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9-01

盗梦空间:诺兰老师的三堂课


看完Inception,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诺兰如此受欢迎。



TDK的成功,至少五成要归功于那位死者;The Prestige看起来风光,但作为诺兰的商业转型之作,票房成绩实在拿不出手;至于奠定诺兰大人江湖地位的Memento,其实不过是玩玩叙事实验,手法并不艰涩,而且内容形式脱节感甚重。



回到这部Inception,片子总体水准约在8分上下,算是不错的作品了,但诺兰一如既往,优势的部分,像略嫌花哨的叙事,像特效和剧情的无缝焊接,像心理系戏,还是一如既往的出彩,但他的弱势——传统叙事的节奏感仍然不那么可观。还记得TDK给人的感觉么?诚然,每处矛盾都设置得比较精彩,但它像一部全是咏叹调没有宣叙调的歌剧,好在总是一个调比另一个调高上几度,所以还多少有点递进感,但看起来仍然显得开头突兀、结尾不够过瘾。或许诺兰会解释为:一、那是系列电影;二、我想说的太多。但不管你要说的话有多少,也得一步一步来啊。



(以下正文,海量剧透)





并不费解的叙事



有些人说Inception难懂,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想。其实这部至少5成的篇幅是完全的单线、顺序,诺兰还生怕你不懂技术环节,专门让小李小莱两位老师,明着给小佩,实则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梦境分享技术课,比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生物学大纲的教学更加不厌其烦。至于多层叙事,那都是老老实实跟你交待好了:那是梦境。连剪辑都是规规矩矩地按说好的梦中梦个数进行平剪,理解难度可能还不及韦家辉的《再生号》。所谓难理解,不过是开头部分。但仔细回忆一下诺兰过去的作品,这方法也不鲜见呀——还记得The Prestige的开头么?一段直击结尾的倒叙而已。只是The Prestige中诺兰相对传统地倒叙开头后就稳稳当当地讲故事,这部里面是直接来了一段三重梦(极有可能是四重,这个下面请诺兰老师自己说)。这段只要稍微看得认真一点,几重梦境的分层比鸡尾酒还要清晰。



第一课:偷懒的诺兰老师



说起来多么复杂,其实前半段的主线情节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小李、小莱受雇去办小日本,没办成遭追杀,小日本借机拉拢两人为自己做事。诶?不对呀?这俩哥们怎么会这种奇技淫巧?他们为什么要办小日本啊?那个什么卡布尔公司是干嘛的呀?小日本是真心雇他们拯救世界能源的吗?那个梦……



哐当!



诺兰老师的黑板擦毫不客气地砸在观众头上:你们哪儿来那么多废话?听着,我在片子里不是让小李说过了吗?人做梦时候大脑运转得贼快,一边清醒的意识在自己发现,一边其他部分在拼命补足创造梦境中场景的其他部分和细节。电影不是被称为白日梦么?你们诺老师我就是小佩演的那个角儿——给你们造梦的。你们看我这电影的时候脑子也转得贼快,所以那些部分都是你们飞转的大脑可以自己补完的,我给你们设一条主线就够了。对,这个梦的细枝末节需要你们一起参与,脑内补完。诶?你们这些防护者怎么冲上来了呀?别打人呀!救命……&*@#


(众观众潜意识里的防护者:叫你丫脑补,叫你丫脑补……)



上面是开个玩笑啦,不过诺兰确实对这些细节非常不重视,TDK中就是如此,现在愈演愈烈。诺兰老师的最佳理由当然是:我要说的话太多了,根本没那功夫(其实有一更好理由,诺兰老师会出来解释的)。站在这个角度上,确实可以理解,但由此造成的恶果就是细节上经不起推敲,只能依靠一个又一个高潮带来的速度感淡化思考的空间和余地——用诺兰的话讲,就是避免被防护者发现闯入者的存在。一旦你愿意停下来认真推敲,会发现它的说法实在没那么自圆其说。


诺兰老师,你松紧带有问题?



以上说的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牵涉到它的副线剧情:小李和他法国老婆的那点事。这虽然是副线,但却是揭示谜底的关键,所以诺兰给它那么多戏份,我没什么意见,有问题的是放的位置。还记得小李向小佩道出“那时人家年纪小,她爱聊天我爱笑”的段落吗?在最后那次大行动的第一重梦境中。当时什么状态?按照诺兰提到的理论,第一重梦境的时间延宕是最短的,且彼时一帮大盗们正在被追杀,可怜的小日本被射得快吐血了。试问,在这种环境下加这么长一段回忆,跟《十面埋伏》结尾那个死不了的小妹有什么区别?

