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e waiting for a train, 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 你在等一列火车,一列会带你去向远方的火车。
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is train will take you, but you don't know for sure. 你知道你希望去向何方,但是你不能确定,
But it doesn't matter. 不过那也没关系。
How can it not matter to you where that train will take you? 这列火车带你去向哪里,怎么会跟你没关系呢?
Because you'll be together.- 因为我们在一起。
从没看过《盗梦空间》的朋友,无疑是很幸运的。克里斯托弗 诺兰导演,李奥纳多 迪卡普里奥主演,汉斯 季默配乐。像这样随随便便就凑齐三界扛把子的电影还能看到多少?
更何况这还是一部极具话题性的电影,让人讨论欲十足。在2010年,就相当于《流浪地球》的热度。
《盗梦空间》上映时发生过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广电总局一刀未剪。究竟是官员们良心发现,还是不知从何下手。至今如电影结尾陀螺倒没倒一般是个未解之谜。
《盗梦空间》上映以来一直就跟烧脑这个词绑定在一块?有人认为,是《盗梦空间》梦中梦的嵌套叙事结构太费脑细胞了。我倒不这么认为,电影剧情绝大部分都是正序交代,嵌套时用了多线程的平行剪辑加快节奏,再偶尔穿插一些关键性的回忆画面,要说烧脑,烧的也绝对不是叙事结构。因为《盗梦空间》显然不是走的《记忆碎片》那样强结构弱故事的路线,反而我觉得是很典型的好莱坞传统商业电影的拍法——第一步,交代动机;第二步,RPG式选角;第三步,启动任务;第四步,遭遇挑战;第五步,最后一分钟营救,这些段落都是有清晰可见的划分的。
《盗梦空间》之所以让人感觉烧脑,是因为电影中那些闻所未闻的关于梦境的设定。接受新鲜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我们玩一个新的游戏时,需要有一个学习教程告诉我们设定。《盗梦空间》里就有这样很强的游戏规则的设置。但电影不像游戏里可以反复训练,电影的行进速率不会配合我们自身的理解能力,虽然《盗梦空间》开始整整一个小时都是在讲游戏规则,但你不能指望电影拍得像游戏教程那么直白,包懂包会。
《盗梦空间》告诉我们,仅仅只需要玩好一个设定,就足以让电影拍得引人入胜。进度条都快读到一半了,真正的任务才刚刚开始,但观众并没有觉得乏味,反倒吊足了胃口,欲罢不能。诺兰的功力就在于,即便只是介绍游戏规则,都一样秀色可餐,别有洞天。
因此在复盘剧情之前,我觉得可以先复盘一下《盗梦空间》的设定,而后的剧情相信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要备注一下,由于对电影理解的不同,字幕翻译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有些字幕翻译不当反而误导了观众。所以我会把术语名词的中英文都说一下,方便大家对照。这可不是我要卖弄英语啥的。
一、电影的主人公们在梦里能够做些什么?
进入梦中执行任务的人,我们称之为Extractor盗梦者。Subject则是梦境任务的目标对象,我们称为主体。盗梦者在主体的梦境中其实也就做两件事情,Extraction和Inception,前者是盗梦的意思,后者是思想植入的意思。奇怪的是,电影的英文片名叫《Inception》但中文译名却叫《盗梦空间》,意思大相径庭。
盗梦指的是李奥纳多 迪卡普里奥主演的柯布刚开始时对日本人齐藤做的事情,就是盗取主体潜意识中的秘密。盗取的方法电影介绍了两种,第一是盗梦者可以跟主体的潜意识对话套取秘密,第二是在主体的梦境中设计保险箱之类的场景,主体会下意识将秘密藏在安全的地方。盗梦也是亡命天涯的柯布为了过日子不得以干的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其实这里埋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彩蛋。主角名字叫作Cobb,这个名字来自于诺兰的成名作《追随》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一样也是窃贼,当然啦,超高智商的窃贼。
