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始于1986年7月18日,《异形2》在北美上映。这部续集席卷全国,凭借1000万美元的首映周末收入和广泛的好评血洗了票房榜。在20世纪福克斯总部,几乎人人都陷入狂喜之中。当时的福克斯全球制片总监罗杰·伯恩鲍姆(Roger Birnbaum)自豪地宣称《异形》为伟大的“系列”(The Franchise),并强调了大写字母“F”。西格妮·韦弗后来对作家道格拉斯·佩里(Douglas Perry)说道,“ 显然,观众们想看到更多的东西。”
于是在《异形2》大获成功后,福克斯很快就与长期合作的制片公司布兰迪万(Brandywine Productions)接洽,希望为系列再创作一部续集。制片人大卫·吉勒(David Giller)和沃尔特·希尔(Walter Hill)最初并不热心,希尔在2004年回忆称当时他与大卫·吉勒都已经开始厌倦,但还是决定加入项目为《异形》画上句号。不过两人还是口嫌体正直地担任着系列制片人的职务,直到《异形:契约》还能在执行制片一栏看到他们的名字。《异形》是典型的幽闭惊悚故事,只不过将背景更换为了宇宙开拓时代;《异形2》引入地外殖民地与星际作战的陆战队等设定,虽然“走廊里的怪物”这一套路依然没有改变,但卡梅隆却成功地拓展了世界观,为后世无数太空军事科幻的创作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因此,吉勒最初的想法便集中于如何进一步破旧出新:“怎么做才能让第三部彻底与众不同?”
在早期头脑风暴中,他们想出的点子包括相当具有怪兽电影特色的剧情:异形入侵地球,并合体进化为巨大的怪兽摧毁了纽约;同期提出的另一个想法则是雷普利和纽特来到一个《银翼杀手》画风的大都会,在钢铁丛林的深处追捕一只迅猛凶残的异形生物变种。最终,吉勒和希尔决定以拍摄两部电影的形式作为结尾,结束《异形》的传奇。故事背景是日渐衰落的邪恶W-Y与一个人类军事政权的对峙,在这一计划中,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只会在第三部电影中客串登场,主角是迈克尔·比恩(Michael Biehn)饰演的希克斯下士;雷普利则会在第四部里回归,故事以一场人类与异形的史诗决战结束。 西格妮·韦弗特别喜欢这版构思中对冷战的隐喻,并同意了对自己角色的处理。
我感觉雷普利已经快要成为故事的负担了,这个角色在许多层面的作为其实都是其他人可以做到的。 ——西格妮·韦弗
虽然福克斯对两位制片人提出的概念持怀疑态度,但同意提供初始的资金,前提是要钦定雷德利·斯科特来当《异形3》的导演。他们还要求将这两部影片连着拍摄,以降低制作成本。雷德利本来有兴趣回归执导,不过手头的其他项目使他不得不放弃了打算。回看如今,忙于《不列颠之战》等影片的雷德利显然也无暇顾及《异形》前传的困境,更不用提他面对福克斯绝不妥协的坚定态度。让我们祝老爷子长命百岁吧。而著名恐怖题材作家、导演克莱夫·巴克(Clive Barker)也曾被邀请撰写并执导《异形3》,但他对异形没什么兴趣,便拒绝了这一项目。1987年9月,吉勒和希尔在大量选材挖掘和头脑风暴后看中了《神经浪游者》这部作品,两人一拍即合便给威廉·吉布森打了电话,请他飞去洛杉矶恰谈合作事宜。出于对《异形》的喜爱,吉布森爽快同意。他最初希望写一个《银翼杀手》风格的小格局故事,但两位制片人夸下海口,吹牛逼说这一雄心勃勃的企划预算一定会相当高,指示吉布森放开手随便写。
威廉·吉布森在其赛博朋克作品中呈现出的颓废美学与《异形》晦暗的世界观不谋而合,他认为《异形》第一部的艺术风格本身就契合了故事展开的方向:“ 我认为它影响了我的科幻创作,毕竟那是第一艘蔓延着恐慌的、脏兮兮的飞船,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显然吉布森比起此前很多作品里光鲜靓丽的载具,更喜欢诺斯托罗莫号这种粗犷的二手未来画风太空货车。 1997年接受《电影界》(Cinescape)采访时,威廉·吉布森回忆道 :
