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鸟鸣》,我琢磨着影片要表达的意思,是爱情和战争一样,充满血腥和原罪。
第一部里镜头拖沓地表达着男主对女主刻骨铭心的爱恋,午后阳光下伊莎贝拉款款向他走来,他的目光凝聚在她脸上,年方20岁的英国男孩史蒂芬对年轻貌美的法国老板娘一见钟情,之后在法国老板家里的寄居生活中,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她年长的丈夫给她舒适的生活,但不能行使一个丈夫的生理功能, 这么短兵相接的两个年轻炙热的身体自然而然地燃烧起来。
这是他初次的唯一的爱恋,他是个孤儿,受过好的教育,会画很好的素描,玩得一手好的扑克牌占卜吉凶,懂得欣赏艺术和美,仿佛活着就是为这一场付出所有的爱情而生。法国乡村风景朴素自然,树林,湖畔,时时忽远忽近的清脆鸟鸣,田园的香气扑鼻而来。女主上翘的嘴角如两片花瓣,沐浴着柔和的光线,如油画中纯洁的天使般可爱,对于她,这也是初次的灵与肉的相交。
在唯美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单纯爱情,相对于各自的身份和背景,却是玷污和背叛。一个是不贞的妻子,一个是勾引他人妻子的无耻之徒,如果在中世纪,他们该被游街处死,女的脸上烙上红字。而这敢于对抗所有次序的爱情,更激烈,更惊心动魄,更超越普通平淡的男女之情。
当爱情以不俗的姿态降临时,注定带着巨大的破坏性。世间所有的幸福都是平淡,若不甘于平淡,便要在激情燃烧过后承担长久的痛苦。
史蒂芬在军营里,依旧画着素描,玩着占卜的扑克牌,他忧郁的眼睛里满是伊莎贝拉的一颦一笑,一战血腥的战场在他眼里,从无恐惧。他是善良的人,敢于握住被炸得开肠破肚的小兵的手,陪他在冥留的最后一刻回忆美好减轻痛苦。那个开肠破肚的场景太逼真写实,非常刺激眼球,爱情的如诗如画同战壕中的尘土炮灰互相交错,让人怎么敢相信明天未来,何时就会风云突变?与其说史蒂芬善良,到莫过于说他拥有丰富的爱和人性,对每一个身边的士兵,他都以一个严格的军官的姿态,感受着保护着,爱着他们。这些军营里的战友情,同他对伊莎贝拉的专情一样,都是真挚而持久的。
伊莎贝拉弃他而去,他的世界就此崩溃,八年里,他的痛苦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军营的生活枯燥而险象环生,他从死人堆里第一次生还,仿佛是爱的记忆在呼唤着他。
如果说第一部 拖沓,第二部则一气呵成,剧情的高潮迭起。也许没有前奏的耐心舒缓,情感的累积没有厚度,就表达不出爱和恨的执着和强烈。那些魂牵梦萦的爱一步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归宿,他作战的部队到达了他和她相爱的地方,在发起进攻的前夜,他们在分开后第一次相聚,也是最后一次相聚。
她憔悴和衰老的容颜,不复恋爱时神采飞扬的美丽,一身黑衣,曾经流光溢彩的豪华庄园已是残垣断壁,战争把一切曾经美丽的树林,湖畔,鸟鸣,烧成一片荒土。他颤抖的手伸向那张曾经如此渴望,即使面目全非也令他心碎不已的脸庞,那条长长地疤痕如同他心上长着的伤口,“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丢下我???”
普天之下所有倾注真情又不得所终的爱,当蓦然回首,当再度面对,只有这三个字:“为什么?”
这是所有的疑问,也是全部的答案。

“你总有一天会明白。”

他那么痛,那么痛,那么痛,当夺路而逃,忿恨地去寻找发泄,最后无力地瘫软趴在妓女的身体上嚎啕大哭。这也是女人的肉体啊,有胸部有腰身有丰满的肌肉,可是不是那个她啊,不是那个想要的她啊!为什么不是她啊?
他那么那么信仰和需要的爱,那么无情就抛弃和远离了他。他的心早就死了,这血肉横飞的战场,早晚就要了命去,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她不要他,和死有什么分别。

他再一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战争结束了,他几乎失去了所有挚爱的战友,看着他们血肉模糊的尸体距他咫尺之遥。他的战友死前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是虚幻和没有目标的,活着,就是爱与被爱。他心中的忿恨被战火抹平了,伊莎贝拉给他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因为他说过不愿意要小孩,她离开他回到出走的家中生活,生下女儿,这就是她丢下他的原因,他还太年轻,还不懂得生活的残酷,她也无法让他明白这些,离开他才能让他放下她,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伊莎贝拉在他们重逢那次后不久就去世了,这一次是永远的离开。他沐浴了战争的残酷,也懂得了人生的残酷,此时,他对纠结着的爱释然了。
他踏上了归途,阳光明媚下的一栋法国乡村小屋,女儿微笑着向他走来。


鸟鸣Birdsong(2012)

又名:鸟歌 / 啭鸣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 克蕾曼丝·波西 马修·古迪 罗里·基南 托马 

导演:菲利普·马丁 编剧:艾比·摩根 Abi Morgan/塞巴斯蒂安·福克斯 Sebastian Faulks

鸟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