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8-31

盗梦空间:无法停止的陀螺


内有剧透。

《盗梦空间》展示出一个不包含真相的梦境迷宫。与弗洛伊德总是试图用已知的梦的结果去解释梦的动机不同,在荣格这里,梦走在人意识的前面,并对心灵具有补偿功能:“梦的补偿并不是简单的心灵对抗。从肯定到否定,都是梦对意识状态进行补偿的方式,在梦中最常见的是,做梦者对梦中某一具体情境不作任何评论,就表明这是一种对意识状态的肯定,有的梦是通过对做梦者意识态度加以夸大进行补偿的,还有一些梦则与意识情境有一点不太一致的方面,因此只提议做少量变动,还有些梦表达的观点与意识态度相反,这类梦一般受意识态度不适当或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这段理论甚至可以当做科布妻子存在的理论依据。从这个层面上说,科布是自己的造梦师,他希望通过梦境重新制造现实,从而达到脱离过去、回到正常现实。这里所指的现实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实,它只作为科布印证自我概念的一个必定结论。即是说,因为他认定的现实,他放弃了与妻子共同生活的世外桃源,以死亡为代价跳出了他所认定的虚拟世界。而在这一层“现实”中,他又因为自己对于此“现实”的执着认定失去了妻子,以及自我、家庭,与所有正面、肯定的感情认知。为了一直保留这个现实的概念,他让自己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逃亡者”,生活在不分现实与梦境的噩梦中。

盗取他人意识,按照诺兰的解释,更像是真实意义上的欺诈、抢劫、欺骗之类。而它之所以看起来不那么具有罪恶感,是因为这种行为不会伤及真正的生命,它的伤害层别停留在大脑中——这本身就是一个迷宫,盗梦者只是在迷宫中改变了主人公本该前行的方向,而真正的生命体,以及之后走下去的选择权,依旧掌握在主人公的手里。

但是植入意识,在诺兰看来,就是十恶不赦。这就像猴爪,你可以对它许愿,它也能满足你的愿望。但是这种满足并非凭空而来,它需要一定代价。就比如说原著里的一对老夫妻,他们发现了猴爪,于是向其许愿表示,想要一大笔现金,猴爪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使他们的儿子死于意外,从此获得比他们预想还要丰厚的补偿金。

植入的动作一旦发生,后面的事态发展就会像脱缰的马车,无法制止,也无法预测。但是这种植入意识的原理亦是基于意识的原主人所本该存在的某种倾向。引导,或者说是诱导,诱导他进入一个完全利己的概念里去,把这个隐藏在大脑最深处的动机引出来,将一切基于“规则”、“超我”的阻力全部去除掉,释放出完全的利己主义,形成偏执的思想模式,从而通过改变意识模式来改变人,再通过人的改变扭转现有的现实,最终达到目的。

这与自闭症患儿的思维模式非常相似。情感、愧疚等软因素均被排除在外,或者说,都被扫入盲区,真正留下的只有完全利己主义的硬性逻辑,这使他们的思维模式中没有与人交流的概念,从而使自我意识更加强硬、坚持、不可摧毁。

这就像科布妻子的形象。她无处不在,不可摧毁,而其源头并非科布的内疚,在我看来,其源头更像是科布为了印证“属于完全真实的现实在我的控制里面”这个思维。说不定妻子在跳楼后早已回到另一个所谓的“现实”,只有科布跟着自己的偏执留在了这个所谓的现实中。这与片头片尾的扣环式逻辑一样,你无法分清哪一个是真实,哪一个是梦境。它们看起来都有其各自的逻辑存在,都有痛苦,有快乐。从这个层面上说,真正让你想要离开的,不过是烦腻。

在最后的迷失域中,科布与妻子两个人已经“白头偕老”。科布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当初的誓言:与你一起慢慢变老。当他得知自己依然有另外一个世界能够回去,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完全的利己主义占据了他的意识,甚至连死亡都不再惧怕。但是脱缰的意识在帮他完成目的的同时,拿去了属于自己的一点条件:让她妻子的意识更为癫狂。猴爪效应在这里表现得异常明显。到最后,科布往返在几个梦境里面,甚至在最后,再次为自己重新建造一个经过修复的、更为美好的现实。

梦是一个迷宫,操纵与不可操纵都只是在这个迷宫的无数可选出口中作出选择。它会改变的只是你的行进方向,而并非生命。时间依旧存在,命运依旧存在,唯一不存在的是属于你的现实。不论是在梦境,还是在现实,你都无法选择死去。你只有继续前行,在痛苦、幸福、过去、未来中前行。

你只能带着你所有的伤疤,像一块永不停转的陀螺,前行在一个没有终结的世界中。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

又名:潜行凶间(港) / 全面启动(台) / 奠基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上映日期:2010-09-01(中国大陆) / 2020-08-28(中国大陆重映) / 2010-07-16(美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盗梦空间的影评

刃
刃 • 挺好的
123
123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