布兰迪万提出了马列主义太空帝国的点子。尽管看起来有些过时,但我还是乐于接受的,毕竟听起来相当有趣。我想不出之前有人拍过什么冷战背景的太空歌剧。这版故事就像是发生在宇宙时代的冷战,对异形生物基因操纵的争夺取代了核武器竞赛。
在这样的构思下,吉布森于1987年下半年完成了剧本初稿。故事紧接着《异形2》,苏拉科号因为导航错误而漂流进入了进步人民联盟(Union of Progressive Peoples)宣称领土权的一片星域,UPP是一个极权社会主义政权,与以W-Y为代表的各大垄断企业敌对。 UPP的一支突击队小组拦截并成功登船。队长科尔兹(Kurtz)意外被主教上半身体内隐藏的抱脸虫袭击,另外两名成员被迫抛弃他,带上主教的躯体撤离。苏拉科号抵达锚点空间站(Anchorpoint Station),并被立即隔离。生物技术小组搜查了苏拉科号,找到了船上剩下的幸存者,尽管雷普利由于休眠仓损坏而陷入昏迷。主教的下半身和科尔兹在破胸虫诞生后的尸体被带回,公司高管们听取了希克斯和纽特的汇报,要求他们对锚点空间站发生的事件保密,并命令手下开始检查从主角身上采集的生物样本。
与此同时,在UPP所属的罗迪纳空间站(Rodina Station)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从主教另一半身体里回收的异形生物残余物质。由此,一场围绕着异形支配权的生物武器争夺战在茫茫深空中拉开序幕。故事的结局里,主教倡议冷战双方抛弃分歧,面对异形的威胁团结起来。剧本中浓厚的冷战色彩显而易见,提到了UPP和其敌对的派系之间正在进行军备竞赛。虽然这些故事当年都没有被《异形3》最终版本采用,但在去年开始出版更新的桌游《异形RPG》引入了UPP的设定,并确认了冷战的另一方是美洲联邦和英日为首的三界帝国(3WE)。剧本中UPP成员大多来自俄国和越南等东方阵营国家,比如科尔兹就被设定为一位东德人。吉布森在剧本最后传达出的停止对抗、天下大同的理念,也十分契合80年代中后期的时代浪潮。
有意思的是,这版剧本首次明确指出了异形诞生自一种人工工程生物;有台词直接称异形“基因结构就是为便于操作而设计的”,进而推测出它们由未知的外星文明创造,用作生物武器。吉布森后来回忆称,“我很久以前就有过这种感觉,自从我第一次看到异形,就认为它们是一种生物武器。” 这个概念在粉丝中一直是很流行的猜测,雷德利本人也颇为青睐。如今的前传系列,《普罗米修斯》和《契约》的故事显然倾向于认同这则理论。吉布森还改变了异形的特性,赋予了它们相当恐怖的新能力。他剧本中所写的异形生物能够通过近距离空气传染来繁殖。感染者在一段潜伏期过后会经历变异过程,最终蜕变为成体异形。吉布森所设想的转变过程是骨骼和肌肉结构自内向外的迅速变化,新形成的异形会以仿佛撕开人类表皮而出的方式诞生。
可能出于两位制片人的指示,这版剧本的初稿非常注重动作戏份,包括了八处殖民地陆战队与异形的战斗场景,以及以空间站外壳为背景的一场异形对决;詹姆斯·卡梅隆的《异形2》在火爆程度上都相形见绌。1987年底,剧本被寄给片方,布兰迪万和福克斯的态度可以说是不冷不热,吉布森拿到了第一笔酬金,并被要求继续改进剧本。于是,吉布森于1988年1月完成的第二稿剧本在保留原本剧情走向的同时,删除了大部分的动作戏份,最终取而代之的是更接近《异形》第一部的惊悚故事。与被粉丝奉为邪典神作的著名初稿相比,第二稿多年来都默默无闻。但以人物对话而非血腥搏杀推动剧情的思路奠定了《异形3》的基调,随后的几版剧本乃至成片都延续了这种风格。
吉布森在1994年回忆称,当年创作的《异形3》剧本几乎是塔可夫斯基式(Tarkovskian)的故事。将自己的剧作与这位著名科幻大师相提并论虽然有些拔高的嫌疑,但显而易见的是,吉布森对于科幻创作中思想性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纯粹为了吸引眼球的大场面与巧噱头。
