二层楼梯。总结的说这是跨越式的。
而螺旋圆形式则是一种持续的状态,每时每刻的积累形成持续的螺旋上升的状态,当你看前一刻和这一刻的差别也许你根本看不多来什么,但你看big picture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这美丽的圆曲线螺旋线条不断盘旋上升,貌似一气呵成。
看到影片后面Leo的意识监狱时,我在想,也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建有一个地下监狱bank,把内心weak or break part 一层一层的锁起来,整栋bank谢绝他人的参观,只有我们自己知晓。
电影中式如何释放这个难以释怀的bank的呢?
面对这座监狱,面对past wife,面对你不愿面对的记忆。要敢于追寻心灵深处。交谈中两人的本质区别是Leo开始承认了这一切是在梦中,而wife却不愿承认梦与现实。然后是接受的过程,在我看来,承认和接受时两个不同的概念,承认更倾向于对他人、对对方、对外界的态度,而接受更倾向于自己内在的承认并接纳这以客观事实。最后是let it pass.
而如何let it pass呢?
而正如影片中一段对话所阐明的,“不要想大象,你脑子想的是什么?”“ 大象。。”
“The subject's mind can alway strace the genesis of the idea”.听到这句英文台词的时候印象很深刻,以至于到现在还是如此清晰的记得。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越试图否定自己真实的想法,越难以come out,因为目标的大脑会一直追踪想法的起源。
真正的方式是让新的未知的记忆进来,而不是试图去否定已发生的、试图去遗忘曾经的记忆。
所以,其实我越是跟自己说不去喜欢,只是表面呈现出来的自我强迫的一种给别人看的状态,而自我暗示自我强迫的负面作用是 当我说不怎么怎么样的时候,心底反而呈现出的是喜欢。 真正要做的是,对自己坦诚,告诉喜欢,这才是let it go 的开端的正确态度和解决途径。
总结起来,
第一步,是面对。
第二步,是承认。
第三步,是接受。
第四步,是再创造。
而穿越,梦中梦,每一层,都有一个人留在当层,而其他人穿越到下一层,与此类推,到最后一次穿越时,就只剩下Leo和小女孩了。。
现实中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穿越的进程中,从一个人生阶段到另一个人生阶段。而,有些人停留在这一层,有些人陪我们穿越进入到下一层,只有极少数人陪我们一层层的穿越吧,直到最终。。。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