而电影里主人公们主要执行的任务,也就是日本商人齐藤想要柯布完成的任务,即Inception思想植入。在主体的潜意识深处埋下一个想法。Inception在盗梦圈子里是一个传说,小弟亚瑟就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主体的头脑总能够追踪到那个意念的源头,如果此时我让你不要想“大象”,那你此时一定想的就是“大象”,而且你知道这不是你自己的想法。但真正的高手认为思想植入是完全可行的。不过难度巨大,不仅要埋得足够深,而且要足够简单,还要让主体相信是自己一个小小的想法在慢慢长大。
这样说下来,片名《盗梦空间》的翻译虽然更加让人有观影冲动,但却没有做到翻译界所谓的“信达雅”,达和雅有了,信丢了。因为电影主要讲的压根不是盗梦。所以电影还有一种译名叫《奠基》,可能意思上会更加贴合主题一些。但无论怎样,大陆版《盗梦空间》的译名,怎么着都比港版的《潜行凶间》和台版的《全面启动》要强了太多。
二、盗梦者如何分享梦境
电影中的盗梦者,包括目标主体都可以进入同一个梦境当中。感觉就像组团下副本,某人开个局,大家下到他梦里去组队打怪。
梦境中,盗梦者可以分别在不同时刻进入(比如设计师艾德妮就是在柯布睡着时偷偷进入他的梦境),盗梦者也可以分别在不同时刻醒来,后面会具体讲怎么醒法,这是非常关键的游戏玩法。
对于共享梦境,其实诺兰打了个哈哈,几乎只字未提,留给我们的线索只有一台手提箱大小辅助睡眠的仪器。轻轻按下仪器中间的按钮,仪器就会给连接在一起的所有人注入催眠药剂,并让他们共享同一个梦境。
三、梦境中都有哪些角色
盗梦空间其实并没有脱离好莱坞传统的RPG式选角套路。但因为诺兰搬上大荧幕的都是新奇好玩的概念,所以设定的新鲜感完美覆盖了套路的陈旧感。
下面我就说一下《盗梦空间》中那些与众不同的角色设定。
Dreamer 造梦者,大家进入的是谁的梦境,谁就是造梦者。造梦者就像我们玩联机游戏时的host。梦境会由造梦者的意识进行构建。并且,造梦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同样也会对梦境产生影响。比如药剂师,他是Inception任务第一层梦境的造梦者,当他在飞机上喝了太多香槟后,梦境里就下起了大雨。第二层的造梦者是亚瑟,第三层的造梦者是伊姆斯,第四层的造梦者是柯布。
Architect 梦境设计师,帮助造梦者构思梦境,对于Inception任务来说,前面的三层设计师都是小萝莉艾德妮。设计师只要告诉造梦者她的构思就行,他们不必非要进入梦境。
Forger 伪装者,拥有高超的演技,可以利用意识改变自己的样貌,能在梦境中扮演成各种各样的角色。Inception任务中就是汤姆哈迪老师饰演的伊姆斯。
Chemist 药剂师,他为任务提供进入梦境的特制辅助药剂,INCEPTION任务中就是尿急的印度人约瑟夫。
Subject 主体,任务目标,执行盗梦或思想植入的对象,Inception任务中即富二代费舍。
梦境中还有很多NPC一样的角色,他们主要是主体潜意识的投影Projection of subconscious。也就是主体潜意识具象化的体现,当潜意识感觉到了有另外的人在创造这个世界时,就会注意他们。这些潜意识投影会像白细胞那样,向受到感染的部位发起攻击。但主体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潜意识的。
另外,如果主体曾经受过潜意识防卫训练,那么他潜意识的投影就会具有非常强的攻击性。这种情况叫做subsecurity潜意识防御。
一般情况下,梦境中充斥着的都是主体的潜意识。但特殊情况下,盗梦者的潜意识也会闯入梦中,就像柯布的妻子玛尔。我认为,之所以只有柯布出现这种情况其他人没有,可能是因为他复制了太多跟现实一模一样的梦境,所以他告诫艾德妮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吃亏在眼前嘛。
四、清醒梦
通常我们在梦里,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但偶尔也有发现自己是在做梦的经历。如果能发现自己是在做梦,并保持意识的清醒。我们就称之为清醒梦。在电影中,盗梦者们做的就是清醒梦。似乎只要是自己主动进入梦境,就可以保持清醒梦,被动进入梦境则反之。电影里富二代费舍在第一层梦境和第二层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因为都是被人灌了迷药以后进入的梦境。但在酒店房间经过查尔斯先生调教以后主动进入雪地梦境后就是做的清醒梦。
其实这里我更倾向于是药剂的作用影响了人们对现实与梦境的判断,即便主动入梦,完全依靠本人的意志让自己保持清醒去执行任务也是不太现实的,一定还是得仰仗药物作用来辅助才够保险。
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盗梦者们做的,就一定是清醒梦吗?看完影评很多人都在怀疑最后是否依然还在梦中,那么是不是有可能盗梦者只不过是自认为清醒的自欺欺人行为呢?
