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卡老师强烈安利这部电影,她还警告我说开头一个小时可能会有点闷,让我可以跳着看或者干点别的。但是跳完以后,我完全就哪到哪都跟不上剧情。怀疑自己看闷片的能力相比于大学时期真是逊了不少。
确实越来越难盯着屏幕连续看上半个小时,甚至十分钟,索拉里斯这个片子就是对我耐心的极大考验。我突然明白,一直习惯的看电影方式是对剧情有所期待,你能预料到可能会发生什么,因此会迫不及待验证自己的想法,即使偶尔神游发呆,也能跟得上剧情。但索拉里斯不是,它是一个很反常规、慢得惊人的电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表达什么。
因为对剧情完全不知道该报以一种什么期待,你甚至可能第一遍的时候无法体会角色的情绪。因为事件的秘密都在后面,它一点一点以一种不期然的方式出现,这种不连续、不带夸张解释的镜头语言,与其说你在看一部电影,不如说你在读一部电影。
它不带任何典型,也不靠任何其他电影的隐喻和梗,试图去表达和讨论一个更提炼的哲学问题。你得学着去看塔可夫斯基,学着阅读他的镜头语言。从画面中陌生冷淡的高加索面孔里去体会情感,那种情感既不是当代商业化的自我张扬,而不是古典东方的含蓄,而就是实实在在的苏联式耿直的感性。
画面细腻而恬静,尤其是在地球的乡村河边小屋。索拉里斯似乎更倾向于对一个哲学命题的探讨,而不是在给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你甚至很难说塔可夫斯基在塑造饱满而有张力的角色,人物面孔其实更倾向于扁平,他以一种平均人的设定为这个哲学命题服务。尤其在前半段,你很难看到人物内心有张力的部分。更多是通过故事进展的一步步提示而逐渐解密,逐渐接近问题本身的一个路径。
索拉里斯问题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混乱压抑悲观的道德困境,一种面对科学和人性之间的困境。对于当时在冷战时期的苏联,这部影片呈现了各种各样的面孔,惟一能看到的美好是过去的恬静的回忆。剩下的情绪,恐惧,怀疑,矛盾,甚至冷漠,似乎都能感觉塔可夫斯基另有所指。
在搜索引擎上撸了一遍剧情之后再从头看起,逐渐可以开始理解这部片子的节奏和它想表达的了。人在面对未知事物,一种最真实的感觉,探寻,发现痕迹,慌张,矛盾,被唤醒,陷入困境,抉择。
海有意识么,海有感情么。人工智能加大数据云计算有意识么,有感情么?它拥有我们生活的种种证据和记录,假以时日,也许能够窥见我们脑中之物,加之外部硬件软件甚至自我深度学习能力,神经网络思维建立。它也许能创造出我们脑中奇奇怪怪的想象之物和记忆之物,甚至我们的复制品。我们该拥护这样的创造,还是该毁灭了它?
索拉里斯无疑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拥有人类记忆的实体,是否可以和人一样拥有生存发展的权利?新近的很多作品都在讨论这个命题,无论是《西部世界》还是《银翼杀手2049》都在给我们呈现一个拥有人性的复制人视角,以他们的人性唤起我们的人性,这样一个矛盾题材的探讨是永恒的,在超强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一切存疑。
画面是极美的,没有冗余信息和炫技成分,弥漫着情绪张力,将人震慑住。但你常常能看到一双疲倦的眼睛,追寻真理而过度处理信息的眼睛,因为毫无头绪,长久无法找到答案的疲惫的眼睛。

飞向太空Солярис(1972)

又名:索拉里斯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丽斯 / 索拉瑞斯 / Solaris / Solyaris

上映日期:1972-03-20(苏联)片长:167分钟

主演: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尤里·贾维特 弗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弗雷德里克·格伦斯廷 Fridrikh Gorenshtein/史坦尼斯劳·莱姆 Stanislaw Lem

飞向太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