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就不说了,颂扬优点的人比较多,那我就提醒一下缺点吧
1.主角光环:鸳鸯阵是唐顺之编的,为了强化主角改了,而讲解也是一笔带过,为了突出主角的武艺只在俞戚比武,矿洞比试和最后将军对决有留出时间作特写,战争场面简略到无法形容(同类型场景可参考鸣梁海战,天国王朝,加勒比海盗,赤壁)
导演本想用最后决斗是的断刀显示戚继光的英雄气概,殊不知那正是最假的,且不说戚继光发明的戚家刀当时已完克日本武士刀,且说大明军制,军士装备质量按军职高低配发,高阶将军更有私家宝刀,戚继光四品将军的刀都这么脆,那戚家军到底是怎么杀过来的?
2.过程虚化:制胜法宝之一的鸳鸯阵被主角几句介绍之后再无提及,后面实战也没怎么看到了 有人说第一次遭遇战是使用鸳鸯阵的,恕我冒昧,真心没看过像这样毫无间隙,比解放军方阵更拥挤的阵法了,古代阵法讲求自然规律与发挥空间,实在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没到跟前就死顶盾牌,一到跟前蜂拥而起,而且鸳鸯阵根本不需要壕沟,壕沟的设置不仅画蛇添足,而且连战斗过程都受影响,由于“摆阵”拥挤使场面混杂,没有细节可展示,狼筅一到,倭寇就被捞进去,刀枪一到,倭寇就死了,看着像在水边捞鱼戳虾,最后只能用字幕结束战斗,尴尬
最奇怪的就是花街大战,起先戚家军被人家长竹竿和大木盾顶住了,压着打;后来分出小队进入小巷,小队又被堵着尾巴追;最后主部队在重重围困之中,只因为与大部队汇合的虎蹲炮来了,开了两炮,倭寇就四散奔逃了。他们跑什么?炮火间歇长,加上重重包围,光这两炮能杀伤多少人?伤亡没几人,队形没被打散就这么会溜溜的逃了,真不知道是亡命天涯的倭寇还是遇见日寇的保安团了。搞不懂这么脆弱的倭寇是怎么对戚家军锲而不舍的围追堵截的。而且台州大捷的难度被夸大并不是独立错误,因为占用大把时间,真正的有难度的战斗,四处追击散敌以及结果歼敌全变成了“八路追鬼子”戏码,过泥滩的点子是好,但画面太假,不忍直视。只能弄出船上莫名的Boss对决,只想问问,怎么所有人都上了那艘船,既然是天开始放亮,敌人刚刚离港,就没人追击吗?就算自己没船,你们上了人家的船就在那当搏击观众?也以仓田保召的切腹就草草了结了
3.历史偏离:这部分是独立的,如果其他部分做好了其实也就不会有这部分的问题了 台州大捷中,花街根本不适合团战,连戚家军都要变阵“三才”,倭寇又怎么围剿呢?而且而且,虎蹲炮虽轻便,也比迫击炮威力大,虎蹲之名也来自其置地固之如虎蹲坐,可想而知后座力只强,两个配角将领却抗着炮放肋骨上发射,结果人居然还活着,这真是国际玩笑了
戚家军历史上的确遇到过泥滩问题,但是以稻草铺地办法解决了,这也是为什么要提第三点的原因,很多问题其实早已有了答案。想要另辟蹊径并不是坏事,但效果欠佳的时候回到原点会更好。如果使用稻草的历史原型肯定能比飞度泥滩真实,入镜,也更好表现镜头。当然,整部电影的时长可能并无法支持这些。这也引出了最后最重要的一点
4.布局不严谨 整部片看下来,主演是够力的,而且演的也很认真,但是群演的表现很不专业,没有专业性的配合可言,甚至随便跑跑敷衍了事。编辑的大局观不明朗,整部片要主打的到底是荡寇的战争,还是戚继光本人,他的夫人和小团队的生活占用了大量篇幅对后面有什么推动呢?真心不明显。网友说的武侠风问题表现很清楚。导演的节奏把控也不到位,主角打斗中武侠式的特写和战争场面的匆匆掠过,更把戚夫人治家以严的家风拍成了对戚继光的耍蛮任性,对后面新河之战的铺垫几乎不起作用。戚继光的新军刚刚招收,几个穿插镜头过后,已经训练完毕,真是飞一般的感觉。
这本是一个十星的题材,一批五星的演员,拍出了这种凑合的效果,实在可惜。不知制片方是否急于排片回本,如果不是的话,只能说制作方对题材吃得不深。国内一直没有好的系列影片,不是没有题材,只是没人认真考虑过罢了。《岑港攻坚》《义乌成军》《宁海遭遇战》《新河的坚守》《血战花街》《台州大捷后记》《番外:戚继光的她》;若真有工匠精神,这段风云岁月便是一条超长IP,一页又一页新的篇章静待被翻开。夸大式宣传,急于求成,肆意填塞的,只能是这样的杂糅产品。

荡寇风云(2017)

又名:战神戚继光 / 荡寇 / God of War

上映日期:2017-05-27(中国大陆)片长:129分钟

主演:赵文卓 洪金宝 万茜 小出惠介 仓田保昭 唐文龙 刘俊孝  

导演:陈嘉上 编剧:熊召政 Zhaozheng Xiong/王思敏 Sze Man Wang/谭广源 Frankie Tam/吴孟璋 Mengzhang Wu

荡寇风云的影评

无常
无常 • 找茬
叶风
叶风 •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