五、梦中梦dream within a dream
在电影中最精彩的设定,莫过于梦中梦。即梦中的人可以继续做梦产生下一层的梦境。方法就是给梦里的人继续使用睡眠仪。
多重梦境时,越深层次的梦境,脑运作速度越快,因此相对时间也会越长。
电影中涉及到三次多重梦境。
一次是主角接了科博尔工程公司的活去盗取日本商人的梦境机密。
这次任务中火车上是现实层,带毛毯的房间是第一层梦境,崩塌的宫殿是第二层梦境。
主角接了日本商人的活做inception,这次任务中飞机上是现实层,下雨的大街是第一层梦境,酒店是第二层梦境,雪地是第三层梦境,遗弃的城市是第四层梦境,海滩醒来见到年老的日本人是limbo层。
Limbo迷失域是比较特殊的一层,和前面几层不同,不是造梦者专门设计建造的梦境,只有之前来过Limbo的人留下的东西,和无限的原始的潜意识,在这里时间可能是无穷无尽的。Limbo最早是一个宗教术语——地狱的边缘,即上不及天堂,下不至地狱的中间地带。那么放到电影中理解,就是一个似梦非梦的地方,现实和梦境的中间地带。在这里人的意识已经模糊,很难分辨自己究竟是在现实还是梦境,极其容易混淆。
还有就是男女主人公进入深层梦境探索这次,由于电影的交代比较含糊,我们很难判断梦境的层次,大致的判断是,女主跳楼是现实层,男女主角构建城市手牵手慢慢变老是其中某一层,可以肯定不是第一层,因为时间远远不够,如果男女主人公要在梦里度过50年,比较可能的是在第四层梦境,假设时间倍率是20倍的话,第四层梦境里的50年,相当于现实中的3小时,换是第三层梦境,就必须在现实中昏睡60小时,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在梦里可以不管吃喝拉撒,在现实里可行不通。
而男女主人公卧轨自杀的梦境,明显两人又回到了年轻的状态,这其实又是另一层梦境,我的判断是两人在变老的那一层双双殒命后,进入了Limbo层。所以柯布才会知道齐藤如果在梦中死去会进入Limbo层。
以上这些分层其实是传统解读的分层方式,因为有最后是否依然还在梦境的猜测,所以现实层在哪里依旧持有变数,这样的话分层方式势必也要全部打乱。为了便于理解剧情我们先按照上面这样分法。
六、梦境中的时间
因为在梦中人们的大脑运转更快,所以梦境中的时间也就比现实的时间走得更快,下一层梦境的相对时间就要比上一层长许多。但这个相对时间会受到药剂的影响。并非我们认为的都是20倍。
艾德妮在试炼时,现实的5分钟对应梦境的1小时,约12倍。
在地下梦工厂里,现实的3、4小时大约梦境的40小时,约10倍。
而执行inception任务时,药剂师说他的药剂可以加快大脑的功能,大概提速20倍。所以现实中的10小时,对于第一层梦境就是一个星期,第二层六个月,第三层就是十年。
七、盗梦者如何离开梦境
一旦进入了梦境,有三种方式可以离开梦境。注意,因为影片中有梦中梦的情节,因此,这里说的离开梦境,是指跳出当前的梦境,而并非一定会回到现实。
三种方式也是各有各的限制要求,并非随时随地可以执行有效。
1,倒数计时器。睡眠仪可以设定时间,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就可以自然醒来。脑补一下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睡眠仪实际上会给人注入轻度的镇静剂sedative,并且可以按照设定时间注射相应的计量,和我们做手术打麻醉一个原理。在开场的火车上,以及艾德妮的试炼里都是采用了这样的叫醒方式。这个方法,对强力镇静剂同样有效,但如果有人在此期间迷失在了limbo层,就麻烦了,因为limbo里的相对时间是无法估量的,可能十年,可能百年,也可能是无限,而人的意识却依然活跃,当这个人的意识从几百年后醒来时,意识肯定早已模糊不清醒了。
