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光原文:http://i.mtime.com/joejoestar/blog/4939540/



一向认为电影如酒,可独品,可混饮。方法不同,品出的味道也不同。

近来奠基上映,看过后感觉不错。单品之外,如跟其他片子搭配起来,也许更能散出某一方面的特质,随意调酒几杯,仅供消遣。这里整理一下,算个小辑...



--------------------------------------------------------------------------------

《盗梦空间》(奠基)+《感谢您抽烟》----植入,无处不在

 

依据片子的理论,进入人的梦境,偷盗大脑里的秘密,似乎还稍为简单,植入一个想法,确是难上加难。可果真如此吗?
 
仔细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各种植入无处不在。回家有电视,出租车上有电台,路边有灯箱,商场有传单,墙上有海报,网上有弹窗,公交车上有了语音,椅背广告还不够,还给你加个屏幕只播一个频道—广告台。
 
上面说的只是广告,有偷换概念的嫌疑,现在再来详谈植入。
 
有个著名的实验大抵如此:2杯水(如:红黄两杯)放人面前,播放片子,闪过任意一杯水(如:红色)的画面。一段时间后允许喝水,大多数被测对象都会端出现过那杯(红色)。(如有人知道这实验的准确名字,麻烦告知)
以上实验证明:广告,对人的影响,绝对存在。换句话说,往人的意识植入一种想法---真实可行。
 
上面还只是说的广告,广告之外,还有砖家。越来越多的砖家跳出来对我们的生活指手画脚,大至投资择业,小至吃穿用度。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大众总有一种权威崇拜性,对砖家的话自然总有些迷信的色彩,自不自然而受其影响,这是植入。
 
如果说是真真切切教大家些有用的东西,那倒无妨。可这些所谓的砖家的动机如何,实在说不好。也许正如《感谢您抽烟》里的红酒小姐所说,适当饮红酒有益健康只是为了提高红酒消费的一个杜撰。若果真如此,那么某些声称对红酒情有独钟的小资不过是被牵着线的玩偶,不知作何感想。
其次,就算动机没问题,砖家说的就一定准确?芹菜到底有益性福还是有损性福,各说各话的砖家都不在少数。好在近年砖家实在太砖,越来越多的人也提高了警惕。
 
砖家之外,还有文字。奠基里说,要植入想法,如果被植入对象发现了,就会自然产生对抗,从而植入失败。现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你面对面的给某人说,你因该怎样怎样。我想基本没人会按你说的做。但若转化成了文字,让其自己发现,接受度就会大幅提高。这就是文字的隐蔽性或非对抗性。所以说文字其实更可怕,人人都可以装个老练的姿态躲在文字后面做一些看似精辟的评论对不明真相的广大受众造成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貌似循循善诱,实则妖言惑众。且文字来源更为广泛,铺天盖地的文字,总有一些会勾搭上你的神经把你引向一条设计好的路上。

 
文字之外,还有圈子效应,情感影响…甚至还出现了专门针对潜意识的潜意识营销,比如国外出现的stealth-marketing就是最好的例子---找3,5演员,到公众场合谈论某产品,给出正面评价,从而对在场人员植入该产品正面信息以扩大销售和口碑。
 
所以说,植入,其实无所不在。且不说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植入如潜意识营销是否已在我们身边出现。就是目前这些肤浅,庸俗甚至弱智的广告宣传,都已铺天盖地的把你我掩埋。植入,可以不用深入,不用高科技的,要的只是规模,要的只是疲劳轰炸。两只蝴蝶给你听100遍就不反胃了,1000遍就不自觉的哼了,1000遍就绝对经典了。
 
所以别以为自己什么时尚新锐,个性飞扬,品位不凡。我们的思想,意识,消费观念,生活模式,思考定式,价值观,世界观,到底有多少是被直接或间接的植入的我们谁都说不清楚。生于这样的时代,或者说仅仅因为生而为人,我们就谁都逃不过被植入。
 