当年相当一批讨厌“太空鲁滨逊”式情节的粉丝认为《异形》系列的剧情会演变为雷普利和纽特的冒险故事,但种担忧显然是在扯淡。吉布森对角色的处理并不像黑马出版的《异形2》续集那么残酷,在《爆发》《噩梦避难所》和《地球战争》漫画里,希克斯沦为酒鬼,成年的纽特则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但吉布森的整个剧本里故事基调依然十分晦暗,纽特被安排回到地球上和她的祖父母团聚,这是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剧情。联想到《异形3》成片里福克斯开篇谋杀小姑娘的罪行,背负粉丝多年的骂名简直有些活该。值得一提的是,某种意义上同样有着《异形2》续作地位的三部曲漫画已经推出了官方中文版本,第三部原名为《异形:地球战争》(Aliens: Earth War),中文版出版时采用了新版名称《异形:女性战争》(Aliens: Female War)。
1988年3月,美国剧作家协会(Writers Guild of America)要求从节目回放、国外电视台转播以及录像带租赁的收益中得到更高的追加酬金,并要求进一步的创作自主权;而制片人协会和好莱坞不肯让步。随后,著名的编剧大罢工席卷了整个业界。在长达五个月的抗议浪潮中,布兰迪万和福克斯都没有和吉布森接触,尽管吉布森并没有加入罢工。直到《猛鬼街4》的导演雷尼·哈林(Renny Harlin)加盟,情况才得以改变。吉勒和希尔建议吉布森与哈林合作继续改进剧本细节,但吉布森的合约已经到期了,而且他本身就对福克斯以及布兰迪万的态度颇为不满。在此之后,考虑到成本限制等诸多因素,拍摄两部电影的方案被彻底放弃,福克斯开始致力于单部《异形3》电影的开发。
直到2013年3月,吉布森才又一次在Twitter上谈及了当年自己与《异形》的那段往事。他回忆道:“《异形3》幕后诞生了堆起来差不多有一英尺高的剧本草案,然后才有了电影”;吉布森也认为成片中的确有来自那版剧本的细节幸存下来。在他的剧本里,某个女角色的手背上有一个条形码。而拍摄剧本和成片中,监狱里的犯人剃了光头,后脑勺上也有条形码。“我私下里总觉得这应该是属于我的《异形3》对”,可能吉布森自己也感到颇为遗憾吧。
在吉布森为《异形3》创作剧本的努力告吹后,下一版剧本草案在1989年2月由Cult经典《搭车人》(The Hitcher)和《血尸夜》(Near Dark)的编剧埃里克·雷德(Eric Red)完成。雷德的这部剧本也被称为《异形世界》(Alien World),与《异形》的头两部电影几乎没有关系;在故事开始之前,所有《异形2》的幸存者都被异形杀死,与前作唯一直接联系是开场镜头由主角山姆·史密斯(Sam Smith)的一场噩梦构成,曾参与救援队的这名特种部队军官梦到自己在苏拉科号内部找到一张血淋淋的铭牌,上面写着雷普利的名字。
故事发生在一座名为北极星(North Star)的轨道殖民地里,穹顶下的定居点是一座美国旧西部风格的小镇,甚至包括开阔的麦田与农场。雷德将其形容为“堪萨斯风情”,而站内的年轻居民会称之为“狗屎庄”(Shitsville)。在居住区域的地下,空间站内其实暗藏着一座研究设施,生物武器专家们在秘密地繁殖并研究异形生物。泄露发生后,军事与科研人员都被屠杀殆尽,镇上的居民不得不挺身面对异形肆虐的威胁。在故事结尾,整座空间站都被感染同化,变成一只超巨大的生物机械风格异形。
这版故事采用了相当刻板的人设,剧本中的亚裔科学家被命名为“钟博士”,但雷德说自己搞不清到底要写个华裔还是日裔;山姆甚至被写成拥有一只机械手臂的赛博格,雷德设定他在救援苏拉科号的事件后因受伤而接受了改造。刻意加入“美利坚乡土要素”更怪异,有句台词是小镇上的老头冲着玉米地里的邻居喊道:“哈里森,如果你家母牛再乱跑,别怪我不客气!”当一对夫妇在便利店内遭到异形袭击时,雷德还专门安排了一句强调南方口音的粗口:“让我们他妈的赶紧离开这儿!” 可以想见,整部电影几乎会蔓延着怪异的喜剧气息。
可能是为了营造符合小镇风情的气氛,剧本里提及的武器全部来自20世纪。《异形2》的军武设定其实也相当复古,著名的M41A道具不过是汤姆逊和SPAS12套了层壳子,M56智能机枪本质上是MG42,更不用提殖民地陆战队那显而易见的越战美军画风。但卡梅隆的创意就在于将这些元素用更具未来感的方式进行阐述,雷德却没有为已然过时的武器添加任何科幻要素。除了 “柯尔特.45”、“M16”和“勃朗宁机枪”外,主角山姆的母亲还会抄起一支在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已有260余年历史的温切斯特杠杆霰弹枪。
