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决定去写Inception的影评。电影院看了两遍。自己在电脑上看了三遍。这么一部电影,要是不写影评的的话真的是可惜。但是看过很多学数学和学哲学、建筑学、心理学的牛人的影评之后,实在是感觉在剧情的理解上,无论我再分析些什么,都已经显得画蛇添足。这里面首先介绍几篇影评,个人感觉通俗易懂(特别是对理工科学生),讲得很清晰很透彻。

第一篇是豆瓣 /作者:高斯控/ 的影评,题为《Inception中的数学原理和逻辑(严重剧透,但考虑到多数人一张票的钱只够猜迷,没法欣赏,还是发了吧)》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62102/

这一篇影评的特点是对Inception中的数学原理讲述的比较清楚,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引入了几何学中的流形分形的概念,联系高斯、黎曼对非欧空间的解释和贡献,庞加莱相和相空间概念。他认为Inception本身就是一篇极为严密论证充分的论文。最后他对于文化现状的引申部分很值得人思考。

第二篇也来自豆瓣 /作者:alvin/ 《Inception中图腾验证的方式--顺便感谢下高斯控》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899360/ 文章最后的引申“~~~顺便引申一下,大家活了这么久,记得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听起来真的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第三篇作者:zilchelf《递归,混淆的层次,盗梦空间》http://bbs.hoopchina.com/1009/1525287.html 主要是讲《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大成》。主要讲得是埃舍尔楼梯在盗梦空间的应用于延伸。这里还提供了MIT的相关公开课,网上都有上课视频可以下载的。http://ocw.mit.edu/high-school/courses/godel-escher-bach/

高斯控的文章已经把Inception中的原理规则叙述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也不打算再从逻辑和原理上对电影过分赘述。我只说三点,在以上文章中说得不是太清楚和详尽的东西。

(一)Kick

普通梦境的Kick我就不多说,关键是想说在任务中过量使用镇静剂情况下的Kick。我认为,在N+1层梦的人想回到N层,需要N层和N+1层同时Kick,也就是说我认为“同步Kick说”吻合的是比较好的。

每一个人每一层梦境的醒来可以用这个解释的比较好。上层Kick的理论是无法解释Fischer.Jr和Ariadne为啥要在limbo跳楼了。这同样解释不了为什么会有Miss a Kick 的情况发生。第一层梦的汽车撞击桥上栏杆,Miss a kick。如果上层kick就可以好使的话,解释不了Arthur在第二层梦境中没到第三层可同样Miss a kick的问题。所以说在大量烈性镇静剂的条件下,必须两层一起kick。。Fischer. Jr在第四层跳楼外加第三层Eames给他电击。Ariadne第四层跳楼加第三层医院爆炸产生的坠落。除Cobb所有人第三层医院爆炸坠落外加第二层电梯冲顶的撞击。。除cobb所有人第二层电梯冲顶的撞击外加第一层面包车坠入水中。

同步Kick吻合的很好。

 

(二)图腾

图腾是用来区分现实与梦境的?

明显不是。

图腾是用来区分自身所处的环境是不是别人制造的的梦境,也就是别人做为Architect自己作为目标人物的情况。每一个看似寻常都包含有只有主人自己才知道的特殊属性,例如 Cobb的陀螺,Arthur的灌了铅的骰子,Ariadne自己制作的国际象棋皇后(可能装了某种机关或者有特殊的属性)。图腾的属性绝对不可以被别人知道。当自己被拖入别人的创造的梦境环境中的时候呢,图腾就不能按照自己设计的特殊规律去运作了,从而也就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在真实的世界中。别人创造的梦境世界,总是借助熟悉的事物与元素,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进行设计貌似能让梦主熟悉的世界。但是图腾的作用就是利用自己才知道的特殊规律来辨别自己是否被拖入别人的梦境了。影片开始时,Saito发现了秘密旅馆地毯的错误,从而意识到了自己原来是在梦中梦。即使最高明的Architect也很难保证作出令梦主完全难以分辨的梦境,特别是对那些受过特殊训练的人。

所以 Cobb 总是要让Ariadne设计新场景。不仅仅是出于是自己能区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陌生的环境总是能降低梦主的怀疑。

