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5-24

盗梦空间:Reality


非常有趣的情节设定,在先看过星际穿越之后,克里斯托弗·诺兰 又向我展示了什么是科幻电影。整部电影,基于幻想,却往往让人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科学将实现其所描绘的场景。

三层梦境,在看之前我根本无法想象出这是一个什么意思,又由于电影介绍中提到整个过程中情节复杂,我又对整个计划的实施充满了疑惑与不解。但随着剧情的推移,整个“盗梦计划”浮出水面。就算在艾里阿德妮提出更加深入的设想时,很清楚的逻辑链也展现在眼前。对此,不得不感慨这部电影的确是一部佳作。

科幻电影之所以令广大观众所热爱,不仅因为电影特效让观众可以体验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观感,更是因为科幻电影,其基于对未来世界的预测,可以给观众带来深入的思考。在电影中,类似"Back to reality"的台词频繁出现,而Reality也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扑朔迷离。何为现实?我们如何得知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现实?在现实的世界里证明现实,无异于数学中的循环论证。任何尝试对现实的论证,都无法得出任何有效的结果。这,就是整部电影的精华所在。

与“盗梦”不同的是,整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植梦”的过程。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和他的伙伴可以在药物的帮助下进入别人的梦境(电影中,梦境被认为是潜意识的映射)。这项技术在现在的科技下无法实现,但可以想象,在生物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在已经有众多药物可以影响大脑运作的背景下,让人们沉浸在潜意识中不会是一件过于困难的事情。到了那时,人们是否会选择让大脑保持兴奋,活在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中。在电影中,我们也看到类似的场景,数不清的人选择了幻想。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种行为似乎是人类或者人性的堕落。但从大脑的角度上来说,“堕落”和“人性”也不过只是大脑自己所产生的概念。当科技已经可以满足大脑的所有需求时,这些心情,这种“担忧”“道德观念”“害怕堕落”的思想,根本无关紧要。但是,那时的我们,和死亡又有什么差距呢?但这又回到终极的哲学问题,我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结合以上两个观点,进行进一步推论。在现在的科技背景下,我们假设在未来的有一天我们可以实现对大脑机能的控制,我们可以让人们想象到我们所预设的内容。那么,那时的我们是否完全可以将“虚拟人生”设置为“真人体验版”呢?到那时,突破了生物机制的限制,重新体验人生,是否可以像打一把LOL一样简单和平常?如果这一切都能实现,那么我们又怎么能保证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是一场“模拟人生”呢?与电影中“现实”的概念一样的是,这种问题不可考证,构成了悖论。

另外一点,在电影最后所真正涉及到的思想注入(电影的英文名为Inception)提到,一些细节上的观点,能够让人们的思想在本质上产生变化。这一点其实与许多心理学现象相一致,例如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belief-preservance 和 mental set. 这也的确是十分有趣的一个话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计算如何通过微小细节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我认为并不是一件难事。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部科幻电影,《盗梦空间》已经具备了“科”和“幻”,一切基于其不科学性而对其电影本身的攻击,包括但不限于 大脑在梦境中加速工作会导致提前衰老,电影中的时间打破了1:5的比例,1:5的科学性,都是没有意义的。当然,这不包括专业人士出于学术探讨目的对于电影中所提细节的科学性分析,这些专业性的分析还是挺有意思的,可以给观众提供一个更加现实的角度。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