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ream has an opening but is in lack of a genesis. 梦是没有Genesis的,只有无尽的循环。要找到开篇唯一的方式,是回到真正的自身——Ariadne第一次造梦时的那个比喻:梦境是自身无穷的镜像,返回主体性的“我”(自身之一)便是回来真实,首先是回到记忆(不再是梦幻),其次是回到现实(发生中的记忆、流动的记忆、会有变化的记忆)。不过Cobb拒绝了,他一边说“不要用记忆造梦”,另一边却把自己深深地锁在记忆之中,正是表示他还无法真正的面对自身,相信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自我的能力。

我有一个推断,理由来自“常识”(至少我认为它是常识):1)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要让别人相信一个想法,首先自己要相信这个想法。2)每个人都有爱与痛,所谓真正了解一个人,便是同情共感(Sympathy),与其他的主体(在“我”这里看便是客体了)一同爱痛。从这两条去想Inception和各个角色自身的深度,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于是我大胆猜测:Inception整部电影都是Cobb自己一个人的梦,所有的角色和事件都是他自己内心的投射。(其实就像写小说一样,你可以把自己的内心做无穷的分解,只要有纠结的地方,就把它放在不同的角色和storyline上就好了,让不同的角色自己相互搏斗,只要作者足够真诚,最后的plotline会自己呈现出来。Susan Sontag的短篇小说集其实就是个范例。)

怎么说呢?我对整个故事是这样理解的:1)Cobb与Mal之间的关系遭遇了严重的问题,他不再可以跟Mal在一起了(A和B两个人不能在一起,可以是A或者B挂掉了,也可以是A或者B“变心了”,不再是原来的A或B了,原来把A和B联接在一起的某一样东西没了),而我提供的一个方案是Cobb“变心”了,他不再“爱”Mal,不再能跟Mal合二为一,不再能把Mal就当成他的整个世界甚至是唯一的世界了。

2)两个人在一起是出于爱,现在当爱变质了,要么分手——双方都认识到这段感情不可延续,要么继续——双方都愿意继续去爱,或者寻求其他的意义源泉来维系这段关系(Burawoy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我这个故事叙述中,所有的情节都是Cobb自己的梦,所以在这里,Cobb面临的选择便是a)究竟是接着去爱Mal(which is impossible.只要看无论是在“梦境”还是“现实”中,Cobb跟Mal总是死生相隔便知道了。死和生不过是个比喻,是两个人不能在一起的极限放大,此心不同,便是生死相悬);b)不爱Mal但是因为Mal对自己深重的爱而有负罪感而为了不让Mal失望跟她在一起,c)抑或是不爱Mal了并且面对这个事实自己去生活,也就是i.首先得对Mal没有负罪感能坦然离开;ii.其次得有能力离开Mal独自生活; iii.有能力独自生活便是要找到新的人生的意义源泉。

Cobb停留在b)但是他很想到c)。整部电影就是他自己做的这样一个挣扎。

3)由于我把整部电影都作为Cobb自己的投射了,那么自然每个角色、情节和比喻都可以引申到我上述的基本分析点上来。这里只挑几个重要的面向来说说。不过为了方便,我要再拟构一个名字,随便取个吧,比如说Peter。Peter是生活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中的人(有可能是Noland也可能是我们中的谁)。Peter的自我是复杂的、纠结的,他把自己拆分成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彼此之间自己去搏斗,以此希望做出人生的抉择。
Cobb——Peter复杂自我中“主体性”最强的一个面向,常常充当了Peter的“我”的主要叙述者。Cobb面临的问题是打败Mal,解开跟Mal之间的心结。
Mal——Peter复杂自我中的“心魔”,一个永远存活在Peter心中的阴影。
Fisher——脆弱的Cobb的化身,他渴求在一个保护者的辅助下去面对自己强大的无可回避的父亲。他不喜欢父亲/Mal的大帝国,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满足父亲/Mal的期望,把这个世界打理得向他父亲/Mal那样好。他父亲/Mal死了,这个帝国其实就很难繁荣昌盛下去了。但是Fisher又没有勇气离开这个帝国,他觉得不管怎么样父亲就还是父亲,这层血肉关系断不了,他不管怎么不愿意还是得执行父亲的遗嘱,把这个帝国接续下去。这是强制的。但是他又被说服相信有一个效力更强的遗嘱(更强的律令来自自己的心),告诉他他可以追随自我,拾回童年的自己的梦想)
老Robert——强大的Mal的化身,就算是死了,还要留个遗嘱给你说要接替我的产业好好把这个帝国打理下去(之前的遗嘱)
Saito——超越Cobb框架的Peter的自我新分身(不过还没完全形成,因为Mal还是会跟Saito一起出现)。比老Robert差一点,但还是有希望打败老Robert的竞争对手。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帝国世界,但首先需要使老Robert完全崩溃。
Arthur——理性思维的部分,Cobb最信任的伙伴,不受Mal的影响。是Arthur想出来的办法:使Fisher认识到“I will spilt my father's empire”(注意主语是第一人称)。
Eames——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部分,强有力的守护者,不受Mal的影响。最后是在他的守护下Fisher走到大堡垒里面去见老Robert的。
Ariadne——救赎女神,代表希望和光明,类似歌德说的”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之类(《神曲》里面那个角色叫什么来着?名字忘了)
Yusuf——药剂师,镇定效果,冷静、沉着的部分(Cobb要把全部的报酬都share给Yusuf)

