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集观感 | 2021.10.21】

如果只写短评的话,六个字:

“不易看,但耐看”。

以下是看完1-3集的长评,随剧情开展再更新。

首先,这部剧集“不易看”。为什么这么说呢?

影片展示的故事线跨度近二十年:

1987年,在占公司销售25%的拳头产品MS Contin专利权即将到期时,普渡公司高管Richard提出开发针对“中等疼痛”患者长期服用的止疼药物OxyContin(“OC”);

1996年,OC上市。矿产小镇Finch Creek的门诊医生Dr. Finnix成为普渡医药代表Billy跟踪的销售对象,在后者推荐下开始向病人开具OC;小镇女孩Betsy在一次背部严重受伤后开始服用OC并致瘾;

1999年,DEA缉毒女警Bridget在一次扫毒行动中发现OC致人药物上瘾的端倪,并顺藤摸瓜发现在首批推广OC的地区,OC已经导致大量病人药物上瘾,并引发一系列犯罪事件,但其调查行动被上司勒令停止;

2002年至2003年,助理检察官Rick与Randy在新任上司的支持下重新开始对OC的调查,并于2005年将其成功提审到大陪审团接受审讯。

除了1987年,影片将四个重要时间线上的故事穿插剪辑,相互辅助叙事,推动情节的展开。创作团队的野心很大:随着剧情发展,尤其是Rick与Randy的二人R&R小分队中对普渡公司推广OC的一系列操作进行 “抽丝剥茧”,各个利益相关方被一一罗列出来,一次又一次重现那句老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但也正因片子承载诸多内容与情绪,尽管每次时间线切换时,片子都友好地“滑动时间轴”加以提示,但初次观看时,大概率还是会觉得凌乱。

但是,没关系。请静心看下去,很多故事与细节,绝对值得深思。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普渡公司是如何说服医生向患者开具大剂量的OC,最终使患者上瘾?

片子用了两个时间线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条线是1996年小镇门诊医生Dr. Finnix的故事。

这是一位追随妻子前往山中的煤矿小镇Finch Creek担任门诊医生四十年的老人。在接触普渡公司的OC之前,Dr. Finnix的日常工作模式,大约是你我可以想象出的最理想的“小镇诊所大夫”:

他是一名“N项全能选手”,时刻面对小镇居民可能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杂症;断指的年轻矿工、尚未来初潮的青春期女生、常年受肩伤困扰的老年人、健忘的独居老妇人;

他善良温和,极具同理心,不急不躁。他会与患者侃大山聊钓鱼;相比诊所女接待员,他会更有耐心地安慰惊慌失措的少女;

他富有智慧,并且足够谨慎。每天晚上回家前到独居老人家中,并且在离开前会“亲眼”看着老人将药服下;对于没有来诊所的人,他会趁着周日教会众人聚集时询问近况。

Dr. Finnix是小镇年轻人的“祖父”,中年蓝领的“兄弟”,老年人的“朋友”。

影片中有个细节,小得不起眼,但很让人回味:Dr. Finnix安慰尚未来初潮的少女时,在一段专业的解释后,轻声说了句“Easy for me to say”。换成普通话,大约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这句话,老人是对自己说的。

老人此时的表情,因理解而同情,因无奈而愧疚。

面对迫切希望离开小镇的Betsy,老人也带有同样的情感。这种对患者的同理心,是一切专业人士最强大的力量,但也是最易被利用的特点。

这样一位老人的结局,在影片开头即已展现:在大陪审团面前,他精神恍惚,悔恨内疚所以,从影片一开始,就很难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Dr. Finnix的改变,其直接推手是年轻的普渡公司医药销售Billy。

前三集里,Billy与Dr.Finnix之间存在多次互动。不难看出,Billy是“医药销售小白”,但反应极快,像海绵一样快速地吸收公司宣讲的要点。

初次培训时,他能举一反三地点出“如果OC不会让人上瘾,则可以适用任何症状”;向Dr. Finnix推销OC时,他不失时机地利用老人对患者的关心与内疚心理,强调新药能够缓解病人疼痛;当Dr. Finnix质疑OC是否会致瘾时,他会迅速对Dr. Finnix提到的吗啡做比较,说服医生提高OC的剂量。

同时,作为“销售小白”,他也和你我一样,本能地对普渡公司推广OC的做法带着不解与困惑:对于公司提出“提高剂量(Double the dose)的做法,他会感到疑惑;在说服Dr. Finnix提高剂量后,他挂上电话时会不安;在研讨会上编撰父亲生病的谎言以激发Dr.Finnix发言,他会萌生内疚;在听闻有疯狂过量开药的医生的存在时,他会感到困惑。

