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一位好友来武汉考试。我说今晚就在街道口这边晃悠吧,作为一个神秘主义者以及老球迷,欧冠决赛当然是不能错过的。去年欧冠决赛前夜我也来这里逛了一圈,然后亲眼见到支持的主队卫冕创造历史,希望今年可以再来一遍。
然后再补充“去年是看了《神奇女侠》,于是乎今年我先…”,他接到“就再看了一遍”。不,我正色道,看的是《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是她的创作者的故事。
没想到这简直可以说是今年我看的最好的影片了!
-----------------------------------------------------------------------------------------------------------------------------
在古典雅致的红砖教室里,年轻的学者慷慨激昂的讲授着自己原创的,妙趣横生而又激动人心的想法,明媚的阳光照亮台下充盈着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青春面孔,和煦的清风由窗间吹进,窗台上慵懒的坐着同事兼助手。
想不出更美好的场景了,但是这没完。
在古典雅致的红砖教室里(而且还是Harvard),年轻的学者慷慨激昂的讲授着自己原创的,妙趣横生而又激动人心的想法,明媚的阳光照亮台下充盈着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青春面孔(还全是青春姣好的少女容颜),和煦的清风由窗间吹进,窗台上慵懒的坐着美丽的同事兼助手(同时是新婚妻子,而且还是Rebecca Hall)。
刚开场的这一幕看的就是羡慕到不行,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这样美好到不真实的生活却变成了一出闹剧。与其说是叹息怎么会把好生活玩坏到这个样子,倒不如说这是某种规律性的存在,好生活很容易被玩坏。因为当我们身处在幸福当中的时候,我们不会想太多;当我们开始想多了的时候,发现幸福就已经走远了。
黑格尔说伟大的事情都会出现两次,马克思替他说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笑剧。马斯顿的快乐生活是如何变成悲剧又变成笑剧的?
故事的起因可以说是一个热爱心理学的漂亮女生,又可以说是一个心怀鬼胎的年轻教师,还可以说是新婚妻子的妒忌。这构成了一个三角,女学生Olive代表的是天真,清纯的一面,可以说是比较纯净的感情,爱科学,以及爱上某个人(猜猜是谁);新婚妻子,也是一位心理学家,代表着是内心防备谨慎的一面,以及在后面情节当中反映出来的世俗考虑,以及人内心本质上自私,脆弱的一面。不得不说Elizabeth确实是贡献了很多金句,比如:

唯一的男主角,年轻的教师,DISC理论的提出者Marston就是人内心骚动的情节。财富不会嫌多,分数不会嫌高,美好生活不会嫌足够,太过容易的生活会让我们安分吗。
为什么第一次是悲剧,因为内心纯洁的一面会被诱惑;因为内心脆弱的一面会刻意追求力量,因为明明是作为理论提出者的主人却会沉沦为理论的奴隶。概括说来就是引诱(inducement),顺从(submission),服从(compliance),本来是作为客体的理论,一旦搭上了欲望,反倒变成了主子,具有了支配(dominance)的力量。讨论penis envy时口若悬河的Elizabeth在生活中是攻击性最强的,但她特使最脆弱的;一开始最胆怯的Olive,外形上也是最呆萌的,其实她是最勇敢的,片中最精彩的画面就是霸气十足的原配夫人兼老师的Elizabeth向她跪下。唯一的男主角,大概也是令很多男性观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Marston有能力去主导,生活上也是占有优势地位的,当然也就成了最失意的人。另一个经典的画面大概就是,马斯顿教授望着孩子们把自己创作的神奇女侠付之一炬并拍手称快的一幕。好生活就这样被玩滥了吗。
悲剧总是让人不舒服,那么为什么还是会去写悲剧,为什么从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到近代的莎士比亚悲剧一直都是文学高峰?尼采有过深刻的论述,其实还是为了爽啊。明明感觉很不爽的悲剧,怎么会让人爽呢?
“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的成为原始生灵本身,感觉到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现在我们觉得,既然无数竞相生存的生命形态如此过剩,世界意志如此过分多产,斗争、痛苦、现象的毁灭就是不可避免的。正当我们仿佛与原始的生存狂喜合为一体,正当我们在酒神陶醉中期待这种喜悦常驻不衰,在同一瞬间,我们仍是幸运的生者,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众生一体,我们与它的生殖欢乐紧密相连。”
从险恶的用心(或言人性)出发,看到别人的不高兴总是能够让我们高兴一些;从崇高的品味来说,悲剧主人公不至于罪有应得但也不是无可指责,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些生命抗争的强力意志和酒神精神,获得“形而上的慰藉”;从规律的意义来说,悲剧是某种定数,是生命的归宿,是第一次的结局,同时也是新生命的展开。
在我看来,就是被开除的教职,就是被撕毁的婚约,就是破灭的旧时光。
第二次为什么是笑剧呢?是人内心丢掉了最初的束缚后的放纵,是对世俗清规戒律的颠覆,是对欲望的彻底沉沦,是DISC的淋淋尽致的演绎,但是,这未必是某种好生活,至少在外人眼中,在世俗眼中。
这是一个在半个世纪之后看来都是无比前卫的家庭组成,这是不断对内心放纵对世俗隐瞒的心理过程,这是被理解
就是意味煎熬过某一段时光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幻想,是不管不顾世俗羁绊的自我感动,是闭关自守的意淫,是神圣形象消解完毕之后的非神圣形象的一次僭越,用影片中的话,就是不要用科学的名义来掩盖下半身的冲动。虽然话很糙,但是理是这么个理。
这就是被烧掉的神奇女侠漫画,是被歧视的子女,是被邻居赶走的正常生活。
从前我觉得笑剧就是一无是处,现在有些缓过来了,这是我最喜欢这部影片的一点,就是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回答。悲剧和笑剧之后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回答被玩坏的生活?
该怎么回答呢?马斯顿教授的回答是创作以及告别,神奇女侠是一封情书,第一面献给被欲望玩坏的旧时光,第二面献给用科学掩盖住的人性论,第三面是什么。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没有说,那我也不说,就用本片的最后一段文字来结尾。
马斯顿教授去世以后,神奇女侠漫画里的露骨性主题被剔除了。
After he died, Marston’s overly sexual motifs were stripped from the Wonder Woman comic book…

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只能站在这里。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en(2017)

又名:神力女超人的秘密(台) / 占·诱 神奇女侠(港) / 马斯顿教授和神奇女侠

上映日期:2017-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7-10-13(美国)片长:108分钟

主演:卢克·伊万斯 丽贝卡·豪尔 贝拉·希思科特 康妮·布里登  

导演:安吉拉·罗宾森 编剧:安吉拉·罗宾森 Angela Robinson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