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北方与南方》一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尾的直白,《锦绣佳人》对我等夜郎自大的思维定势者而言实在是一种折磨:Osborne居然不是个登徒浪子而Cynthia居然不是水性杨花,Preston居然没有引诱Cynthia私奔(而且故事的中后段你会发现Preston变得比Roger还有魅力),Lady Harriet居然没有和两兄弟中的任一个发生情感纠葛,就连Molly的继母也不是我们预想中的灰姑娘的后妈。

盖斯凯尔夫人实在太温柔,她有奥斯丁的世事洞明,却没有后者的刻薄。
对奥斯丁来说,爱情不是爱情,是一笔收入支出清清楚楚的帐。因此她虽对势利现实的太太们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却在结尾处让她们的梦想统统成真:她们的女儿都嫁给了有钱人。
《傲慢与偏见》称得上是经典爱情,但其中的“爱情”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不是班内特太太大呼小叫宾利和达西多么有钱,如果不是他们拥有让人钦羡的地位,班内特家的小姐们根本不可能对这两个年轻人有丝毫的兴趣。而且别忘了伊丽莎白是怎样发现自己对达西一往情深的:她随舅舅舅妈游览彭波里庄园,在一室华美的家具中想象自己原本可以成为这里的女主人。
班内特太太,以至于班内特姐妹自己,一开始就有意无意计划要嫁给宾利或达西,只是在这期间发生了计划外的爱情,一切的算计才有了浪漫的色彩。
钱、阶级、婚姻以及以“丑闻”形式出现的性是奥斯丁小说不可或缺的元素,后两者占据了小说的绝大部分篇幅,但小说的关键毫无疑问是前两者。
奥斯丁小说所以受欢迎,除了因为“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男主角和爱情故事外,还在于它们相当的现实与实用:简直是《如何嫁个有钱人指南》。
也正因为如此,奥斯丁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往往是残缺的:它们只有赏心悦目的浪漫,却只字不提原著里刻薄现实的语言,只字不提浪漫背后冷血残忍的凉薄。

盖斯凯尔夫人不是老处女,也许也不是简那样出色的幽默家,所以乐得打乱Mr. Gibson的如意算盘,乐得把Roger, Osborne乃至Preston都写得迷死人,乐得写赏心悦目的纯爱故事,再加上温婉沉着的Mollly,活泼天真的Cynthia,没完没了的舞会和流言,淹然百媚的淑女风度……她若是活在今天,绝对就没琼瑶阿姨什么事了。
而且在今天,盖斯凯尔夫人的童话恐怕比奥斯丁的故事更让人“惊艳”——如今世道,算计不新奇,爱才新奇。
算计与讽刺早已无法引起任何的刺激感,奥斯丁孜孜不倦地写那个女孩儿有多少嫁妆,这位绅士一年有多少进项,这都太常见了,我们每天都在算这些,而且落落大方地在每一个公开或私人场合讨论这些。
而深情,反而越发稀有了。

尤其是Molly式的一往情深。
Molly简直是维多利亚时代理想女性的化身,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理想国民的化身——她浑身上下都吐露着这样一句格言:“为人民服务”。她隐忍情感,牺牲自己,到了可怖的程度,正如其父所言:你那小身体里到底装了多少我不知道的秘密!
这种隐忍与牺牲绝对不是奥斯丁笔下的任何女性可比的——她也有埃莉诺、范妮和安妮们,但她们的隐忍往往出于血缘亲情或不自信,而不是像Molly那样“以天下为己任”,恨不能以一己之躯救整个社区于水火。
我不喜欢这种修女般女性角色,她掩藏了女性的复杂性而树立起一个面目模糊的圣女像,Molly其实比Cynthia要让人害怕。
然而当她一边弹琴一边偏过脸去哭时,任是谁也要动容。

奥斯丁当然也写得出如斯场景,但当这种场景与满篇过于聪明的现实与讥讽两相结合,便有些经不起温柔的回味了。
而盖斯凯尔夫人只是让我们单纯地想:呵,那是一个爱情还能感人的年代。
也许有那么一个时候,爱情就是爱情,不必被财富与地位束缚,不必受到善意的嘲讽。Molly不必像伊丽莎白一样嫁给年收入上万镑的达西也能得到同样的幸福:Roger顶多就是出身落魄贵族家庭,而且一度连修水渠的100磅都拿不出。

而且深情总能换来好结果。经典爱情故事里的女人永远不会嫁给穷光蛋——用奥斯丁信上的话说,一个女人要嫁给一个连佣人都请不起的“平常到家”的男人,“该有多大的道德勇气啊”。Molly虽然已经是道德楷模,但毫无疑问不应该有这种“道德勇气”(否则乐于把自己投射进书内的女读者们情何以堪啊),所以Roger去了趟非洲后声名鹊起,此后定当平步青云。
结尾男女主角在大雨中遥相对望互述衷肠,连拥吻都没有(猩红热的桥段有些奇怪,但多亏了这桥段,故事才能如此浪漫),却比拥吻更让人心驰荡漾。
它让我们在某一刹那相信,善良与深情真的可以带来幸福。

锦绣佳人Wives and Daughters(1999)

主演:贾斯蒂恩·瓦戴尔 比尔·帕特森 弗兰西丝卡·安妮丝 凯莉·霍 

导演:尼古拉斯·雷顿 编剧:安德鲁·戴维斯 Andrew Davies/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Elizabeth Gaskell

锦绣佳人的影评

也
也 •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