这一次次的不安与困惑,是如何缓解的呢?片子给出的动机与解释稍显简单粗暴:"Only Human"。

Billy在初次培训时遇见同事Amber,并对后者产生倾慕。这段感情线初看觉得是鸡肋,但随着剧情展开,也能理解编剧的安排:Amber既是老练的医药销售代表,熟知行业种种操作,因此便担当为Billy解惑的“职场导师”:对于Billy的不安与困惑,Amber总是回以某种 “行业操作”。出于对Amber的倾慕以及迫切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Billy渐渐对所谓的“行业操作”照单全收;在Amber一个赞许的微笑下,Billy内疚的情绪便随之瓦解。

影片对Billy与Dr.Finnix两人的多次交流,刻画得极具层次:Billy初次拜访诊所时需带着礼物登门,到之后与Dr.Finnix在后者最喜欢的钓鱼地点共享午餐;Dr. Finnix从一开始的警觉,到之后逐渐被Billy所灌输的观念影响,再到后来参加普渡公司的周末研讨会并上台发言。老人作为小镇医生的骄傲、对病人的强烈同理心、对于专家与权威机构的信任、被人恭维时的得意、镁光灯下取得发言权的自豪,无一不成为普渡公司销售团队加以利用之处。

第二条时间线是助理检察官Rick与Randy自2002年起对OC药物致瘾的调查。

Rick是退伍军人。与搭档Randy相比,他在日常聊天中可以说极为吝啬言辞:被上司询问为何从事这份工作,他会抛出教科书般的简短回答——“为了正义”。但是他心思缜密,像一台运行良好的精密机器,静默无声但时刻警觉:

这种警觉让他能够一针见血地提出关键问题:面对三缄其口的Bridget,他会一针见血地提问——"你不愿回答的原因是什么?”;在女警谈及FDA授予普渡公司的“特定标签”时,他又会抓住机会提问——“FDA为什么会批准这个标签?”

这种警觉让他觉察容易让人忽视的规律与疑点:在看似平常的OC推广广告中,Rick发现了不寻常;在所谓的“独立研究机构”的研讨会上,从嘉宾的发言中察觉出机构与普渡公司可能存在联系。

在情绪上,Rick非常隐忍。他会难过,比如访谈时发现对方因OC上瘾而神智不清时;他会生气,比如初次庭辩失利时;他也会开心,比如最终争取法官允许其调动普渡公司的药品研发、宣传等资料。但是影片中,我们看不到Rick的情绪爆发。更多时候,这个人物是通过演员细微的神情变化来体现他的情绪变化。

作为一名滴酒不沾的退伍军人,Rick在大多数时候与人交谈时,总是眼神闪烁,回避着对方的目光。这个人也是一个带着疼痛生活的人,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述。随着影片的展开,拭目以待再更新。

在R&R二人组中,如果说Rick是阴,Randy则是阳。

与上司见面,Randy会满嘴跑火车地侃大山;R&R二人组外出行动时,他负责与陌生人“破冰“,会逗乐会聊天;刚做完手术后回到办公室,他仍不忘正话反说地讽刺普渡公司以及所谓的独立第三方研究机构。

这样看似玩世不恭的人,通常容易愤世嫉俗,对不对?

但片子很快就会通过各种细节展示,Randy心中有着自己的正义小宇宙:他在业余时间担任社区棒球比赛的裁判;他会在球赛结束深夜看到路边停着的车,主动上前询问女孩状况并建议其就医;他在被诊断患有癌症时默默忍受痛苦并坚持调查,在手术一周后迅速归队;他在手术刚结束后,能够忍受术后异常的疼痛,尽力避免使用见效快的OC,并且在第一时间将医生与护士对于OC的推荐向自己的搭档Rick汇报。

很庆幸在目前片子中2005年的大陪审团法庭上,还能够看到Randy。R&R组合中,缺一不可。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疼痛?

观看这部电视剧时,始终伴随某种“疼痛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疼痛”?这大概是这部电视剧想要解决的终极问题。

以Richard为代表的的普渡公司给出的答案是“药物治疗,并不断提高药物剂量”。

影片始于Richard向家族中的长辈(普渡公司的三位创始元老)推荐研发含致瘾成分的止疼新药OC,即使此类药物的研发本身就是游走在灰色边缘。从1987年至1996年,面临研发费用严重超支、产品失败将会导致企业破产,Richard依然一意孤行继续推行OC研发。

这个人会在新药OC上市时,不断地向原本尚属谨慎的市场推广团队灌输“创新”、“颠覆”、“奇迹”之类的词汇,一次次“创造性”地为新药推广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打造药品广告、花重金购买处方药数据库IMS、搭建史无前例的庞大销售团队、以“加倍提高剂量”为目的重新定义疼痛症状、不断提高单片剂量包装,并资助“独立”学术机构从而推动将“疼痛”作为第五项生命体征的游说活动。