4)新生活的关键其实在Saito。Fisher是Peter心中的向往,是能够面对Mal的过渡期(Fisher和老ROBERT的和解,Cobb和Mal的和解),但是要建立新生活,在一个没有Mal和老Robert的世界里重新来过,依靠的是Saito。Saito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单单靠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来存活下来。但是在电影里面,我们其实看不到Saito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他好像很厉害,总是过来保护着Cobb,而且可以解救Cobb,可是我们从来不能正面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强。(或者这是为什么Noland派了个日本人来演?表示Peter心中连自己都琢磨不透的部分?)在影片开始,Cobb想去偷看Saito的秘密(可以视为Saito强大之源的揭秘),可是最关键的地方最Saito划掉了,Cobb看不见。这是个非常妙的地方,因为Peter如果要开始新生活,他的自我叙述者就应该从Cobb转变为Saito了,Cobb是不可能理解Saito的,因为Saito之所以成为Saito的那部分是他从未经历过的,需要在新的时空内不断去创造和塑造的部分。Cobb跟Saito之间有个合约,重复演了两次,关键都是要take a leap of faith去信仰Saito。但是Cobb没有,Saito很快就奄奄一息也是一个比喻,表示Peter仍然沉浸在Cobb中不可自拔,而不愿意去相信Saito有能力去创造自己的新世界,在一个老Robert已去,也没有Fisher来继承家业的空白世界中。什么叫Take a leap of faith呢?(惭愧我没有读过Kirkegaard,可是从其他一些书的footnotes里面我觉得subjectivity即主体性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我觉得其实讲的是找到自己的“主体性”(圣灵附体或者是儒家讲的创造性的自我),相信这种形成中的、还没有充分展开的主体性,去take a risk,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切实的去塑造自我的新世界。

Saito很快就奄奄一息并且挂掉了,表示Peter心中这个意志还不够强烈和坚定,最后Peter也终究没能离开Cobb,而是让Cobb继续为自己叙述,只不过离开了Mal,又把小孩子做为自己的意义源泉罢了。(记得The Beautiful Mind里面吗?Nash走出自己幻觉回来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标志也是小孩“我很愿意相信你,但是你只是我的幻觉,因为你不会长大。”)在一开始的电话中,小孩儿奶奶说“爸爸不会再回来了”,并且不给小孩子给他打电话,也许暗示的是Peter要真正开始新生活,就要放弃与Cobb-Mal这个曾经的生命共同体有关的一切,但是他不愿意,他表面觉得是小孩子在思念他,其实是他自己思念小孩,思念与Mal有关的那个世界,他仍旧离不开Mal.Saito也是被Mal的化身所击中和最终死掉的。

我为什么一开始说整部电影都是个梦呢?因为结尾。这个看似温情的结局简直可怕。明明费了那么大的劲儿让Fisher把童年的风车找出来了,有机会面对自我了(Saito在这段情节中继续充当了保护者),可是最后到飞机上面,落脚点又回到了Cobb的故事。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Cobb这个投影就应该消失了,只是后退到暗一点的、不重要的位置上,在最后呈现出来的应该是Fisher开个记者招待会(原谅我比较没有想象力,只能想出这么平庸的解散公司的方式),或者是Saito雄心勃勃的签署一项新计划,要向某个新领域进军之类。他们走之前对Cobb笑笑,然后Cobb就该从屏幕上消失了,我们不再知道关于Cobb的故事。可是导演也许要表现生活的无奈吧,把叙述者还是还给了Cobb,Fisher只是软绵绵的表示沉思了下,Saito帮Cobb打了个电话,然后Cobb回家了,奔向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孩子了。

Actually it is failed mission.事实上,任务失败了。因为,Take a leap of faith,不是沉浸自己可以详知的梦境,而是把意义灌注在不确定的现实,在一个具体的、然而永远无法掌控的有限世界中用自己的生命/生活去证成一个无限的存在。With an ever deepening subjectivity, the agent is on his way.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好累,先不写了。昨天晚上自己跑去电影院看了Inception,觉得Noland的故事其实还没有Kauffman讲得好。脑海中出现一个从外到内的四部电影排序:
i.What Dreams May Come True(美梦成真这部片子其实比较俗气了,就是一个纯粹的”鬼片":无法实现的自我在一个封闭的死后世界中逐步展开)
ii.Inception:无法实现的自我在一个封闭的个体意识世界逐步展开
iii.Syncecdoche, New York(纽约提喻法):无法实现的自我在一个半封闭的剧场世界逐步展开
iv.The Best of Youth(My favorite movie!!!):生活的真谛,自我与世界的真正和解。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