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虹膜公众号←修改版比我的好)

点映破纪录地收揽四亿票房、豆瓣开分7.6且暂时屹立不倒的《八角笼中》,真的有让王宝强杀出八角笼。

抛开身世、经历的对照,王宝强的八角笼,是因由他本身的审美与能力,在执导第一部电影《大闹天竺》后凸显出来的。新作里头的满天星酒吧老板,第一次看到孩子们打拳,就批了一句「假」,那样虚浮乏味的假把式,只能激起旁观者的取笑,甚至反胃。

同理。

但从金扫帚奖加身,坦然出席领奖,到现在被创始人程青松喊话退还,难免有扬眉吐气的意思。扬眉吐气不是不行,毕竟华语电影和华语电影人在当下还能进步,都很值得鼓掌。

就是坊间太多关于「进步神速」「质量飞跃」这类辞藻的堆砌,甚至星爷都说,「宝强是我见过(的)最优秀演员之一,原来更是最优秀导演,服了!」不免让人想去戏谑前作烂得彻头彻尾,好歹是为这部的口碑起飞深谋远虑了一回。

不过不管怎样,客观来说,《八角笼中》是及格的,作为导演的王宝强,也是及格的。

如果说及格的基准,是能够提供完整、流畅的叙事,能够准确调教演员,让他们对号入座地发挥特色,并且能够让不错的立意,言之有物地表达、落地,甚至生根发芽,那么上次完全没有办法近身沾边的王宝强,这次上道了。

经过六年时间,王宝强是开窍了吗?答案是必然的。其中最为打紧的窍,是对位、对劲。

为什么会觉得《八角笼中》对劲,那得从王宝强的两面性说起。

《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大红大紫,凸显了王宝强作为喜剧演员的一面,甚至是主要的那面。连带着此前《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奔跑吧兄弟》《道士下山》等等喜剧片的积累,外界想到王宝强的时候,第一印象往往是疯痴、愚妄、聒噪、乖张等等风格化,或者说刻板化的形容。

《人再囧途之泰囧》

演艺圈有标签似乎要比没有标签好,至少那意味着能被人记住。但这种近乎自毁式的表演定型,也往往摊薄了王宝强作为另一种电影人物的可能。

关键是,起码在当年,王宝强也很认可这样的位置,这样的价值。一个导演对首作题材、类型的择取,有再多的商业考量,也必然有他自己的偏好以及信心基础。

完全可以说,《大闹天竺》就是这种定位的影视化延续。

整部电影的艳俗、廉价、扰攘、幼稚甚至龌龊,代表了王宝强和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电影创作者对喜剧的理解,而七亿票房的夸张收入,也印证了普罗大众对这套营销的甘之如饴。

《大闹天竺》

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面,被消耗并且愿意自我消耗的王宝强成了一种典型。喜剧之路当然不是错误,但当他沉醉地把自己置放在八角笼中,那就模糊了报答与救赎、悲戚与狂欢等等界限。

兴许更要命的是,太多低劣的喜剧成分,已经遮蔽了、祛除了王宝强作为草根乃至作为现实代表的可贵一面。

大多观众对不可复制的王宝强的喜爱,或者说怜爱,是从他最初的作品倒推回身世的。

在《八角笼中》客串陈校长的导演李杨,最先慧眼识珠地把王宝强从群众演员当中挑出,让他担纲《盲井》主演。那正好是二十年前的事。

《盲井》

王宝强也争气,浑然沉潜到农村少年元凤鸣灵魂里,凭这部高分作品收获奖项,并在影坛崭露头角,随后又借冯小刚贺岁大片《天下无贼》,在更多人心中落下质朴、憨厚的美好印记。

这个时候,他此前的经历被检阅,励志的味道就愈发醇厚。很多人都记得这个出生在河北邢台的农村穷苦孩子,六岁习武,随后在少林寺当过六年俗家弟子,勤学苦修。再后来,他被李连杰的《少林寺》激发出电影梦,二十岁便在各个剧组里做武行,跑龙套。

能够跻身电影界,自然是王宝强的运气,而这么一位勤恳、顽韧且有实力的素人成为演员,也是电影界的运气。

不是说演员理应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只能跟一种角色终身捆绑,不多做尝试,但是王宝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动甚或主动地抛下现实这一面,是很可惜的。