怀疑精神很可贵…


--------------------------------------------------------------------------------

《盗梦空间》(奠基)+《穆赫兰道》---每一个伟大的头脑都来源于生活

 

同是对梦的描述,同是错综复杂的诠释,自然而然会想到名满江湖的穆赫兰道。更有趣的是,两部片子的编剧都是导演自己。但其实仔细想想,这算是一个并不意外的巧合。
 
梦,本就是个虚无的非实体,要描述,若用文字其实还好,毕竟文字也隔着一层阅读者的修正性自我想象。但若要影像化,实体化,直接展现给人的眼球,不管有多健全的理论体系,多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要想表现得真实,真切,最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细致体会。因为每个人都做梦,感觉对不对,一看便知。而个人的体会,是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和传达的。所以这样的题材,如果导演和编剧不是一人那反而有些奇怪了。
 
所以如上所述,不论片子经过多么精妙的设计,多么奇巧的安排,不论是梦中梦的奇惑,现实的投射,恐惧的物化,逃避与渴望的扭曲,转化,替代…一切对细节描述的真切感莫不是直接来源于导演自身的体会,而这种体会,直接来自于对生活,对自己敏锐的观察。
 
总是惊叹于好片的奇思妙想,琢磨着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从何而来。
平庸的片子往往总是只注重背景的架构,情节线的走向,情绪的累积,爆发,等理论的应用,兢兢业业按部就班,好像一切都中于规矩了就是杰作。而真正的杰作确总是在打破这些规矩。
 
首先声明两点:1 我不是宣扬理论无效论。
                    2 我也不是说打破规矩就一定好
我是说真正意义的好,真正意义的突破来源于对本质的观察与思考。理论固然重要,可始终生活才是本质,是一切的源泉。如果脱离本质流于表象,那是肯定出不来好的作品的。
 
以上说来似乎都比较玄乎,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至少5年以上以语法为基础的英语教育之后到底有多少人能用?而满口流利汉语的我们哪一个又是生下来抱在怀里你妈就教你主谓宾定状补的呢?
 
一个自然的认知过程,因该是:实践-问题-思考解决-理论总结-实践,而大多数人养成的惯常认知过程是:理论(不知谁总结的)--实践。诚然这固然大大提高了处理问题的速度(数步骤都明白),而且对人类知识的延续也不可或缺。但致命的是,这会让人只按照既定的路线走下去,而忽略了问题的本初。
另外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 我们所赖用的理论的准确性。2 我们所赖用的理论的适用性。
 
说简单点就是如果把一个自然的认知过程的前面步骤省略掉,直接以现有理论出发解决问题(这里指的拍片,编剧),那么由于理论的概括性和一致性,那么以此为原点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就都是同一脸孔了。如此,创意何来,突破何来,杰作何来??
 
要画个瓢,是对着别人已经画好的画来画,还是对着瓢画?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都有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盛景,究其原因--主流理论未统一,也就是说每一个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自己的解决。而不是从统一理论得出的千篇一律的解决。如此才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以至于独辟蹊径,开宗立派。
 
所以真正的杰作来源于对生活,对自己的敏锐观察,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如果...),然后思考,发散,解决,再疑问,再发散..直到完整的构建。
 
实在不敢想象这两部如此虚幻题材的片子如果没有诺兰和林奇自身的真切细致体验会是个什么样子。或者如果给其他导演来做,又是什么样子?
 
一切皆来自生活……


--------------------------------------------------------------------------------
 
《盗梦空间》(奠基)+《致命ID》----你究竟认识几个自己?

 
奠基里的路人,致命ID里面的不同角色。两部片子都用不同的个体来表现同一个人不同的潜意识,或者说不同的一面。
 
人的多面性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当然也不排除还是有认为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坏人而自己就是纯粹好人代表的好好同学,这就不多评论了。可试想如果真的有一天,你的某一面真真切切的站在你的面前,你认识吗?
 