2,在梦境中死去,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跳出当前的梦境,返回上一层。但是,如果现实中注射了强力镇静剂,只要在梦中死去,就会被困在limbo层。而进入limbo层的人,依然可以通过死亡的方式回到现实,只不过问题在于,limbo层的人往往已经无法分清梦境与现实的差别,他们会错以为身处的limbo就是现实,困在Limbo层时间越久意识就会越来越模糊,即便回到了现实也会受到影响。
3,kick,坠醒。就是在上一层梦境或者现实中身体出现失衡,也可以理解身体突然受到了比较大的加速度。这样便可以在上一层醒来。这种情况其实来自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生活经验,比如从床上摔下来或睡着时头跌下来,我们就会醒。
由于强力镇静剂不会影响到人内耳平衡感的功能,所以kick依然适用。电影最高潮处就是连续的同步Kick。除了主角柯布还有日本商人齐藤,其他人都是通过同步kick的方式一层层返回到第一层的梦境。
但要注意的是,Kick不可以隔层,即第一层梦的Kick叫不醒尚处于第三层梦中的盗梦者。这也就是电影里所谓的“miss the kick”错过了坠醒机会。因为当药剂师开车冲下桥时,但处于雪地的柯布等人在酒店里还处于做梦的状态,这样他们是不会从货车里醒来的。
但问题就来了,当货车冲下桥时,为什么亚瑟并没有因此醒来呢?
听到很多解释是说,kick必须两边同时进行,即同步Kick,电影在最后关头也的确制造了一系列的坠落场景。但这一点,电影并没有交代清楚,只有柯布说了一句话“关键点是同步梦境的坠醒”。如果这样就算解释了两边同时kick的设定似乎有些草率,而且别忘了影片一开始的盗梦任务,同样是多重梦境,却不需要两边同时Kick,柯布跌入浴缸就可以醒来,这又该如何解释?人非圣贤,诺兰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吧。
其实我更加愿意认为,亚瑟在柯布口中的过人之处,就是当kick发生时能够控制是否醒来,在向观众解释什么是Kick时一直在用亚瑟做演示,显然还是让亚瑟进入了真实睡眠状态以后进行演示,看着有点多此一举不是嘛。下一个镜头,用音乐倒数来协同完成Kick,音乐响起时,亚瑟醒了,艾德妮却没醒,这里我猜测有没有可能亚瑟一直在进行某种特殊训练,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毕竟,其他人都有专属能力,他却没有,不是很不平衡嘛。
八、图腾totem
图腾,是盗梦者用于区分是否处于他人梦中的道具。只有拥有者本人知道它独一无二的特征,所以如果是在别人的梦境里,造梦者是无法完美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图腾的。
电影中亚瑟的图腾是注了铅的色子,艾德妮是特制象棋棋子,而主角柯布,事实上电影并没有明确交代他的图腾是什么。虽然他经常拿出一个陀螺旋转,但这个陀螺其实是柯布太太玛尔的图腾。
而且,似乎柯布对图腾的想法和亚瑟也压根不一样,他的图腾是用来区分现实还是梦境的。
图腾可以说是电影的最大亮点之一,影片结尾究竟陀螺有没有倒下一直是影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用一个陀螺作为图腾,真的有效果吗?电影当中,陀螺倒下意为现实,陀螺恒转意为梦境。试问谁不知道陀螺会倒下。何况梦境中依然要遵守物理定律,这我们都是看得到的,并没有规定在梦里陀螺就会一直转,不会倒下。而且在现实当中,也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定制出一个可以恒转的陀螺。
那应该如何理解陀螺是一个图腾呢?