那么,假如梦是自己做的,那图腾还有用么?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自己是梦的主人同时自己是Architect,那么所处世界的规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本意。图腾是否能发挥作用,只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相信这里是梦境还是现实。如果自己内心好挣扎,对于所创造的世界不满意,验证陀螺的时候就会潜意识的认为这里是假的,所以图腾作出能推导出梦境的指向;假如这一切正是梦主所希望的世界,那么他的潜意识就会驱使图腾指向现实。也就是说自己造梦的人单单借助图腾是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当初在limbo中的Cobb和Mal,一个小小的陀螺是无法让他们怀疑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的。为什么Cobb会明白,并且还能对Mal进行Inception把这个想法传给她?我想他们二人几乎是这个有关梦的游戏的先锋,二人对于梦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进行新的尝试。二人都是最杰出的Architect。对于这个梦境世界的规则的理解和探索是其他人无法达到的高度。Cobb比任何人都了解梦的本质,所以终究有一天他会发现自己是在limbo里。Mal对于爱的执着使她没有cobb一般的强大的判断力,为了生死相守的誓言甚至愿意一直相信自己就是在现实,直到被Cobb进行Inception。。在l他们二人的limbo中,图腾其实是不好使的。反复出现陀螺,仅仅是为了表示Mal对爱的坚守。。。

有些影评中说Cobb的戒指才是真的图腾。笑。假如你在戒指中加上某些机关再说它是图腾我感觉还勉强靠谱,仅仅是靠cobb手上戴戒指还是不戴就判断cobb是在梦境还是现实?这玩意到底是Cobb的图腾还是你的图腾啊?虽说不该一棒子打死这些细心帝们的细致观察,但是这个关于图腾本质和规律的遗忘实在是令人遗憾。

(三)结局

其实很多人看电影之后最为纠结的就是这个问题。Cobb最后到底有没有成功,最后有没有回到孩子们身边?几乎绝大部分的人对这个问题都十分关心,以至于每次看到影片的最后出字幕的时候还有相当可观数量的观众仍坐在影厅里等待着最后Cobb图腾判断的最终结果。其实我当初也是这么干的。这么做没什么不好,大家如此有求知欲,甚至能如此耐心的看完字幕,前所未有吧?其实看完字幕是对制片工作人员最好的尊重。建议大家以后去看电影都看看字幕哈,人家蛮不容易的。

最后有人说陀螺倒了,有人说陀螺没倒,有人说能听到陀螺快要倒下的那个趋势(当初我就是这样)。诺兰给了大家一个开放的结局,顺手教大家尊重一下电影制作的工作人员,不错。

可是开放式的结局真的是和陀螺倒没倒下有关么?

还记得上一段关于图腾作用的分析么?

对于结局处的Cobb,回到了飞机上,回到的美国,下飞机,回家,操作图腾,和孩子们拥抱。。。这一系列的操作,看似是现实。当然作为现实的结局处理也是合理的。大团圆结局么,大家都喜欢,我也喜欢。

有没有仍是梦境的可能呢?

也有!

不仅有,而且存在着至少两种可能:

1.这是在Cobb自己的梦里。经历几多颠簸和磨难,终于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孩子,你说假如Cobb自己就是这个梦的Architect的话,他的潜意识是希望这里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当然希望这是真的!

因为他关于Mal的心结已经解开,完全摆脱了对Mal愧疚而带来的负罪感,那么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了。一个团圆的结局,你说你们都希望是这样,那Cobb能不希望是这样么?很可能他在limbo中陷入自己的梦中,期望着终究有一天能找到Saito,再来个happy ending。所以这样的潜意识是完全合理的。。Cobb的潜意识就是这么说服自己的:我成功了!我能见我的孩子!

 

2.这是在Ariadne的梦里。我们对这个看似淳朴可人的小女孩太过信任了。Ellen Page就是能演出这种莫名的亲切感(Juno就是当初让我欢喜得不行),其实Ariadne这个小姑娘对于整个故事的脉络和走向至关重要。她可是比Dom Cobb还高段的Architect啊,其实力是不容小觑的。从Ariadne的出场,进程,还有最终的结束,始终能透露出一种超自然的完美成分。

另外千万别忘记一点,Ariadne可是除了Dom Cobb 和Mal Cobb之外唯一知道陀螺这个图腾是如何运作的。Dom不慎(其实也不完全是不慎,很有可能是被Ariadne给盗梦了偷出来个情报)将自己图腾—陀螺的工作方式泄露给了Ariadne,即便是为了教会Ariadne如何去使图腾(不排除Ariadne本身就知道,她一出场的就是个超级Architech的可能),这也是使用图腾的第一大忌!绝对不要把自己图腾的秘密告诉给别人!