这是个狂人,但不同于美剧常见的“张牙舞爪”式的狂人,他的疯狂隐藏在礼貌与克制之下。会面对家族成员与管理团队其他人员质疑时,他都能力排众议地将自己的意见推行下去:不是通过口吐莲花式的华丽词藻来说服对方,甚至不会产生激烈的争辩,而是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在每次争论后都不忘说“谢谢”作为对话的结束。

但是你会发现,Richard式的“谢谢”,实际上说的是“对话结束,请按照我说的去做”。“拒绝”这个词,从来不是他的选项。

在开发与推广OC的这条路上,这个人物疯狂而不计代价。为了钱吗?或许是,但似乎并非完全如此。

普渡公司的另一名家族成员Kathy更像是“逐利的商人”。面对不喜欢的继母,她可以殷勤地介绍近期热门的戏剧;需要在家族会议上公开攻击Richard前,她不忘事先与Richard“打个招呼”;与Richard在公司内和平共事,分享新药利润,但也会与兄弟姐妹私下嘲笑Richard。

Kathy知道如何在冲突中圆滑地周旋,以谋得最大的利益。对于新药OC,她的关注点始终在于是否能不断提高销量,从而带来更大的利润。

与之相比,Richard疯狂地推广OC成为可以媲美青霉素的成功药物,背后的动机更为复杂。

大多数时候,Richard的身上很难看到大型药企高管的影子。他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身穿格子亚麻西服,即使商务场合也谢绝领带。与身边西装笔挺的职业经理人相比,他更像是商业世界的边缘人。无论是家族聚会或者公司内部会议,Richard大多数时候都是眉头紧皱,肩膀缩微,嘴角下垂,低着头,眼光上瞟盯着对方:与其说时是家族式大型药企的第二代,更像个妥妥的“Loser”。

从始至终,Richard都带着某种疼痛在挣扎。无论从其与父亲谈到推广OC的野心,或者比照Uncle Arthur的“创造症状“的方式,不难想象,这种疼痛是Uncle Arthur造成的。它像梦魇一样始终追逐着Richard。研发OC并使之成为“最成功、可以类比青霉素的药物“,从而超越Uncle Arthur想象的商业版图,是Richard所相信的可以治愈他疼痛的方式。

凝视恶龙的人,未屠龙,但已成恶龙。

影片中的大多数人,都带着“疼痛”生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

究竟,我们应该如何与“伤痛”共处?

PS. 小镇女孩Betsy是目前为止让人看得最心疼的角色;DEA女警Bridget这条线也待进一步展开在更新。


【第4集观感 | 2021.10.23】

第四集讲述各个时间线上大约一年后的故事。

极简的剧透:Betsy与Dr. Finnix出现严重的OxyContin ("OC")上瘾症状;DEA女警Bridget在2000年调查中首次直面FDA与普渡公司;而助理检察官Rick与Randy对普渡公司等药企倡导的“疼痛管理”舆论活动引用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以下是看剧时记录的感想。

(1)

Betsy在这一集中不再是矿工女孩。在事故后失去工作的她只能在加油站打工,并且通过装病的方式,在医院急诊室骗取处方药OxyContin ("OC")。同样对OC上瘾的Dr.Finnix则偷偷吸食病人的剩余药片。

他们身边出现了一个新角色:药贩子Walt。

这个人怂恿Betsy到佛罗里达州,因为那里对违禁药品更加缺乏管理,更容易获得OC。急诊室大夫对此见怪不怪,甚至暗示以其他代价支付医药费。

也是这个Walt,教给Dr. Finnix快速吸食 OC的方法。Dr. Finnix在车祸后开始服用OC。目前的剧情并未解释Dr. Finnix如何吸食OC上瘾,但其实无需花太多时间揣测。History repeats itself. 对OC上瘾的Dr. Finnix,只是另一个版本的Besty。

Walt仿佛是普渡公司另一种分销渠道的代表。如果说前三集中OC还可以勉强算得上通过正规药店流通的处方药,那么从此刻开始,它已是黑色药丸。

而另一方面,随着OC销量激增,大量患者上瘾报告也浮上水面。对此,Richard父子选择寻找更激进的疼痛管理专家,借助“Pseudo-Addition"的概念(字面直译:“假性上瘾”)制造新一轮的“疼痛管理”舆论。

Pseudo不是一个日常词汇。忍不住用手头的资源查一查:

韦氏词典(网页版)的解释是“being apparently rather than actually as stated"。牛津辞典(网页版)上的解释是“pretended and not real。

似是而非。换成大白话,应该是“看起来极像,但其实并不是”。

普渡公司为什么对这个术语感兴趣呢?因为在提出这个概念的David的解释中,无数的Betsy与Dr. Finnix们,表面上显露的任何上瘾症状,都被解释成“药量不足而未能缓解的症状”。