柯布说图腾是玛尔的主意,陀螺也是玛尔的图腾。他们曾经进入过深层梦境进行探索,我相信他们进入的梦境是柯布的梦境,柯布就是造梦者。所以我认为,是玛尔要求柯布在梦里造了一个可以永远恒转的陀螺给自己,当她无法分清现实虚幻时就转动陀螺分辨这个世界的真伪。这个陀螺对玛尔是有效的,其实对其他人也是有效,只要看到陀螺在恒转,所有人都可以知道自己在做梦,就像已是耄耋老人记忆退化的齐藤一样,看到了陀螺不停转动,于是也慢慢意识到了自己是在梦中。
但这个图腾唯独对柯布没有作用。因为陀螺是他自己造的,在梦里他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假如他判断自己是在梦境,他的潜意识就会造出一个恒转的陀螺。而当他判断自己是在现实中,他的潜意识就会造出一个能够倒下的陀螺。所以,那么多人用猜陀螺倒还是没倒来判断柯布是否还在梦中也是无效的。
因此,一个更靠谱的说法是,看柯布有没有戴戒指,戒指才是柯布的图腾。经过观察,戴了戒指的是梦境,不戴戒指的就是现实。当我看到这样一种说法的时候很佩服发现者的观察能力,真的是火眼金睛了,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根本没注意过有这个规律。这个规律也几乎无一例外,几乎。因为还是有一个例外。在玛尔跳楼的酒店里,柯布却戴着戒指。那这一段究竟柯布是在梦中还是现实呢?如果按照戴戒指就是在梦境的推演,那此玛尔也许是真的跳下大楼回到了现实中,而柯布才是那个一直处于梦境当中无法自拔的人。要是你说自从玛尔跳楼后柯布才脱下戒指,戒指才变成他的图腾,那我觉得图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在了。显然戒指说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关于柯布的图腾,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后与您分享。
还有一些其他设定
关于音乐,它可以穿透不同层次的梦境,只不过音乐节奏会随着梦境的深入而放缓一定的倍数。所以音乐可以用于同步或倒数。
关于疼痛感,在梦中,疼痛感依然存在,因为本质上疼痛感也是大脑的产物,是身体受到伤害时发出的警报。疼痛感会隔层传递,但进入更深层梦境时,疼痛感会减弱。
以上就是《盗梦空间》的设定。对于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来说,整个工程不可谓不大。所以只看一遍就想消化所有这些设定,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盗梦空间》上映时也创下了一个特殊的纪录——史上返场率最高的电影。因为好多人一遍没看懂又去再看了一遍。
有了电影设定作为铺垫,接下来的电影剧情就容易理解了。因为会涉及到剧透,所以请谨慎收听。
柯布和玛尔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他们育有一双儿女,享尽天伦之乐。
玛尔的父亲是梦境研究的专家,同时也是柯布的导师,他们找到一种可以分享共同梦境,并保持清醒的方法。
梦境中上帝一般的生活让柯布和玛尔如痴如醉。他们尝试一层层深入梦境之中,一边探索梦境的奥秘,一边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梦境中时间汹涌地流逝着,一转眼两人已在梦中老去并实现了白头偕老的誓言。两位老人颐养天年之后,再次睁开眼睛时已进入了完全不一样的梦境之中,在这里他们越来越容易模糊现实和梦境的界限。每次醒来,都不知自己身处何方。这里就是他们从未触及的迷失域——Limbo。
基于研究,玛尔想出了一个区分现实与梦境的方法,她让柯布造出一个能够恒转的陀螺给自己,当自己迷茫不知所措时便可以用陀螺唤醒自己。实践证明,方法是有效的。玛尔高兴地称这个陀螺为自己的图腾。
Limbo是潜意识的边缘,现实与梦境的中间地带,时间在不断流失的同时,带走的还有人的理智和意识。
终于有一天,玛尔迷失了自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想要留在此地,将迷失域作为自己的现实。于是,她将曾经屡试不爽的图腾,封存在了从小长大的屋子里,最安全的保险箱里,将真相埋藏在深处。
柯布发现玛尔已经迷失了自我,他在梦中四处寻找玛尔内心深处的答案,最后柯布找到了她的保险箱,并转动保险箱里的陀螺,直到它能够保持不停转动的平衡。
当玛尔再次打开保险箱时,她恍如隔世,恢复了原先的意识,决定和柯布一起回到现实。
