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过于感性,看这部电影会恍如跌入最深邃的梦境,不经修饰的童年和深夜辗转的期盼形成浓重的迷雾将你包围。虽然是部科幻片,本片主旨却力在探讨时间、永恒、生命与人类的关系。一次次的重生也好、作为化作永远留在那一瞬间也好,永恒究竟是给个体的考验、还是集体癔症的绝望呐喊?在最深刻的问题和最沉痛的情感面前,沉默要好于嘶吼,波澜不惊胜过挣扎拷问。
《索拉里斯星》用色彩区分了回忆和现实,在回忆中影像被时间吞掉了新鲜的色彩,徒留下黑白的故事妄自喋喋不休。浓妆的靛蓝色恍若夜幕到来前的最后一丝清醒,当光被吞噬,星辰从黑暗中登场,恍惚是昨日重现。而在现实中,却总是浓雾环绕,过去重锁、此刻难辨、未来不清,时间犹如被吞没了一般寂寥无声,既然没有时间,那是否寓意着,此刻既是永恒;此刻不存在,永恒也不存在,唯有昼夜更替、星消宙损的轮回才是真实的。
影片讲述在索拉里斯星上,一群科学家切断了和地球的联系,地球对这颗充满疑问又似乎没有研究价值的星球逐渐失去兴趣,决定派一名心理学家去调查。心理学家到了索拉里斯星后,才发现这颗星球的大海如同人脑一般具有思维意识,可以将人类心中最深刻的执念物化出来,有的人看到了巨人、有的人看到了亲人、心理学家则看到了自己死去十年的妻子。在与妻子的相处中,过去仿佛重现,而人在未来中回到过去,到底算不算是一种惩罚呢。
对于生命,导演的视角充满诗意之哀,镜头久久缠绕在急流中的水草、画作中的雪林、空间站内的明窗上,明明是静态的特写,却无不包含着永动的旋律:水草逐流、雪林狩猎、明窗昼夜等。突然看到一部没有BGM的电影还有些意外,人们谈论着探索与道德的冲突、科学与情感的边界,沉寂如亘古不变的宇宙。未知的索拉里斯星,因为无用而即将被人类抛弃探索的需要,而走入它内在的人明白,除了死亡,再也没有任何事让你想要与这颗星球分开。它是你的镜子,它映照出的就是你。
究竟是索拉里斯星的海洋拥有这种天赋,将人们心中的执念物化;还是人类的到来激发了索拉里斯星交流的渴望,用这种方式学习新的生命形式?电影没有答案,冰冷的科学教会了我们身体的组成和消亡的方式,却给不了能解情感之毒的解药。物化成心理学家前妻的女人终于走上了地球上那个女人的老路,感受过爱、懂得爱却在失去爱后再也无法复得的痛苦中自杀。索拉里斯星不是人类需要探索的星球,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类的丑恶、自私、迷惑与绝望。
作为一部科幻片,你会惊讶的发现这部影片的冷静与晦涩是一体的。它平静的回顾以往,又给了人们饮鸩止渴的希望。带着对新鲜刺激的需求探索新星球,人们最多想念的却还是故乡。当心理学家最终在索拉里斯星上建立和地球一模一样的亲人和家园时,他是否已经接受了过去才是永恒这一结果。又或者是成为上帝的狂妄,让他甘心沦为永生的奴隶。无论怎样,一条腿同时踏进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样的诱惑,又有几个人可以拒绝呢。
心理学家爱上的女人,到底是他地球上已经死去的妻子、还是第一个大海物化出来却被他残忍杀死的女人、还是第二个重新与他建立情感连接的女人呢。无论哪一个,他皆赋予以内疚。人类是多么奇怪的生物啊,如果不先去伤害,仿佛便难以继续相处。上帝以寒冬惩罚万物,又以春夏赋予幸福,周而复始乐此不疲,这种自我折磨般的乐趣人类还真是灵活掌握呢。这种人类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最终限制了知识的无限扩展,想要探索的人类,却在内心世界里迷失方向,这便是一种学科发展到了极高的级别,便不得不与哲学相连吧。

飞向太空Солярис(1972)

又名:索拉里斯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丽斯 / 索拉瑞斯 / Solaris / Solyaris

上映日期:1972-03-20(苏联)片长:167分钟

主演: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尤里·贾维特 弗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弗雷德里克·格伦斯廷 Fridrikh Gorenshtein/史坦尼斯劳·莱姆 Stanislaw Lem

飞向太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