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意大利室友在看电视,我问她看的什么,她说是一部法国片,说的是在法国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有很多第三世界来的非法移民(看片中是以非洲为主),他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片混乱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人生的目标,课堂一片乌烟瘴气,影片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个学校里的老师,讲他如何想法设法深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我说,原来又是一部放牛班春天。她说,并不是,结尾是有的学生退学了,有的出了事,总之,她说,这不是一部美国式的大团圆励志电影。后来想想,的确,欧洲电影太多现实主义。在意大利看过好多电影,尤其是当地人推荐的他们觉得拍的好的电影,并不像生活中的意大利人一样随性搞笑不着调,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主义严肃题材,严肃到完全就像一部戏剧化的纪录片。
  《不良教育》在我看来也属于现实主义,导演不会为了迎合观众美好的愿望而把结尾写的皆大欢喜,或凄美动人,注意这个“美”字,总之,不管结局是悲是喜,这种片子总得要美才行啊。但导演并没有,或者说他有意在一开始给观众呈现很纯很美的画面,然后咣当砸下一个现实来抹掉之前所有的美好。影片中间,尤其是讲到主人公们童年时光的片段里,整个画面渗透着纯纯的甚至圣洁的美,结尾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惩恶扬善的主流价值观,但是看的过程中总感觉是一个“丑”即“现实”不断推翻“美”即“理想”的过程。如果说看电影如同做一场梦。那么看《不》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盗梦空间:做了一场梦,醒了,紧接着进入下一场梦,又醒了,再下一场。。。如此,直到影片结束,一个大包袱一抖,瞬间推翻所有先前的预判。
  影片的设置让人一开始以为Juan就是长大后的Ignacio,那样纯洁美好的小男孩,有着如同来自天堂的美妙嗓音,长大后顺理成章就应该是阳光俊朗的Juan啊。但事实上,Ignacio变成了一个长相怪异(如果允许我用这个词,因为看上去确实不算美)的变性人瘾君子。这是在外型上,丑推翻了美。
  另一方面,最终杀死Ignacio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大坏蛋神父(或者说他并非主谋),真正下决心要杀死他的竟然是给人感觉阳光上进的Juan。他谋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并且还可以若无其事地假冒他,若无其事地生活。这是在人性上,丑推翻了美。
  其实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美与丑,善与恶的结合体:
  长大后的Ignacio长相怪异,干着一般人不齿的营生,但他一直没有停止文学创作,对Enrique的爱也始终都没变,那种为了一个人可以付出一切的感觉,不论放到谁身上,都是令人动容的。
  Juan的话外貌好气质佳人又积极上进,但他的内心是冷酷的,他没有爱过Enrique,没有爱过神父,更没有爱过自己的哥哥,他只爱他自己。
  影片里的主流大坏蛋神父更是衣冠禽兽的典型,做过的各种腌臜事自不必说,可是,他在影片中还是有一个闪光点,那就是他真心爱着Juan,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名誉。
  影片结局除了Enrique外几乎没有一个善终的,而结尾处说到Enrique还在凭着激情创作时,特别放大了“Passion”(激情)这两个字。
  在我看来,passion是什么,可能就是做梦的能力。其实前面提到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善也好恶也好都来源于此:Ignacio的梦是写作,是Enrique,这是他寄托希望之所,即使生活不堪也想要好好活下去的动力;Juan想要事业成功,于是他积极争取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但同时也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神父的梦其实就是同性的爱情,为此他不惜违背自己的信仰,放弃自己多年积累的名誉。
  剧中每个人的结局都与他自己的梦想息息相关,所以如标题所说,与其叫不良教育,不如说是现实对梦想的一次狠狠的教训。人要有梦,梦是生的支柱。问题应该怎样让梦想与现实好好相处,是用梦的温度温暖自己照亮他人将冰冷的现实融化,还是变得比现实更冰冷更坚硬然后把所有障碍一一铲除,这可能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结局。

不良教育La mala educación(2004)

又名:圣·教·欲(港) / 坏教欲(台) / 毁灭性教育 / Bad Education

上映日期:2004-09-16片长:106分钟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费雷·马丁内兹 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编剧:佩德罗·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

不良教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