Ariadne知道了Dom Cobb的图腾,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能让Dom Cobb相信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的梦境。她可以做到!

高斯控说Ariadne喜欢Cobb想把Cobb留在自己的梦里YY,这个说法合理,只是太邪恶了。。

另一说Ariadne是DCobb的老丈人、Mal的老爹、那个老教授派来的,就是为了把Cobb锁在梦里让他别再干坏事。。这个我个人感觉是个比较靠谱的可能。

Ariadne对于故事的走向远比其他人重要的多。假如你很相信这是个真实的故事,那么Ariadne刚开始接触Cobb时表现的稚嫩和不成熟正是对“现实说”的一个证明。她在故事开始出出现,基本断绝了这是个Big Dream的可能,把逻辑链和时间链直接懒腰剪断;

假如你愿意相信最后的结局是个梦境的话,那么也可以解释得通。Ariadne从头至尾,所表现出来的“all your perfection, all your imperfection.”正是一个老辣(外表很年轻,貌似仍然未成年)成熟的超级盗梦师为Cobb营造的一个令他甚至所有人都难以怀疑的梦境。

这个电影的结局是开放式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逻辑完善合理的结局可以有几十上百种,有happy ending的,有故事是一梦到底的,更有中间的某一段是梦境从而打乱你认为任务开始后一切都是顺序描述的想法的结局,或许这就是诺兰想带来的效果吧。第二次去看的时候,我也想了个问题,中间有多少处可以是梦境(我是指Cobb的梦而不是Fischer.Jr的)最后得出的统计十分可观。诺兰一个娇嗔的欲说还休的结尾,真是引发了一场智慧与逻辑的狂欢。

————————————————————————————————————————————————————————————————————————

以上说的是关于电影逻辑、原理的理解。

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么?

是,但我感觉又不完全是。

科幻(Science Fiction)的定义,

其中比较接近的是:“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

其中最广义的一种认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那么Inception表现的是远景么?是超现实么?

当然有权利认为这是超现实的。但是,也有一种可能,这些关于梦境的规则原理,还有梦境的游戏,都是真实的。电影中几多奇幻,可是能让我们如此感觉身临其境的,确实一种熟悉,很多的原理规则我们即使以前没有听说过,也曾隐约的感受过。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要讲个好故事,还要让观众去相信的故事。梦境如此真实,仿佛他根本就不是梦一样。也许这种游戏现在也在世界的某处上演呢。回想起alvin的影评,“~~~顺便引申一下,大家活了这么久,记得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

这是一部动作片么?

是。很多人认为三层梦境的雪堡,动作场面一般,情节拖沓。我承认雪堡的动作戏不能成为完美,但是情节方面却不拖沓。每一秒钟的情节都是为了联系上下梦境的剧情需要。至于第二层Arthur宇航员一般的失重打斗戏,可以说是我最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场动作戏了。Joseph Gordon-Levitt 的英姿飒爽,他的灵动轻盈,在这个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场景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爱情片么?

当然是!这毋庸置疑。电影的一条线就是Dom Cobb对 Mal Cobb的爱、愧疚与心结。Dom对于Mal的愧疚,使得潜意识中的女魔头反复出现,不断的阻挡自己。Dom这是自己在对抗自己,仅因为自己当初对Mal进行了Inception。他从内心深处如此的抵制Inception,因为正是Inception让他妻离子散。他怀念自己的妻子,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不会每天晚上都去做那个所谓的实验(我终于明白实验和试验的区别了,yeah)。他想要和自己的妻子梦中相会。即便自己明知这是假的,他也期待能在夜深人静时与自己的爱妻有片刻温存。他想念自己的孩子,那是他与Mal爱的结晶。Mal跳楼自杀时,Dom没有随她一起跳,因为他要阻止她,他想把自己疯魔的妻子换回来,直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即便是他愧疚的那次对Mal的Inception,其实也是希望和Mal回家。爱与信任,使得两人泰然的在铁轨上躺下。Leo成熟而深情的演绎,正是片子最强大的催泪剂。这个我最喜欢的男演员重塑了个13年前我们熟悉的痴情人。

Cobb: You're waiting for a train. 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 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is train will take you, but you can't be sure. Yet it doesn't matter. Now, tell me why?
Mal: Because, we'll be together!

