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好莱坞科幻片的流行,现在大家对科幻片的审美已渐渐固化——概念越忽悠人越好、特效越酷炫越好、故事越刺激越好。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的科幻片普遍重视视觉特效而忽视内容深度,例如最近上映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就砍掉了原作的哲学讨论,漫威的几部超级英雄“科幻片”甚至仅仅是套了个科幻的外壳。
然而,如果把目光从好莱坞科幻片上移开,放眼整个科幻片界,会发现竟然还有许多片没有遵循这种流行的范式,比如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飞向太空》。这是一部情节简单、镜头语言舒缓、画面朴实无华、不以特效见长的科幻片,事实上我更愿意把它称为文艺科幻片。
电影讲的故事不复杂。心理学家克里斯奉命飞到位于索拉里斯星附近的太空站,来调查其他宇航员报告的不可思议的事件。结果,他在太空站上睡一觉之后,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去世的前妻哈莉出现了。他惊慌失措地把哈莉用火箭发射了出去,但再睡一觉后又出现了另一个哈莉。后来他才从太空站上剩下的两个科学家——斯纳特和萨托利奥斯那里得知,这是索拉里斯星读取了他的记忆后用中微子创造出的生命体。而其他两人,以及在他来之前刚刚自杀的另一个科学家好友,都同样受到这些生命体的困扰。
这部电影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如何面对这样一个与人类所作所为都相似并且和你的记忆有关联的非人类生命体?影片中,克里斯和萨托利奥斯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立。克里斯虽然一开始有疑虑,甚至把第一次见到的生命体发射了出去,但他对前妻哈莉的深深的爱使得他接受了这个各方面都酷似哈莉的生命体,甚至把她当成人来看待,而她也在和克里斯的接触中觉得自己爱上了克里斯。相反,萨托利奥斯坚持认为“客人”(这是其他两人对这种生命体的称呼)哈莉不是人,即使她各方面都像人,拥有人的记忆和感情,也只是一个“复制品”“副本”而已,可以随意消灭掉。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观点莫衷一是。我认为,影片提出这个问题,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简单说,当我们使用“人”和“非人”这样的词汇来区分生物体的时候,我们已经落入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里,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人类是高级的,其他生物无论如何都比人类低级”这样一个价值判断。然而,我们这些自大的人类在飞向太空之后,面对外太空的未知生物体,还能自我膨胀下去么?影片中,萨托利奥斯坚持科学理性,不承认哈莉是和人一样的生命,对哈莉冷酷无情,甚至怂恿克里斯像解剖一只兔子一样去研究哈莉;而哈莉没有视他们为敌人,在和克里斯相处的过程中还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谁能说这个中微子生命体哈莉不比人类萨托利奥斯更像一个人呢?
影片所讨论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在后来的关于人和机器人、人和AI、人和外星人的电影里都可以见到,实在是一部开先河之作。然而,它在科幻片谱系中被严重忽视了,在豆瓣上只有五千多人标记看过,相比之下另一个同样很闷的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也有八万人标记看过,真是太可惜了。

飞向太空Солярис(1972)

又名:索拉里斯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丽斯 / 索拉瑞斯 / Solaris / Solyaris

上映日期:1972-03-20(苏联)片长:167分钟

主演: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尤里·贾维特 弗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弗雷德里克·格伦斯廷 Fridrikh Gorenshtein/史坦尼斯劳·莱姆 Stanislaw Lem

飞向太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