两人牵着手,卧倒在即将有火车驶来的铁轨上,柯布念起如咒语一般关于火车的谜语,直至死亡将他们带回到现实,两个苍老的灵魂重新塞进了两具年轻人的身体里。
从此,灵魂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提醒着玛尔——你的世界是虚构的。每当她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恒转不停的陀螺,听到的,都是丈夫在铁轨上念出的谜语。身边的孩子从此在她眼里也变为了潜意识的投影。
终于有一天,特殊的一天,柯布和玛尔的结婚纪念日。两人约好了烛光晚餐的地点,柯布带着象征爱情的玫瑰花姗姗来迟。但玛尔并不在房间里,也不在客厅里,也不在厨房里,她在窗台边,双脚伸出窗外。
玛尔告诫柯布,不要迷恋梦境,死亡是唯一回到现实的解药,说话时的口吻和当时柯布告诉自己时一模一样。
然而这一次,选择死亡的,只有玛尔一人,痛不欲生的柯布并没有付诸自己信仰的一跃。因为他坚信自己是处于现实的那一个。
为了迫使柯布就范,玛尔给律师留了一份信,声称自己的安危正受到丈夫的威胁。柯布因此成为了杀死自己妻子的最大嫌疑人,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从此与自己的儿女天各一方。
在出逃期间,柯布以盗取他人梦境中的机密为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罪犯。
在一次科博尔公司的委托中,柯布奉命盗取日本商人齐藤的商业机密。中途却突然遭遇了玛尔的阻挠,任务以失败告终,但齐藤告诉柯布这其实是一次面试,他的真正目的,是想让柯布帮自己去完成一次思想植入的任务即Inception。条件,是为柯布洗脱杀妻的嫌疑,重新回到儿女的身边。
柯布为了与儿女重逢,决定接手这次任务。他找到初出茅庐但天赋异禀的设计师艾德妮,找到成熟老辣、足智多谋的伪装者伊姆斯,找到能让人稳定进入多重梦境的药剂师约瑟夫,加上身手不凡的老搭档亚瑟,还有非亲自到场验货不可的日本商人齐藤,形成了盗梦六人组。
盗梦六人组的任务,是给商业巨鳄费舍公司的继承人富二代罗伯特 费舍植入一个想法——拆分自己父亲的产业。齐藤给自己找了一个浩然正气的理由,不能让垄断进行到底。他甚至不惜买下一个航空公司,以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
六人组包下了航班的头等舱,给主体目标费舍留了一个位置。准备在飞机上执行思想植入的任务。
众人顺利进入了第一层,药剂师的梦境之中,柯布等人也成功找到了梦中的费舍。但麻烦出现了,费舍曾经接受过专业的盗梦者的防卫训练,因此他潜意识的投影极具攻击性,全都武装到牙齿。
一阵乱战过后,本来就是来打酱油的齐藤还中了枪,生命危在旦夕。柯布知道,由于使用了高强度的镇静剂,在梦境中一旦死去并不会在现实中醒来,而是进入潜意识的边缘——limbo。
为了避免这一点,任务被迫要速战速决。
在费舍潜意识围攻的间隙,盗梦六人组伪装成绑架费舍的绑匪,并威胁他交出保险箱的密码。
伊姆斯则伪装成费舍的教父骗取他的信任,告诉他保险箱里有一份遗嘱,是要拆分公司的产业,六人组最终逼迫费舍说出了6个数字。
事实上这6个数字可以没有任何的含义,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保险箱的密码,六人组的目的就是要让费舍产生一个念头,即他父亲的遗嘱另有他意。
过程中发现费舍跟自己父亲的关系非常复杂。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认为父亲对自己已经失望透顶,而失望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父亲的商业才能。
带着这些信息众人进入了第二层,亚瑟的酒店梦境。药剂师约瑟夫则留下开车护送入睡的盗梦小组,并在最后时刻准备Kick。
因为梦境越深,潜意识反抗就越激烈,所以柯布决定使用Mr. Charles“查尔斯先生”的策略放手一搏,即假扮成保护主体的查尔斯先生,告诉主体自己其实是做梦的事实,并让他误以为自己的潜意识投影才是敌人。
这一招险棋还是有所收获,费舍成功上钩。柯布顺水推舟让费舍回忆了上一层梦境发生的事情,并诱使他怀疑绑架案件是他教父在搞鬼。
果然,在酒店梦境中,教父的投影出现了,其实教父的投影正是费舍自己的潜意识,教父的行为即代表了费舍此时此刻对教父的看法,但费舍却以为教父是个盗梦者,想在梦中对自己图谋不轨。通过潜意识教父之口,费舍越来越相信确实有一份拆分产业的遗嘱存在,他的潜意识告诉自己这份遗嘱是出于父亲对自己的不信任。