本我驱动自我,超我控制自我。自我,就是在这样的驱使和禁锢中,整合起来的无数的个我的复合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个我,谁也谁不清楚,不同的只是我究竟认识几个我。
 
我们很容易区分出对着哥们说他妈的的我和在父母面前不说脏话的我,或者说很容易承认这两个我,因为他们显而易见,且平平常常,甚至可以说是已经脸谱化的多面性。面对,不需要跨越任何的心理障碍。可再往下走,面对越来越陌生或者说隐秘的自己,就越来越没人认识或者说有勇气相认了。
 
贪恋美食的自己,小心眼的自己,迷失美色的自己,斤斤计较的自己,厚黑的自己,花痴的自己,恶毒的自己,暴躁的自己,争强好胜的自己,妒忌的自己,再往下,阴险的狡猾,古怪的癖好,扭曲的口味,自私的冷漠,虚伪的表演….
 
一下列出这么多,好像很有些消极厌世假装看透人性的嫌疑。
首先要声明此处所谓的往下,并非逻辑意义上的深入或者层次先后的递进,人的各个自我应该是平行存在的,如果非要排,只能说是自己对自己多面性认识的逐次深入。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这样那样的一面,抑或来自自然的本性,抑或来自文明的教化,好与坏,褒与贬,只是现行主流思想的评判,对于这各种各样的自己的出现,其实并不能有多大影响,却往往为自我认知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在强大主流价值体系面前,人往往会不愿,不敢,去发觉自己与主流价值不符的一面。甚至很多人明明已经察觉,却自欺欺人的否定其存在。
 
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要正确的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就一定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那么且不说对客体的认知,如果连对实施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行为的发出者自己都不能客观的认知,那势必导致行为的非正确性。
 
客观的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的指导自己的行为,解放自己的心智。虽然这势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往往经历痛苦羞愧的自我解剖。赤裸裸的审视赤裸裸的自己也往往让人忍不住扭头闭眼。不过只有越深入的往里看,才能越透彻的了解自己。客观的认识自己才不会压抑自己的合理需求,或是放大哪些被人强加的空洞的伟岸理想。
 
真正的心的力量来自对自我的客观的认知,而不是所谓的口号,热血,自我催眠,或群体意识。
 
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再发散一下--自己的就是人类的。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客观世界。人有千万面,光亮也好,阴暗也罢;上得台面的上不得台面的,总是客观存在,没人例外。所以了解自己,就是了解人,了解人类。呵呵,说的有些大了。
 
除此之外,对于有些永远生活在阳光灿烂下的花儿们,我实在只能称其为心智不成熟了。
 
人本就不可能完美的,但至少,要真实…


--------------------------------------------------------------------------------

 
另外再扯个闲谈:奠基---还是更喜欢这个名字
 
还是更喜欢奠基这名字


1 跟主题切合,但又不直白,隐隐约约指出是奠定(植入)一个基础(想法)。跟英文原名表达的语境很接近。
2 盗梦这名字涉嫌剧透。
3 长远来说,这片子这么赚,难保不拍续集。搞不好就是诺兰首个三部曲的奠基呢。
4 奠基一般用于比较宏伟的东西,那种大气滂沱的感觉,和海报也很配,呵呵


--------------------------------------------------------------------------------

如果还有兴趣,也可自己调配着试试,提供些引子:
 

《盗梦空间》(奠基)+ 《黑客帝国》---现实与虚幻
--------------------------------------------------------------------------------
《盗梦空间》(奠基)+ 《入侵脑细胞》--精神情感的物像化
--------------------------------------------------------------------------------
《盗梦空间》(奠基)+ 《潘神的迷宫》--相信所选择的,还是相信现实


除此之外还有《dark city》,《13th floor》等太多与之合拍的电影,皆可搭配享用,品出些不同的味道,如有兴趣,尽可自由尝试....
 



我的时光原文:http://i.mtime.com/joejoestar/blog/4939540/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