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是一位知识分子型的导演,他关心文学,关心政治,跟日本的黑泽明一样。这部《飞向太空》上映于20世纪70年代初,正值美苏的宇宙军事竞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却表达出反对科学发展,反对宇宙探索的态度。

片中有一段是在日本拍摄的,在“还记得广岛吗?”这句话之后播出,显然是表达对美国使用核弹轰炸广岛的批评。这是导演反对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科学曾经为人类带来很大的便利,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甚至电影本身的发明,都是人类的福音。然而,一战、二战的爆发,核弹的使用,让人们意识到,科学发展还带来巨大的杀伤力,带来巨大的恶。二战之后,在文学,电影等领域,反思战争,反思科学发展的作品越来越多。

同时,1963年出现的克隆技术,也为人们反对科学发展添了一把薪。电影的后半部,讲述男主在太空遇到10年前已死去的女主,并与之相爱,其实讲的就是对克隆技术的思考。试想,我有一位爱人,不幸早逝。因为我太爱她了,就用克隆技术复制出另一个她,以填补自己的感情空虚,然而,这对于被克隆出来的人是不公的,“她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扰着她,就像片中的女主那样,所以她最后选择让另一位科学家将自己毁灭。这是导演对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危机的思考,也有很多其他作品做过类似的探索。

人都是被时代所局限的,就像我们读前人的作品,有时会觉得他们的观点很迂腐,很愚蠢,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事后诸葛,有很多知识的盲区,很多智慧,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实践验证,变成了我们的常识与经验,而前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未免落到知识的陷阱里头。比方说科学的发展,我们现代人已经很明显感受到它带来的便利性了,它创造了互联网,创造了智能手机,创造了人工智能,这些东西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即便是克隆技术,人们也开始利用它克隆人体器官,逐渐应用于手术治疗,为治愈各种疑难杂症提供可能。

这是一部伪科幻电影,它是反科学的,然而,它是塔可夫斯基的作品,所以镜头毫无疑问地带有诗意,不管是那个河水静静流淌的镜头,还是那个在太空失重30秒的镜头,都缓慢得诗意盎然,这是作者导演的特点,是我喜欢的原因。

飞向太空Солярис(1972)

又名:索拉里斯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丽斯 / 索拉瑞斯 / Solaris / Solyaris

上映日期:1972-03-20(苏联)片长:167分钟

主演: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尤里·贾维特 弗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弗雷德里克·格伦斯廷 Fridrikh Gorenshtein/史坦尼斯劳·莱姆 Stanislaw Lem

飞向太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