我们知道此时的教父是潜意识投影,投影口中说出的话,其实就是主体自己想说法的,但费舍并不知情,这相当于他在用自己的话核实自己的想法,于是这个想法也就越来越巩固。
此时柯布见缝插针地引导费舍,教父一定还隐藏了什么,想要探寻真相就必须进入他的潜意识里一探究竟。于是富二代再次上钩,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但他不知道,接下来要梦境主体依然还是他自己,根本不是教父。只不过在他睡去的一刹那,他对遗嘱的真正内容已经起了疑心,他的疑心会在下一层梦境里继续备放大。
下一层梦境是伪装者伊姆斯的雪地梦境,留下的是亚瑟给大家做保镖并准备Kick。
第三层的雪地梦境中,盗梦小组需要诱导费舍去打开自己的保险箱,但又必须演出一副是要攻破教父潜意识堡垒的架势,让富二代全程蒙在鼓里。
设计师艾德妮为费舍准备的,是一所医院,也预示着很可能费舍会在此处见到自己弥留之际的父亲。
到了第三层梦境,费舍潜意识的防范水平进一步强化,不仅有了枪炮还有各种战车,越来越不好对付。但此时用来告知Kick的音乐却已经响起。原来,处于第一层的约瑟夫已经抵挡不住潜意识卫队的追杀,即将准备将车冲下桥启动Kick。而第三层梦境中费舍的潜意识实在太难对付,还没有靠近医院,大家就已经错过了Kick。此时第一层的货车正处于在半空中下坠的过程。第二层梦境因而完全处于失重状态。第三层梦境也受到影响产生了雪崩。
但汽车落水会有两次改变重力加速的机会,第一次是突然下落,而第二次则是入水时的突然减速,同样可以作为一次Kick。但时间紧迫柯布等人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才行。
齐藤带着费舍抄近道进入了医院,站在了保险大门的面前,离任务完成只剩一步之遥。玛尔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医院里,原来为了抄近道赶时间,本应该保密的通道被柯布知道了,因此柯布的潜意识玛尔才有机会接近费舍。
玛尔一枪击中费舍致其休克,此时柯布才开枪射击玛尔,但为时已晚。这下就麻烦了,如果一枪打死,费舍会跌入Limbo层。如果没打死只是休克,也会进入了下一层的梦境。即便使用电击器,让他的心脏恢复跳动,他的意识也回不到这一层梦境的身体中来。
柯布以为任务已经失败,功亏一篑,艾德妮却急中生智。她认为可以跟着费舍进入下一层梦境,只要能及时找到他,通过同步Kick让他回到上一层,依然有机会让他看到第三层梦境里保险箱里的东西。
于是柯布、艾德妮和费舍一起再次进入梦乡,因为这一次并不在计划内,所以直接由柯布通过现成的梦境造梦,在他的世界里他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玛尔,而玛尔一定会将费舍控制起来。
当再次见到玛尔时,柯布骗她告诉了自己费舍的下落,艾德妮见到梦里正电闪雷鸣知道上一层的伊姆斯一定在给费舍做电击复苏,此时双向Kick的时机来了,她将费舍推下楼,配合电击的Kick唤醒了费舍。清醒过来的费舍在伊姆斯的帮助下,打开了大门见到了自己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
父亲依然在嘟囔着对费舍失望的事情,但他并不是对费舍没有活成自己的样子失望,他失望的,是费舍尝试这样做了。最终打开保险箱里藏着的,是孩提时代,父亲跟自己一起玩的纸风车。费舍见到风车后泪流满面,彻底释怀,也和去世的父亲冰释前嫌。父亲拆分产业的意图实质上是希望自己去闯出一片天。但作为观众的我们非常清楚,这些只不过是费舍自己内心想法的放大,与他父亲无关,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如何返回的问题了。即同步KICK。
药剂师所在梦境中货车即将接触水面,这就是一个很好的KICK,亚瑟所在的酒店由于失重,人已经像外太空一样浮在了空中。他将众人全都装进电梯,在电梯外侧装上炸药作为推进装置,这样电梯可以在爆炸时提升速度并在撞击地面时产生KICK。
雪地里的伊姆斯则在医院装上了炸弹,当医院被炸踏时,人体坠落产生KICK。
而在遗失城市的艾德妮则通过跳楼产生KICK。
KICK如何做到同步,就只能通过听音乐和自己的临场应变了。
而在此之前,齐藤已经在下大雨的第一层梦境中失血过多死去,由于强力镇静剂的作用,他无法回到现实,已经进入了LIMBO。
进入LIMBO的人将无法分清现实和梦境。如果长时间困在这里,即便药效过去后醒来,也已经神志不清。