——————————————————————————————————————————————————————————————————————————

诺兰成功了。

诺兰以他始自16岁的想象,经过多年的锻造与磨练,才形成了这么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故事的“所有完美与不完美”都成就了这么个故事。(其实那些所谓的不完美,抑或是被认为是逻辑错误的地方,仅仅是一个朴素的欧几里德世界观与非欧空间价值观的碰撞。这次碰撞在上百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人被误解,有人被当成疯子。想想当初相对论的提出吧,广义相对论也仅仅是对非欧几何空间向物理世界的一点点延伸而已。假如我们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一种我们不熟悉的思维体系,试着将欧式几何与非欧几何相结合,则Inception这个故事绝对严丝合缝,逻辑缜密,堪称完美!)

诺兰是顶级导演之列,不仅仅他有非凡的想象,过人的智慧,更重要还是他学习建筑学的长期积淀以及对于年少时梦境的执着追求。

诺兰学习建筑学出身,其对于几何的深刻理解,才能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为自己创造一个故事的空间。他的科学素养,使得他和这部电影成为天造地设的一对。诺兰找到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也找到了他。机会果真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长期的学术积淀,才把这次创作变为可能。当初有人对这部电影有句影评,说“Inception使中国人从此退出了电影界和思想界”,我觉得这句话略显悲观。中国能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呢?也许以后可能会有,但是现在恐怕不行。严密的思考,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学术底蕴,这些都是中国的电影人所缺少的。中国的影人普遍是从电影学院出身的。电影学院教会他们如何去讲故事,但是却无法教会他们如何创造一个故事,更不用说去创造一个包含多维空间、相互投影、每一个尽是丰富的多重梦境了。我们缺乏这种独立思考与创造。如果终于有一天我们可以独立的思考,那才会给中国的电影以及文艺界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诺兰拍的这部电影,一大贡献就是引发了几乎所有观影人自觉的主动的思考。无论是对于Inception的哲学意义,对于爱与亲情的理解,对于数学逻辑的研究,对于梦境与现实的判断,一部电影,点燃了所有人的思考与研究的人情。可以这么说,从未有哪部电影可以做到这一点。电影以它动人的情节和非凡的的想象,将如此之多的观众吸引到了电影院,甚至是一次又一次吸引进了电影院(返场率令人咋舌),同时创造了若干个世界大小的空间足够我们思维在里面甚至是外面进行驰骋。

另外一点就是诺兰对少年时梦想的执着。以下是来自诺兰对新作Inception的访谈。



对于诺兰来说,《奠基》就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梦境。“我希望能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完成这部电影,因为这里面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是我从十六岁开始就在反复思索的问题。七八年前我就已经完成了剧本的初稿,但到后来故事的进展比我想象中要远得多,它触及到了真实梦境与半梦半醒状态之间的关系”,去年夏天在拍摄间隙时诺兰如是说。

  诺兰将他的青年时代分为芝加哥和伦敦两个阶段,但从他一贯不苟言笑的神情来看,泰晤士河对他的滋养应该远远强于密歇根湖的力量。在很小的时候诺兰就发现了自己有很多奇怪的想法,半夜里他总会自然的醒过来,随后便会进入浅睡眠状态,在那个状态中他经常认定自己是在做梦。之后,更多奇怪的感觉都会随之而来,梦境里面的故事他也能凭借记忆将他们拆分开。



我们年轻的时候多做过梦,很多梦我们是如此想让它梦想成真,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住自己当初的梦想,能够重新讲述自己童时的梦境呢?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当初的梦想呢?有多少人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离以前的梦想离了多远了呢?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愿意做梦的。在梦里,我们才真的有机会能在无数并行的世界中自由的穿行,我们才能把自己内心中最炽热的愿望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可以浅尝梦想成真的快乐。但梦中就是梦。梦想要成真,是需要努力的。诺兰做到了。

最后,我想用电影中我最感动最喜欢的一段台词作为我这篇拙劣的影评的结尾。

You're waiting for a train - 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 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e train will take you, but you can't know for sure. But 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we'll be together.

- Cobb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