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过的我不多说了,就我看到想到的说一说哈~
 

第一点:
  影片结束后出字幕和配乐起,临近结束时配乐淡出,起那首在片中起唤醒作用的歌曲,歌曲结尾处还做了飘渺的音效。歌毕,字幕尽,影院灯亮,这就是在提醒观众:您这场付费的梦已经做完啦!(稍微有点电影理论皮毛的朋友都知道,电影和梦境的象征关系)



第二点:
  1,Leo在片中和女主有段女主跳楼的情节,会容易使人联想到《泰坦尼克》中的“you jump I jump”吧!(好玩的是,片中Leo饰演的Cobb的回答是“If you jump I will not jump with you!”。)这是入门级影迷能注意到的。
  2,片中用来唤醒的歌曲是Edith Piaf的“Non, je ne regrette rien”,而饰演Mal的Marion正是在《玫瑰人生》中饰演Edith Piaf并获得奥斯卡影后而广为人知的。这点是有一定段位的影迷能注意到的。
    
  诺兰用这两个辨识度很高的“致敬”处(两个演员从影以来各自最经典和辉煌的角色)就是在提醒观众:这个故事是虚幻的,是在造梦,你看到的只是Leo在演Cobb,Marion在演Mal而已!(对影迷来说,这两处几乎百分百会联想,会出戏,会更明白自己只是在看戏,是梦中的“游客”而已)。
    
  按理说,导演不应该也不愿意主动让观众出戏,诺兰这么做,其实正是使用了第二层梦境中的战术“查尔斯先生”,是一种将计就计,用来提醒梦中人的战术。
  
第三点:
  图腾概念的引入和“陀螺在梦境中就不会停”是有什么依据吗?没有啊,是诺兰自己这么说的!
    
  分层梦境、图腾、迷失域、kick,全是这个电影的设定,是这个电影之所以是这样的inception。我们现在这般热衷的讨论都是因为这些诺兰的设定——这个电影之所以成立的基础。那何尝不是诺兰在把自己对“梦”和“盗梦”的设定成功地植入到我们的思想中?
    
  陀螺停不停分别判定现实和梦境是相信这个“盗梦空间”的人的共识。正因为这个判定是诺兰设定的,而不是客观的,所以可以进行主观改造,例如:“筑梦师”应该就有能力做出可以停或者不停的陀螺。所以只要还在梦境中,这个判定其实也是不准的,一切只是取决于人心的主观判断,与每个个体相关。
    
  所以电影这个停还是不停的结尾只是针对诺兰对观众植入的“陀螺设定”的一次检验。而停或者不停则取决于这个设定在每个观众个体的植入程度,与他/她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观影经验相关。(对于我自己来说,陀螺停或不停,我都更倾向于结尾还是在一个梦境中。)
    
  在我们依据片中的设定和法则,为此争论不休之时,诺兰不知道正在哪处偷笑呢!他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多么成功地思想植入,就在电影这个梦境中!
    
  所以,就当只是梦一场,大家不要太较真,也别追问最后陀螺到底有没有停。更应关注的是这电影、这场梦境给了我们的内心留下了什么。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