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6-07-06

兄弟连:缺失渲染的魅力


电影的魅力在于渲染,在90分钟内利用镜头,音乐和台词制造一个氛围,让大多数观众进入这个氛围,尽量激发他们内心的感情因素,观众也期望进入这种感情的被激发状态,他们进入电影院,无非就是想进入一个对现实高度抽象的情境,在这个夸张化,唯美化,科幻化的情境中尽情表现自我的悲痛,怜悯,喜悦,惊奇或者恐惧。电视剧因为过于接近真实,反而激发不起一般观众的感情因素,因而,只有借助剧本,场景,演员这些元素来吸引那些时间充裕的观众。

但看完band of brothers后,我意识到,对真正近于苛刻的描绘同样也是一种艺术。

作品根植于一部纪实性质的小说,整个剧集中只有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姓名和真实的事件,穿插于整个剧集中的幸存者采访更是让观众对这一点确信不疑。导演在一开始就让观众认识到,我们只是重现历史,渲染的历史更有感染力,但真实的历史重现无疑更有说服力。

对战争状况的真实描写更是让它可以作为一部军事教育电影。无论是个人英雄式的战争电影,还是宏大的史诗性战争电影,他们给观众提供的都是一个磨洗掉了细节的战争图景。前者打造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他永远没有被子弹击中的可能,观众只用跟随着他的节奏,在惊险中爽到最后就可以了。而后者更多的突出的是大军事家在战争中的作用,士兵只是简单重复的单位而已。而band of brothers只是战争中每一种真实细节的合理叠加,伞兵在机舱内跳伞的指令,炮火和空袭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尽快地躲入伞兵坑,战壕的用处,火力掩护的作用,反狙击的方法,战场救助的步骤……尽管这些细节不是那么的有感染力,甚至在看到后面几集的时候对攻坚过程中的细节应该开始表现出厌烦情绪。但这就是一部真实的战争电视剧,任何一个普通人看完之后,都会在脑中形成一部真实战争的图景。

演员的表演和场景的铺设都可以说相当到位。索柏的严厉和战争神经质,温特斯的大局观,史毕尔的铁血,戴克的懦弱和迟疑,巴克的细致和脆弱,李普的低调和沉着,每个新兵心理的变化……对于每个人的个性,影片几乎没有作任何渲染,也只是在中间通过每个陈述人的陈述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我们完全是按照认识一个身边人的认知轨迹,随着影片情节的深入,慢慢摸清他们每人的习性,摸清他们性格的各个维度。观众自己得到的,永远比导演刻意透露的更为亲切。场景的选取并没有任何技巧,导演只是想通过尽量少的镜头展现尽量完整的战争过程。在哈根努外围森林受炮轰的那个场景中,我们看到只是德军的炮弹反复的落下,每个人在寻找最近的散兵坑,有人被炮弹击中,有人在散兵坑中等待炮击的结束。很无聊是吧,但完整的战争过程被真实的重现了。过往的纪录片过多依赖于生硬的旁白和干瘪的历史镜头,真正的真实是什么?当你看完哈根努的炮轰后,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刚才我在跟他们一起寻找散兵坑么?真正的真实就是让观众感受到这样的情景正在他们的身边发生,而不是让观众把它们当作历史顶礼膜拜。

该说的好话都说了,再有这样的一部电视剧,你会再看一遍么?我会说不会,缺失渲染的作品,一直看,真的是很累的。

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2001)

又名:雷霆伞兵(港) / 战火兄弟连 / 诺曼底大空降

主演:戴米恩·路易斯 唐尼·沃尔伯格 朗·里维斯顿 马修·塞特尔  

导演:大卫·弗兰科尔 米凯尔·萨洛门 汤姆·汉克斯 大卫·李兰特 理查德·隆克瑞恩 大卫·努特尔 菲尔·奥尔登·罗宾森 托尼·杜 编剧:Stephen Ambrose/埃里克·博克 Erik Bork/E·马克斯·弗莱 E. Max Frye/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埃里克·延德雷森 Erik Jendresen/Bruce C. McKenna/约翰·奥罗夫 John Orloff/格雷厄姆·约斯特 Graham Yost

兄弟连的影评

玄猫
玄猫 • 短评
是鱼
是鱼 •
南斗
南斗 • 无题
.
. • 兄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