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的差异是天然存在的,底层的人千方百计的想要跨越,上层的人想尽各种手段去严防死守,平静的社会还好大家都在努力固化维持现状,变革混乱的时代,给了人人更上一步的可能,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都在迷失着自我……
有趣的是,越是在底层的人,晋升之后越容易歧视,甚至变本加厉的压迫羞辱自己曾经的同类……
看完《高鸿米店》有一种不知所谓的心酸,可能是戳中了自己的某种劣根性,也可能是对小人得志后自取其辱的同情和嘲笑。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刚刚结束了封建统治,新的社会结构还没有完全假设起来,有的人还留着大辫子,只为生存考虑着,管它什么这个革命那个革命。
五龙就是其中之一,在家乡遭灾以后不得不流离300多里来到镇上,寻求生存。为了一口吃的可以喊小混混爸,被人羞辱也只能忍受,活命是当下最重要的事。被高鸿米店的冯老板留下以后开始了转折,解决了温饱,然后开始思淫欲了。最后通过各种肮脏的手段算是上位成功,把自己满口好牙敲掉换成金牙,以示自己的身份,在码头撒钱让苦力喊自己爸,把自己所有遭受过的苦难全部要找补回来,最后同样也被人杀死。



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小人物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可是他们往往比谁都憎恨贫穷和贫穷的人,反而是那些我们仇视的富人阶层会向底层施舍。
所以,在我看来,有些人是不配拥有苦难的,尤其是那些懦弱和没有慈悲心的人,苦难容易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促使他成功,可是它也容易引诱你内心最丑恶的报复心理,尤其是在混乱的变革年代,当你发现别人可以通过肮脏的手段获取权利和财富,底层的人更容易用更加肮脏的手段,因为他们更没有顾虑,就像当年陈胜吴广起义一样,同样都是死,干嘛不拼一下,成功了就是万人之君,饿死和被杀头不同样是死吗?
那么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真正坚强的人不会如此,他们会正确对待苦难,有慈悲心的人也不会如此,他们知道经历这种苦难的滋味,不愿意再施加在别人身上。心存善念,能够化解仇恨和报复。
我经常开玩笑说,现在的大人当年都是小孩子,为什么在小时候看不惯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当为人父母后会变本加厉对待自己的孩子,这倒不是说报复心理,更多的是遗忘和不再感同身受了吧。
对,遗忘也是我们最大的弊病,不再对底层感同身受是我们遗忘了当时的处境,有些问题真不是不懂什么是好,而是在那个处境只能选择这样。



我自己不算是一个跨越了阶层的人,可是通过读书和经历更大的世界,自认为比自己出身的阶层多懂了些东西,开始慢慢厌恶某种固有的恶习,比如嫌贫爱富、比如爱嚼舌根、比如不讲礼仪、比如搞人情关系、比如小农意识……
等回头想象自己曾经为什么也会有这些习性而现在可以逐渐远离,不是自己的能耐有多大,而是你远离了那个环境,有了新的生存方式。就像当下我们老家正在进行的“煤改气“、”煤改电“,先抛开某些部门一刀切不人性的做法不说,单说政策很好,可是充分考虑过农民的感受吗?好的空气环境谁不想要,但是农民当下的收入情况能承受得住吗?每个官员都声称自己也是贫苦出身,但为什么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不能想象实际情况呢?
当然我也不想一味的指责,毕竟不同阶层的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还记得那年柴静拍的《穹顶之下》,我们都在指责钢厂污染环境,可某官员的一句话把所有人都问住了“我可以不污染、不搞生产,几十万的就业你来解决?“
说的有点偏题,赶紧结尾了事了。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朋友,请一定要学会真正坚强,学会保持一颗慈悲之心,否则,在物欲的横流之下,我们会变得随波逐流然后被吞没。

大鸿米店(1995)

又名:

上映日期:2004-06-10片长:110分钟

主演:陶泽如 石兰 杨昆 

导演:黄健中 编剧:苏童 Tong Su

大鸿米店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