因此当亚瑟,伊姆斯,艾德妮还有费舍纷纷通过同步KICK返回到了第一层梦境,从落水的货车中逃出时。柯布选择留在梦中,然后去LIMBO解救齐藤。他很清楚否则即使完成了任务,也没有人可以兑现帮他摆脱罪名的诺言了。所以没有返回第一层梦境的柯布,溺死在了水中,进入了LIMBO。
虽然柯布和齐藤进入迷失域的时间差并不长,但这里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当柯布再次见到齐藤时,齐藤已经是个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早已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而柯布同样也已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两人像打哑谜一般对了几句,突然其中一句熟悉的台词勾起了两人共同的记忆,而此时恒转着的陀螺也告诫着他们是身处梦境之中。
齐藤记起了柯布,他颤颤巍巍的手坚定地拿起了柯布的枪。
从飞机上醒来,Inception的任务已经完成,虽然齐藤花了更多的时间来认清现实和回忆梦中发生的事情,但他相信柯布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他拨通电话,利用背后的庞大势力解除了柯布身上的通缉令。
柯布战战兢兢地来到出入境关口,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轻松通过了检查。终于,可以回家了。
电影的最后,柯布回到了只能在梦里才可以回去的家,他下意识地拿出陀螺,旋转。镜头也从柯布的身上慢慢转向不停旋转着的陀螺,有汉斯季默谱写的音乐作伴,陀螺的旋转,变成了不可思议的舞蹈,但没有人关心舞姿是否优雅,只是紧盯着陀螺是否会倒下。
突然,音乐停止,画面消失了。
最后陀螺是否会倒下,成为影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如谁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人生可能只是一场虚幻的梦而已。
梦境还是现实,影迷们各自站队各守一方,开始了眼力和脑力的较量。
陀螺也好,戒指也罢,它们都只是柯布潜意识的体现。电影已经告诉了我们图腾并不是什么区分现实与虚幻的灵丹妙药,梦境中的人依旧可以选择忽视图腾过自己希望的生活。
当柯布再次见到儿女们的笑脸,他并没有怀疑他们是否只是潜意识的投影,也并不关心陀螺是否倒下,而是迫不及待去享受久别重逢的喜悦。
不知道您是否留意,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柯布的儿女曾经在梦境中出现过多次,然而能够见到笑脸的只有最后这一次。我不清楚孩子们的笑脸能否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图腾。但对于柯布来说,图腾已经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笑脸。重要的,难道不是珍惜此时此刻能够和所爱之人在一起的时光吗。梦境或者现实,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柯布的内疚,不在于告诉玛尔limbo不是现实,而在于自己没有将信仰之跃leap of faith付诸现实,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
柯布曾经在火车驶来的那一刻告诉过玛尔:
你在等一列火车,一列会带你去向远方的火车。
你知道你希望去向何方,但是你不能确定,不过那也没有关系。
火车向哪里怎么会跟你没关系呢?
因为,我们在一起。
柯布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妻子,这一次他不可能再背叛自己的家人。
对家人的爱,相比区分现实虚幻的清醒,究竟哪一个更为重要。柯布想起齐藤说过的话 “你是希望来一个信仰之跃,还是希望满怀遗憾,孤独终老?”
在转动陀螺的前一刻,柯布已经作出了他的判断。
我们最不希望自己身处Limbo,模糊现实与梦境的界限,那是因为我们自认为活在现实当中。
但你可曾想过,假如你从未从梦中醒来,你又如何知晓真正的现实会是怎样?
虚有所长,实有所短,为什么Limbo不可以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