由此看来,雷德的剧本中充斥着血浆横飞的暴力场面也就不令人意外了。这版剧本显然完全套用了胡逼至极的廉价动作惊悚模板,看过雷德的剧本后,仅仅加入项目不到一年的原定导演雷尼·哈林便直接退出,雷德不久后也被解雇了。在2001年的一次访谈中,雷德本人称自己当年写的《异形3》剧本就是一坨垃圾: “那玩意是制片方在长达几周的、歇斯底里的故事研讨会议结束后逼我整出来的,只是为了将电影赶快投入拍摄,结果完全糟透了。”埃里克·雷德也解释了为《异形2》撰写续集时遇到的棘手局面。由于片方不想让西格妮·韦弗回归,他只能尽量创造新角色,并以“破旧出新”为目的抛弃了前作的故事线。根据他的说法,吉勒和希尔两位制片人的状况是“没有故事,没有主见,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拍摄计划”。《异形3》幕后的混乱局面可见一斑, 福克斯虽然拥有开拓《异形》宇宙的渴望,但其规划统筹的执行力与野心是完全不相称的。
大卫·杜西(David Twohy)是下一位倒霉鬼。1989年10月,他将已经完成的新剧本递交给了布兰迪万的制片人们。这版剧本在“破旧出新”的主旨上做的比雷德还要决绝,仅仅以出现在终端机屏幕上的雷普利死亡信息来承接《异形2》的剧情。杜西的故事以地球轨道上的一座监狱空间站为背景,由此终于有一处《异形3》成片中的关键元素诞生了。这座空间站被命名为摩洛克岛(Moloch Island),杜西在此引用了闪米特文化中的火神之典故。囚犯们在站内巨大的矿石精炼厂里充当苦力,而摩洛克岛其实还被W-Y秘密用于异形生物实验场所,死囚会直接被用作活体诱饵或实验样本,公司却对外宣称他们已经死于毒气室中的处刑。
虽然监狱空间站已经形成了《异形3》中位于菲奥里纳-161的C级劳改所的雏形,但这版剧本里的情节与角色基本都被删除得一干二净。但许多细节得以在系列的第四部《异形:复活》中出现,譬如有站内人员被摩洛克岛外壳上的破损处活生生吸入外太空,《复活》的结局与之非常相似;而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死亡方式最早是在《异形》中为兰伯特设计的,由于当时的技术力限制不得不被放弃。而使用玻璃柱舱保存生物样本的场景也在《复活》中得以实现。
也许出于制作时限的考量,福克斯已经疲于反复寻求新剧本方案的尝试;再加上杜西的故事看起来并非投资夸张的烧钱大制作,这版剧本被暂时开了绿灯。文森特·沃德(Vincent Ward)被雇来执导这部电影,但就是此时新的变故出现了。沃德对《异形3》项目非常感兴趣,因此主动请缨来撰写一则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使用杜西的剧本。福克斯的决定相当愚蠢,吉勒和希尔两人显然没有完全放弃寻求新故事的努力,因此在同意沃德请求的同时通知杜西继续改进剧本。当杜西得知这种脚踩两只船的行径后也被气走了,摩洛克岛的故事便就此搁置。
时间来到了1990年,距离《异形2》的爆红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超过了前两部作品上映时间间隔的一半。制片人们陷入了焦头烂额的状态,吉勒看完澳大利亚奇幻动作片《航海家:穿越时空之旅》(Navigator:An Odyssey Over Time)后又找到了灵感,当即找到这部电影的编剧兼导演——新西兰人文森特·沃德(Vincent Ward),聘请他来拯救一团浆糊的《异形3》。
沃德在1993年对《独立报》(The Independent)的记者回忆道:“我身无分文,为了取材花很多钱跑到北极,采访人类学家和当年参与轰炸鲁尔水坝的二战飞行员,结果不欢而散。回到澳大利亚后我整日蜷缩在地下室里,结果吉勒的电话来了,我拒绝了。但后来他们给我回了电话,说是无论如何都会把剧本寄给我”。实际上,当时将要交给沃德的那版剧本正是杜西的构思,在沃德加入项目并开始构思自己的故事后就被枪毙了。沃德于2009年接受《帝国》杂志采访时称那段时间自己正痴迷于中世纪文化,于是围绕着宗教僧侣与天外来客雷普利的概念想了不少点子。沃德的故事将发生在一座名为厄西翁(Arceon)的轨道殖民地上,球状结构的核心是控制重力与大气的机械设施,但地表已经被纯木质的建筑所覆盖,一群信奉禁欲主义的僧侣居住于此。沃德将他们设定为不愿接受先进科技的极端教派,因此被流放到厄西翁上。