荒不荒唐?这就好比,口渴的人喝高浓度盐水无法解渴,而提供盐水的人却说,这是因为喝的盐水不够多。

在这个概念的助攻下,普渡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剂量”。与此前的“突破性疼痛”一样,这家企业再次以产品销售为核心创造出新的症状。

影片对此处的荒唐毫不掩饰地加以嘲讽。提出这一概念的David在谈论的“疼痛管理”,毫无设身处地的同理心,更像是事不关己的评论家。在他与Richard的对话中,尽管后者急切寻觅更激进的“说客”,但当David江湖骗子般信口开河时,看看此时Richard的表情。这个比任何人都更了解OC致瘾内情的人,此时只能瞠目结舌。

(2)

在1999-2000年这条线上,DEA女警首次与普渡公司正面对峙。

但片子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DEA对普渡公司的调查无果而终,未能伤普渡公司分毫。与其他故事线相比,这一条故事线的存在感稍显薄弱,但并非不重要。

如果1996年的故事演绎普渡公司如何说服医生开具OC,2002-2005年的故事展现检察官对普渡公司的谎言抽丝剥茧的过程,那么1999年DEA女警Bridget的故事则挑明,向大型药企挑战将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作为一线的缉毒女警,Bridget谨慎专业:在外勤行动中意外发现OC,她顺藤摸瓜寻找线索;她不会有勇无谋地充当“孤胆英雄”,而是搜集一手或二手资料后,与药品分销渠道的同事共享信息,并争取上司对OC致瘾的事实展开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Bridget从缉毒前线调入药品渠道管理部门。虽然上司恭维她是“迄今为止DEA职位最高的女性”,但这次调职让Bridget不得不卸下武器;对她来说,这是妥协后的“明升暗降”。

这样的调职很讽刺。持枪冲锋的DEA警员可以捣毁非法窝点,但对于OC却束手无策,因为这种药品有FDA特批标签加持,可以堂而皇之在药店与诊所“合法”售卖。

配枪女警只能卸下武器,退居药品流通部门,才能争取到直面大老虎的机会。

Bridget与普渡公司的首次面谈结果不尽如人意。普渡公司像鹦鹉学舌般复述FDA此前的观点:“仅允许疼痛科医生开具OC,将妨碍众多合格的患者得到应有的治疗”,细思极恐。这沆瀣一气的两方中,究竟谁是这句话的原创者?

但是这场对峙中Bridget的干练作风,可以总结为对付一切狡猾对手的谈判方式:不与其做过多的言语纠缠。当狡猾的对手企图用复杂专业的词汇把你绕晕时,直截了当地抛出能够用大白话解释清楚的行动方案。

(3)

顺着时间线,再说说Rick与Randy俩搭档对普渡公司的调查。

在公共政策领域,有个被称为“奥弗顿之窗”的理论。

想象你在平面上画一个窗口,窗内的意见是大众可以接受的观点,而窗外的意见则常被主流社会认为是极端或边缘的。因此,政治说客在争取某项具体的政策前,会尽量扩大这个窗口,让窗外与新政策相关的某些意见,先被主流社会接受。

跟随Rick与Randy的视角,我们能看到普渡公司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研究机构代言人,如何一步步扩大“疼痛管理”和“含致瘾成分的药品”的“奥弗顿之窗”,使医生在普通人在牙疼或者轻微头疼时,也能开具含致瘾成分的处方药。

本集中,Rick与Randy在普渡公司的海量研发资料中发现被反复吹捧的金句——“含致瘾成分的药物致瘾率只有1%”——的来源,居然仅仅是一封写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部的信。

这是一份医学权威期刊,其刊登的医学论文,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并且篇幅通常为25-50页。

而这封信呢?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吗?没有。拥有扎实的研究数据?没有。

吉克医生的这封信只有短短五句话,其结论来源于工作中对所在医院的“住院病人”观察结果。“住院病人”与“非住院病人”,有什么不同呢?最明显的,大概是前者更能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其服药后症状也受到密切观察。而后者,便是现实中的Betsy与Dr. Finnix。

对于这个1%,还记得在医药代表Billy参加的首场培训中,笑着露出一口白牙的培训负责人抛出的第一个谈资是什么吗?

“OC的致瘾率低于1%”。

简单粗暴偷换概念。更要命的是,这个概念原本的模样,只是一封短短五句话的致编辑部的信。

这个谈资的分量,与它的体量一样,不堪一击。

【谢谢阅读,待续。】


成瘾剂量Dopesick(2021)

又名:毒瘾(港) / 毒疫(台)

主演:迈克尔·基顿 彼得·萨斯加德 迈克尔·斯图巴 威尔·保尔特  

导演:巴瑞·莱文森 迈克尔·科斯塔 派翠西亚·里根 丹尼·斯特朗 

成瘾剂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