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太迷人了,呼,看后一时半会都说不出话来,但天哪,我的心都在嗷嗷地乱叫啊,整个脑袋都在刮着嗖嗖的风,吹得我七荤八素神经凌乱……

好吧,咳,正经一点说话,用电影这种非常形象具体的形式,来表达高度抽象的宏大哲学命题,而且还能达到极致的观赏性,在我有限的观影史里,能想到的也就《黑客帝国》。但《黑》对观者的想象挥发的空间层次是有限的,而《Inception》的回路如造梦小萝莉拉开的对面巨镜,能够折射映照出无限层次的空间,令人留恋回味无穷。

========= =========
我们所能确认的,只有确认本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依据常识规律来辨别真假,但在逼真的梦境里呢?电影中提到了两种判别标准,一种是“唯物”的,变幻不定的意识依赖恒定唯一的物质来确认实在与否。入梦者往往会携带“图腾”,比如cob的陀螺,他知道,当陀螺旋转不停屹立不倒的时候,他就身处于梦境里。但这样的判断真的可靠吗?不论不停的陀螺是基于何种原理能确认真假,仅仅是“意识到陀螺不停是梦境”的这一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意识。换句话说,物质不可能帮助人来获得确认感,因为任何“确认”和“已有的预知的规则”都是意识的内容。

这样全盘否定物质的可知性和意识的可靠性是很难让人信服的,毕竟如果你告诉我,我关于世界的所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认识、感官经验,当然,也包括“你告诉我”和“我写这篇文章”的行为本身,都不过是我无比宏大、无比精致并且不断试图去反复印证自我的意识想象,我大脑肯定会受内伤的,并且揣摩着要不要撞上一辆卡车来破醒我作为伟大的造物主的黄粱一梦……就我们现在的形体而言,脑力不足以完成创造天地万物生长的壮阔神话,但偶尔变变小幻术,我们是绝对做得到的,而且也绝对做过的。

小时候我做过捡钱的梦,在最初经历过一两次梦醒后两手空空的怅然,我的小心思变得复杂起来了。每次当我从路边捡到一塑料袋的钞票时,梦中的我会想起人们常常用掐手臂疼的方法来验明真假,我真掐,还真疼!于是我志得意满地想,以前捡钱总是在做梦,嘻嘻,这次看来是真的了……

在这样有去尝试判别真假的梦里,我确定的验明方法【掐自己,妈,我疼】,而cob的是【旋陀螺,呀,不停】,我们都肯定从现实中带去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但问题出现了:【规则是真的,不代表检验规则的现象是真的】。如我,我的想象制造出了疼痛感,这种痛觉神经的信号是我个人意愿的强烈倾向刻意制造出来,以吻合我早已知晓的规则的,我实现了超现实超逼真的“自欺欺人”。同样,如果cob一次又一次地饱受梦醒一场空的怅然,他有意愿有能力去制造想象,让陀螺在梦境里停止旋转,然后安慰自己此梦为真。同样,他也可以放弃mal的影子,让孩子们转过头来……

虽然电影向我们展示的意识,似乎只有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但我们不能忽略掉意识的想象和创造功能,这种创造不仅限于物质,而且意识更主要作用于意识,用想象的、意愿的、推断的、被灌输的东西,去叠加、混淆、强化、甚至抹去原有的意识。事实上,电影虽然没有明说,但到处都有想象在改变梦境,比如mal的影子经常出没cob的梦境,她去破坏cob的任务都是cob想象出来的。而意识越强大、层次越丰富,就意味着这个人的意识改造自己本身的能力越强,意味着意识的自主选择和自我欺瞒能力越强。这就是为什么圣徒往往也是精神病患者的原因了。