前面该松的地方一直紧巴巴的,后面该保持节奏的地方却松了下来,诺兰,让我怎么说你好……诶?等一等,诺老师似乎有话要说。


第二课:诺兰的第22条军规(以下为诺老师独白)



你们别听lz胡扯,丫根本没看懂我的电影,什么我的节奏有问题?p!那明明就是我的设计。LZ丫看电影一点都不认真,他没听到我在片中说过:你顶多只记得梦的经过,却记不得梦的开头。再看我这片子,你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每个场景都切入得很突然。哈哈,这就对了!我告诉你吧,我这片中就没一处真实的,全tm是在做梦!没看见我给的那结尾吗?哎,我容易吗我?写到那结尾之前,我估摸着,这都已经快3小时的戏了,要想再跟开篇真的扯上关系,再把故事编圆乎了,我这一个梦还不盗成了Kill Bill?观众愿意被忽悠两次么?不成,于是我就写出了那么一个nb的结尾!哈哈,我真是天才啊,就那么个小玩意,把之前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明明就是个梦嘛。之前所有的梦中梦个数,顺次+1就ok了。你要真想不开,反正我就留了那么一小笔,你想成小李没接成小日本,就留在自个王国里瞎晃悠也行,反正我这个结尾实在是万能的,以后如果要拍续集都有足够空间。诶?那位同学,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什么?似乎陀螺停转过几次?有吗?真的有吗?你是哪个单位的?谁让你问陀螺的?保安!保安!诶?怎么你们又都涌上来了?别打人呀……¥%*@


(众观众潜意识中防护者:叫你丫偷懒!叫你丫偷懒!)


我的地盘我做主



其实说这部的主题,倒真没什么太多可谈的,它的贡献在于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梦境世界观”,但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关系上,并没有太多的开拓。倒不是说没有阐释空间,相反,因为诺兰的偷懒或者影片容量的问题,它的空间足够去唠叨一番了,只是它提出的问题并不新鲜。



当然,以上是从主题党的角度狭隘地看问题,咱不理那帮拽过时理论的主,就其对梦境进行影像化的程度来说,Inception做得非常棒。诺兰在完成“梦境世界观”的详细阐述后,最大的贡献是在视觉上呈现出来。无论是崩塌的悬崖、颠覆的城市这种大场面,还是无尽楼梯这种小细节,都来得举重若轻,而且与剧情贴合得极紧。最妙的是在几重梦境之间因为空间变化而产生的物理关联,在视觉特效上带来的影响,我觉得可能不亚于The Matrix的子弹时间。明年的学院奖,表演奖如果不是小年,小李可能连提名都没戏,最佳影片和编剧奖可能也最多只是提名了事,但在摄影、音效合成、艺术设计、视觉效果这些硬生生的技术奖上,只要不冒出个把神作,它很有可能完成横扫。这部也是最近一年看的片中,特效与剧情联系最紧的一部,完全没有炫技感。不过寂寞这次的配乐完全丧失个性,而且似乎跟诺兰交流上有问题,留白太少,声音太密集,曲调太平庸——也许他染上了詹姆斯·牛顿·霍华德综合症?


第三课:诺兰老师谈编剧



其实诺兰老师的编剧水准实在有点那个……我不是说他没创意,相反,他的创意非常好,主意非常多,但问题在于,电影剧本跟一个想法、一个理念乃至文学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像前面提到的节奏啊、细节啊,化成文字也许简单多了,但作为电影剧本,就必须考虑好影像化该如何处理。诺兰在视觉上的感受力是一流的,但他徒有一个好故事,却总和一个优秀的电影剧本有距离。



那让诺兰老师讲什么呢?



诺兰老师(战战兢兢地上台):其实吧,我就说一点。我在片中也已经强调过好几次了,作为一个造梦师,你要想植入你的理念,太复杂的东西是不行的,因为会被理性发现,而且最终会追溯到你的动机。所以你就必须采取一个自然而简明的过程。像片中的那个阴谋,挺扯淡一事,但还真的成了,就因为他们抓住了一个点:那架纸风车。它就是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就是一部戏最关键的戏眼。那么多精心的策划,就是为了留住一个戏眼,让它的出现彻底打垮你的观众。找一个戏眼不容易,尤其是做抓话题的作品,要把一个庞杂的话题凝练成一个戏眼,一件普通的事情才可能会转化成戏。呃,我说完了。还好,这次终于没挨打,我kick……

 

补记:


2点半在华星看完点映的IMAX版Inception,出门一看天色,像被快喝见底的九龙斋酸梅汤,浅浅的紫红色,不时被闪电劈开。闪电在头上不断划过,却没有雷声,也没有雨。等走到马路对面好久,雨才渐渐大起来,30分钟都没打着车。好不容易上了辆黑车,司机瘦小的身材、精干的侃价技巧和东北口音立马让我想起一位老师。异常多话的司机把我带到目的地,下了车,雨却已经停了。我很想找个陀螺出来转转,看看我是不是在一个闪光灯不断的摄影棚里尿急地睡着了……


ps:
顺便怒赞一下北京观众的素质,全场没有听到一声手机铃声,领座的人即使看手机也用手遮着光,也没什么人交头接耳,大家都看得很投入,看到最后全体鼓掌。观影氛围比南京好太多了。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