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篇最不像影评的影评。依然是评论现在的大热电影《盗梦空间》,少许剧透,不过现在还不知道剧情的人应该很少了吧……

[自己的多重梦境体验]
  今天早上睡觉时做了个梦。
  梦中来到了一个下坡的路口,前方有个小朋友在路口玩,忽然一辆车突然迎面过来,把小朋友压住了一半,我大叫,小朋友脸抬起来,没什么表情,然后司机又开了一两米,把小朋友全压在车下。这时我路的右旁突然出现一个穿麻衣的女子,看不清脸,离我很近,然后我就被她吓醒了。
  醒过来后老婆在旁边,我就和她说起这个梦,然后还简单分析了一下,说是之所以做这样的恶梦,是因为自己睡觉时压住了右手血脉不通而致,所以那个女的出现在了我的右边,云云。然后我们俩又到了一个商场之类的地方,在那里苹果电脑公司居然做起了旅行社之类的服务,然后我们还报名参加之类。然后不知不觉又醒了。
  这次醒过来才知道自己是真的醒了,因为昨天老婆回老家给家中老人过生日了,实际上我是独自一人在家,所以第二次醒来时仍然是在梦中。这次醒过来,的确是自己独自在家,连环梦的情节还历历在目,如果床头柜旁有纸笔,那全部记下来应该是个好故事。现在只依稀记得50%不到了。
  只有一个问题:我现在真的醒了么?还是这次醒来,包括这篇文字,仍然是在梦中?

  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但诺兰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把这种经历用了一个牛逼的故事来承载,然后又用了一种更加牛逼的表现形式拍了出来,于是《盗梦空间》就成了一部超级牛逼的片子。

[整个“盗梦”故事是一个未醒的大梦]
  我到现在仍然觉得《盗梦空间》中的整个盗梦故事仍然是个梦。主角Cobb直到最后仍然活在梦中,不若如此,何以解释Cobb的妻子跳楼自杀前夫妻两人那奇怪的站立位置?何以解释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的年代,Cobb居然一直没能看到两个孩子的脸?何以解释事隔多年,两个孩子的服装、发型和体格仍然未变?当然关于盗梦的故事情节本身并没有任何挑得出毛病的地方,但如果我们的身高尺寸变大了10倍,而包括尺子在内的所有物件都变大了10倍,那么谁又能说我们变高了?

[陀螺并不是一个依靠的常量]
  剧中的陀螺算是一个常量,数学中有常量,有变量,常量与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也可能什么联系都没有。比如剧中梦梦叠加,每次叠加都是增幅20倍,于是第一层梦是10秒,最后一层的梦境已是50年。但常量才是判断真实环境的标准。在美剧《Lost》中,也有这个设定,常量得是绝对可靠的,得是公理,得是无懈可击的。每个盗梦者都得有个这样的常量信物,Cobb的信物是陀螺,他的搭档Author的信物是自制的骰子,信物得是自己制作,也不能让别人触碰过。Cobb的陀螺是绝对可靠的,是无懈可击的吗?好像是吧,至少在Cobb的手上,陀螺一直区分着梦境和现实。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个陀螺最初是属于Cobb的妻子的,不是他的。至少,在Cobb之前,这个陀螺已经被他的妻子触碰过了。

  所以这个陀螺也只能算是一个变量,无法承担起分辨梦境与现实的重任。

  所以最后陀螺是否倒下,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还是个变量。但是Cobb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和家人在一起。其实这时哪怕这仍是个梦,已经不重要了。为什么在片中会出现一群印度老人集体沉迷于梦中,当梦境能够满足我们内心那最渴望的追求时,选择梦又何妨?Cobb最后的选择也是这样。

[醒与不醒,已不重要;凡所有相,亦是虚妄]
  大胆地假设一下,也许在真正真实的现实中,Cobb真的对他的妻子的离世有着某种责任,所以他一直内疚,所以他用了一个无比宏大的精致梦境,最终解除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内疚感,从而能够面对他的家人。

  不管真实究竟是什么,Cobb最终悟到了一个道理,自己关心的东西,不应该被一个小小的陀螺就否定,自己对某些人或事的关心和爱,自在内心,不受外力的影响。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常量。悟到了这一点,Cobb没去关心陀螺最后是否倒下,说句不合时宜的比喻,这时的Cobb已经成佛了。

  为什么呢?因为佛说过,凡所有相,亦是虚妄。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