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当天能看到像《盗梦空间》这样的电影,我真是收到了好礼物。

早就风闻该片超牛,今天去看,果然。这是一部跟《黑客帝国》一样伟大的哲学电影。我想对成天泡在社交网站的宅男宅女说,看《盗梦空间》,那是必须的。

故事大概讲的是几个盗梦专家被日本能源大亨齐藤威逼利诱,帮助他拆分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公司。办法是潜入对手唯一继承人罗伯特的深层潜意识进行洗脑,让他做对齐藤有利的事情。于是男主角考博(Leonardo DiCaprio 饰)组建了一个盗梦团队,成员包括老同事亚瑟、场景设计师阿德妮、梦境演员兼心理劝导大师埃姆斯、催眠药剂师约瑟夫以及督战即齐藤本人。

考博和亚瑟都是造梦专家,在梦中有极高的控制力,能识别梦与现实的区别,与梦的层次差异。当然,中间有一个诀窍,就是用图腾识别是否在现实中,比如设置在梦中螺旋会旋转,而在现实中不能,以此避免迷失在梦中出不来。

具体的剧透此处不再赘述,尤其是结果,单说一些概念。在电影里,梦中有梦,环环相套,要返回上一层梦需要穿越(具体怎么做自己去看电影)。上一层梦境的状态能实时地影响下一层梦境,但是由于梦境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越下面的梦时间流失越慢,这个时间差产生了无数个“最后一分钟的营救”,大大地提升了电影的紧张感和节奏感,可谓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悬念成倍加强。

有了梦中梦的设置,故事的闯关性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再是简单的“闯下一关算一关,哪儿黑哪儿歇”,因为目的达到后需全身而退,回到现实中才算搞定。这不是单程旅行,而是往返机票。由于需要回来,所以总要留下后路,每一关(每一层梦境)都有一个人留在那里把守,与当层的防卫者殊死决斗,其余人再下去一层,如此类推,到了最后一层就是二个人的“沧海一声笑了”。

之所以说故事的主要框架是闯关游戏,是因为梦主(Dreamer)的潜意识里会有许多防卫者保护他不受盗梦人的侵犯,相当于杀毒软件,于是盗梦成员随时都要与这些防卫者打斗。由于每一层的场景不同,所以打斗的空间和方式也不一样,这是一款典型的游戏设计。

作为电影的主角,考博处于故事主线与副线的交点。主线当然是潜入富二代罗伯特的梦境进行洗脑,而副线就是考博与妻子的悲情故事。考妻是最大也是最强的防卫者。这对冤家的争斗是电影最大的看点。

如此多复杂的概念需要在如此短的电影里说清楚,两小时建立一个体系,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奥斯卡可以什么奖都不给这部电影,但最佳编剧一定要给。

说到哲学,《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都考虑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问题。在《黑》片中两者之间的差异只是吃蓝色药丸还是红色药丸,二选一,没有本质区别,一但选中哪个就得一条路走到黑,这是互联网时代初期对网瘾成疾的一种前瞻性文化忧虑;而《盗梦空间》考虑不仅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问题,而是超越这种区分,强调在这期间穿越的乐趣和风险。当然,这种模棱两可的潇洒且涣散的行为肯定有副作用,一些人难免会因模糊梦与现实的差异而无法自由往返,苦不堪言,这是游戏可能会遭遇的成本。科技发展到这个阶段,前瞻性的文化顾虑变成了心理上的可操作性治疗和防范。总之,虽然不再需要做选择题,但要会做判断题。

《盗梦空间》是社交网络鼎盛时期的电影(当然要鼎盛多久我不知道),每一个梦主的空间主页都可以被访问,而梦中有梦,互相介入,潜入别人的梦空间再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梦空间,或曰嫁接梦境,这林林总总的现象与“跟帖、转帖、加好友、建群、偷菜”等等活动颇为相似。比如梦境演员埃姆斯摇身一变成了罗伯特的叔叔,假装好人,这其实就是换马甲骗人加好友的把戏。现实世界的骗子多,比如齐藤,虚拟世界的骗子也多,让人防不胜防。一句话,《黑客帝国》的打斗场所颇像BBS,论坛里开骂;而《盗梦空间》是类似网络私人空间(比如Facebook)这样的地方,互相串门,搞洗脑、搞传销、一不留神就被病毒营销了。

故事最后那招用倒计时音乐来唤醒大家蛮像播客的,令我忍俊不禁。不过,音乐只起到了提醒的作用,真正让他们彻底醒来的是重力,这是物理(现实)世界真正的图腾。

结局十分诡异。日本人是否能偷袭成功?富二代罗伯特能否像盖茨那样把财产捐了?而留在最高一层梦境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是否能悉数遣返?

您自己去猜。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