我们一直在玩弄着绝对的概念——善和恶。如果异形真的存在,它将是什么东西?是如假包换的魔鬼吗?你看看历史手稿、古代版画,不管它们来自哪里;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欧洲文化,不管是个哪个民族,对恶魔与龙都有一套自己的观念。 ——文森特·沃德
令沃德惊讶的是,福克斯和布兰迪万的制片人们喜欢他的怪异想法。“我马上就喜欢上他了,”影片的艺术总监诺曼·雷诺兹(Norman Reynolds)日后回忆道,“他非常热情,巧思层出不穷。我们捣鼓了一些让他非常兴奋的概念画:地狱之火一类的东西。这似乎是展现《异形》宇宙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新方式。”故事从一位僧侣目睹“东方流星”,即雷普利的救生舱坠落在厄西翁表面开始,众人起初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然而,随着雷普利与随之而来的异形生物产生的威胁,僧侣们转而将一切看作是某种天谴的预兆。为了避免雷普利作为女性带来的潜在“诱惑”,他们将雷普利锁在地牢里,无视她对消灭异形提出的建议。然而,其中一位僧侣很快就相信了雷普利并释放了她,他们由此开始了设法逃出厄西翁的历程。
但文森特·沃德版剧本对《异形3》成片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终于确定了对前作中角色们的处理。沃德决定请回西格妮·韦弗,并给《异形2》的配角全发便当,这点被片方完全接受了。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贯穿整部电影的情感逻辑,虽然他喜欢卡梅隆对于“母亲”这一意象的暗示,但他想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诠释,即用一只诞生在雷普利体内的异形来取代纽特的角色定位。沃德解释说,他杀死纽特的动机,是为了探索心灵受创者的处境以及随对个人救赎的追求——这与雷普利在《异形2》中的表现并无不同。由此,沃德在自己的剧本中为《异形3》贡献出一个经典镜头。异形盯着雷普利,近乎是为了亲吻,同时又蕴含着扭曲的沟通意味与性暗示。它不仅代表着异形所象征的父权暴力,同时又拥有“雷普利后代”的身份。虽然成片中这只异形的设定有所调整,但这一场景已成为了《异形3》乃至整个《异形》系列的象征之一。
沃德与约翰·法萨诺撰写的这则剧本完成度比肩吉布森版,就流传广度而言,甚至要比冷战狂想曲还闻名于世。《泰晤士报》前记者大卫·休斯(David Hughes)将文森特·沃德的《异形3》列入“历史上最伟大的夭折科幻电影”之列。这版剧本虽然非常精彩,但其中的严重漏洞并不少,甚至被一五一十地延续在了成片中,譬如苏拉科号上的异形卵并未得到解释,而且虽然沃德的解释合情合理,但给纽特、希克斯和主教发便当的剧情还是毫无说服力;非经由寄生人类所诞生的新异形生物在设定上基本是乱七八糟。至于这版《异形3》为何没能进入拍摄阶段,只能说还是福克斯自己作死。虽然吉勒承诺给予他创作主导权,但来自福克斯的指手画脚随着进度推进不断变多;沃德受邀参加一次与公司高管的会谈时,竟然被临时要求坐在会议室外的长凳上,等老板们需要他时再加入讨论。在此之后,文森特·沃德和约翰·法萨诺都退出了项目。《异形3》的问世依然遥遥无期。
可以想见,沃德的怨气从来没有消减过。他对《异形3》 成片的评价相当刻薄:“故事基本就是抄袭自我的。但我的想法是花4000万美元在太空中重建中世纪修道院,然后用绝妙的惊悚元素吓跑每个人;他们最终所做的不过就是创造出一间充斥着光头暴徒的大监狱。我觉得那真的很无聊,而且写得很糟糕。”
《异形》的宇宙是一个充斥着肮脏的炼油厂和工业与科技造物的世界,我们为什么要整一个全是木制风格的玩意儿出来? ——大卫·芬奇