再说了,相比喜剧上腻歪的表演,王宝强一旦跟现实接壤,往往能有不容小觑的效用。也可以这么说,他的喜剧很难在真实土壤中扎根,但他的现实题材故事,天然根深叶茂。

《八角笼中》是他调整自我的一个重要动作,那不是对《大闹天竺》的超越——毕竟没什么好超越的——而是在更得心应手也更浑然天成的领域,好好出发。

这是一个天然残酷的故事,因为背景是大山里走不出去的孩子。他们想象过、憧憬过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只需要轻轻一推,这样的幻想就会不吹自灭。

苏木、马虎跟他们的姐姐,就是这样的代表。父母早就不在了,或者在,也顾不上他们,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徒留下偷抢拐骗的野蛮,这样的命运,在各个雷同的地方周而复始。

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曾经也是这类被困住的底层人物,直至打拳打出了冠军,又被队里的人陷害,一夜之间名利双失。在历经惨淡世事过后,他不经意间,成为了引渡这些孩子的灵魂人物,也成为了打破这一宿命的唯一关键。

可不只是泥菩萨过江,要做这般善事,又需要自己不断地投入身家、名誉。最初,他需要以买保险的名义,哄骗这些想学习格斗的孩子签下契约,继而把他们推上打拳之路,甚至让他们获得了窥看外在世界的机缘。

但又因为哄骗这一事实,曝光后被媒体发酵,又让他背负了经久不散的骂名,而当树倒猢狲散,走出去的孩子又回到了老路上。

王宝强很真诚地摆出了很难调和的困局:有没有出路?怎么找到出路?出路能有多长?踏上出路还会折返吗?出路的尽头是什么?

进一步则是,只看单面的舆论风评,是解救还是谋杀?只顾高尚的社会,是否还能「藏污纳垢」,是否能够真正救人于水火,是否反过来在做大面积的谋杀?电影是否还具有启迪的作用,人是否还有启蒙的必要?

正是这些天问,构成了《八角笼中》不可忽视的声量。王宝强由己及人地,看到了社会的本质钻营。

他是大山中的、八角笼中的孩子,饰演马虎的马虎也是。如果我们还记得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拿下最佳纪录长片大奖的《棒!少年》,那就不会忘却体育竞技对穷困孩子的门票价值,不只是走出去看一眼,单是「走出去」这动作,就代表了胶着状态中的一线生机。

王宝强请他出演这个角色,也是在糅合自己与马虎,与戏中人的故事。当中强烈的情感波动,连带着戏曲演员在堵车时的惊艳亮相,亦梦亦真地揭开现实创口,让人看到王宝强的内伤,还有慈悲。

这是他理所应当的胜利,即在《盲井》《Hello!树先生》等等现实题材佳作之后,他继续用更能让大众接受的方式,呈递并承担现实之痛。

《Hello! 树先生》

他大概率是想把在现实题材上作为演员的沉厚积累,过渡、沉淀到导演身份,做一个转化,而不是拿另一面的所谓喜剧经验,再去捯饬同类题材,再度流俗献媚,甚至脱离根基,冒巨大风险,去挑战一个其他类型或者题材。

放在很多相对优渥的导演身上,拍摄这样的底层题材,难免要招惹一些投机取巧的质问。这样不是说王宝强就完全没有,重要的是,他更有资格去回顾、转换自己的某种过往,而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在为这些人群寻找发声机会,这多多少少打消了功利与表达的边界。

但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指涉,这么多的深思,结局失真的圆满,会对电影带来不可估量的荒谬喜感。我们当然希望苏木们能够赢下比赛,能够迎来生机,但是他在最后一战打赢对手,从身形到身手,都实在缺乏可信度。

为了圆梦而圆梦,为了励志而励志,现实在被拔高后,就不再那么现实。王宝强无从直面现实的怜悯就有了虚假的成分,对故事高度的舍弃是他的困顿,也是这类掺杂味精、糖精的剧情片抵不过纪录片的地方。

这会连带着放大电影本身按部就班甚或亦步亦趋的堆砌、转折与所谓升华,放大王宝强审美的局限,放大国产现实题材电影临门一脚的胆怯。

下一部会很犀利地转变吗?不太可能。但是下一部会更好,并不是没有可能。

我当然会很好奇,已经合格了的王宝强,日后会变成更有胆魄的作者,还是会变成更加精明的商人。


八角笼中(2023)

又名:Never Say Never / Octagonal

上映日期:2023-07-06(中国大陆) / 2023-06-16(上海国际电影节)片长:117分钟

主演:王宝强 陈永胜 史彭元 王迅 张祎曈 胡浩帆 马虎 周德柏文 

导演:王宝强 

八角笼中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