第二种判别方式是“唯心”的,当mal质问cob为什么坚信他的想法就是真实的时候,cob说经历过这么多,他内心的负罪感始终不变。如前所述,这种根据是站不住脚的。

意识就像一面镜子,外部环境也同样像一面镜子,两者相互映射,无穷无尽,直至意识消亡。比如cob试图去给mal植入怀疑心的时候,他内心会反映出内疚和担忧,当mal因为怀疑心而生活消极、甚至走向自杀时,这一“外部状况”投射给cob强烈的负罪感,而负罪感投射到外部环境,又使得cob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令人沮丧,两者不断反复强化,最终导致负罪感深深嵌入了cob的意识中,无法自拔。换句话说,在cob为mal植入怀疑心的时候,cob也给自己植入了负罪感。这种负罪感是在第四层梦境植入的,回到现实时,就被cob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实了。所以,作为假的“植入”的“映射植入”,同样为假,cob的“唯心依据”不能用来判断真伪。

在这里打个岔,对立的两面镜子能够将中间事物扩展至无限级,但如果尽量避免在镜子之间产生互动事务,那么两面镜子就会光亮晶莹很多。佛道里的“消极闭世”的修习,道理无出其二,一来尽量避免伸手像外部索求,索求越大,摆在两面镜子之间的事物越大,映照而来的阴影就越深远,二来,要学会避免外部环境影响的智慧,这种智慧决计不会是妥协退让,因为妥协退让不能从因果律上消除或降低肇事可能性。德行越高的人,也许如大海般渊博,也许如湖泊般宁静,但给人的感觉必定如一面莹润的镜子,光洁鉴人。

佛学里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在我看来,并不是干了好事或坏事死了会上天堂或下地狱,而是你在对外部试图做出什么的时候,你内心也植入或者体验了相对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业报。天堂或者地狱这种幻想的场所是误解宗教的产物。

磨叽了这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真,什么能够让人依靠呢?我的答案是:我们所能确认的,只有确认本身;或者说,我们所能确认的,是无法确认。这两句话大同小异,只是在表述的时候,前者是认识主体的角度,后者是认识客体的角度。当我们的意识收集各种信息,运用逻辑推断等甄别事物真假时,可以说,脑袋在想事,那么“脑袋在想事”是真的、实在的,至于脑袋想了什么事,如何想事,想出了什么结论,我们无法借助任何东西来判别真假。浓缩成一句话,就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 =========
存在即真实

前后两个命题似乎完全对立,但实际上只是预设的立场不同。上一个命题的讨论基础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其本来面目,个体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真理性。正因假设如此,所以才会有如此判断:现实生活为真,梦境为假,自有意识为真,植入意识为假的……

而这个命题的基础是:世界万物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真实存在。这就意味着,无论意识如何参与,世界仍然是真实的,因为意识所有内容和形式都取自于存在,由意识重构的事物无论多么的荒诞,它都是真实世界的某种可能的存在形式。造梦者无论多具天赋,她所能想象和用到的素材都是现实世界的“投影”,她所做的都是现实重构组成的,比如“城市折叠”,是因为现实中有“城市”和“折叠”存在,比如富二代和父亲的关系,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发酵的因素,入梦团队才能巧妙地改变其意识。而这种意识的改变因为符合因果律,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富二代的想法,它不可能为假!

但人为什么不接受“存在即真实”这样随性自然的理念,而在真真假假实实幻幻的比较中痛苦矛盾地过活呢?大概就是人身皮肉,贪生怕死吧。

========= =========
关于故事情节的一些个人想法和疑惑


结局是否在现实世界

不是,最后cob仍然在做梦,因为他的孩子们仍然只是他记忆里那么大,而他们之所以回过头,和陀螺似乎要停下来,是因为cob克服了心结,或者说潜意识用想象来“自欺欺人”。

关于cob和mal

1、mal曾几次提到,cob在向他求婚时,说梦见他们一起变老,那在第四层梦境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他们结婚前?
2、可那时cob又说要回到现实世界照顾孩子,难道这个电影的时间序列也是弯曲的?
3、当mal从limbo域回到现实世界后,她一再怀疑真实,cob为什么不旋转陀螺给她看?
4、如果第四层梦境或limbo域是潜意识的边缘了,那cob是如何造梦给mal植入想法的?
5、mal为什么要破坏cob的盗梦任务?
6、电影结尾,cob在飞机上醒来时,飞机播音已快到洛杉矶,而他们团队从上机到开展任务花费的时间不多,那么cob和齐藤在现实中花费的几个小时,到limbo域会是多久哇!?


记:认识浅显,望指教解惑....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