1991年是相当特殊的一个时间点,威廉·吉布森可能也不曾想过自己的冷战寓言即将会失去时效性。吉勒和希尔可无暇思索这些,漫长的开发周期使《异形3》几乎成了无底洞,千万级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福克斯火急火燎地要求制片人们赶紧拿出靠谱的方案开始拍摄,仅仅拍过寥寥数部音乐录像带和商业广告的新人大卫·芬奇被赶鸭子上架,成为了替罪羊一般的角色。沃尔特·希尔和大卫·吉勒则亲自接手剧本,开始收拾烂摊子。他们将沃德的剧本同杜西的太空监狱概念融为一体,形成了最终拍摄剧本的雏形。即便如此,《异形3》的剧本还是经历了多次后期修改。大卫·芬奇与雷克斯·皮克特(Rex Pickett)合作改进了这版剧本,《异形》的原始剧本作者丹·欧班农甚至也被搬来救场,和大卫·吉勒以及拉里·弗格森 ( Larry Ferguson ) 共同完成了剧本定稿。
1991年1月14日,《异形3》终于在伦敦的松林制片厂开拍。最后一笔高达1300万美元的预算让福克斯的高管与股东们一阵肉疼,至此累计投资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0万美元。
《异形3》不尽人意的成片反响使系列发展严重受挫,而大卫·芬奇直到2003年福克斯发布《异形》四部曲特别版时也拒绝接受任何采访。公允地说,芬奇的标新立异并非一无是处,只是生不逢时的尴尬感贯穿了《异形3》的里里外外。回首这部续集坎坷的诞生历程,再放眼当下陷入困境的前传项目,让人不由得感叹:时代也许一直都是永无尽头的莫比乌斯环。
雷普利:不管地球母亲是否还安然无恙,不管我们旅途的终点是在天堂还是在地狱,哪怕我们消逝在冰冷的真空之中,我相信她都永远存在。逃生舱飞向漆黑的宇宙,留下了燃烧着的厄西翁,宛如茫茫深空中的垂死余烬。 —— 摘自文森特·沃德的《异形3》
不过吉布森的太空冷战故事并没有被遗忘在故纸堆里。三十多年来,吉布森的《异形3》剧本在粉丝之间广为流传,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原创的诸多新设定,譬如奠定了《异形》宇宙人类社会面貌的UPP,在日后各种作品里被不断提及,最终有幸进入正史。基于第二稿剧本改编的《异形3:未拍摄剧本改编漫画》(Alien 3: The Unproduced Screenplay)也得以问世,由黑马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分为五期出版。这是经过多年的口耳相传之后,威廉·吉布森的《异形3》剧本第一次以官方作品形式露面。
去年5月30日,Audible Studios和福克斯还合作推出了广播剧《异形3》(Alien III),其文本便是基于威廉·吉布森为《异形3》创作的第二稿剧本进行的改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有声剧集的主要朗读者,正是在《异形2》中饰演希克斯和主教的迈克尔·比恩与兰斯·亨利克森。近来国内也引进了《异形3:未拍摄剧本改编漫画》,以《异形:冷战》的标题出版了中文版。虽然吉布森的《异形3》作为诸多废案剧本中公认最为精彩的一部却没能登上银幕是他本人乃至粉丝们长久以来的怨念,尘封的故事重见天日也是可喜可贺的好事儿。至于当年那些极具创意的设定,能再次为《异形》世界观的更新注入新鲜血液,未尝不是一种复生吧。
[异形:冷战]


异形3Alien³(1992)

又名:异形Ⅲ / Alien 3

上映日期:1992-05-22(美国)片长:114分钟

主演:西格妮·韦弗 查尔斯·达顿 查尔斯·丹斯 保罗·麦甘恩 布莱 

导演:大卫·芬奇 编剧:大卫·吉勒 David Giler/沃尔特·希尔 Walter Hill/拉里·弗格森 Larry Ferguson/丹·欧班农 Dan O'Bannon/罗纳德·舒塞特 Ronald Shusett/文森特·沃德 Vincent Ward

异形3的影评

张楠
张楠 • 异形3
隰荷
隰荷 • 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