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了《到阜陽六百里》。

台灣導演鄧勇星對一群在上海的阜陽人的生活白描。90分钟的講述里,沒有什麼跌宕故事,貫穿的始終都只是些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或是聽說的小小衝突。所以看來是副平淡無奇的模樣。
秦海璐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我就知道這部電影將和她的眼睛一樣安靜。所有的淚水和悲傷,都會被隱藏在那些無波無瀾的尋常歲月里。
不動魄驚心,只隱隱惆悵。

最近讀了張彤禾的《打工女孩》和梁鴻的《出梁莊記》,都和《到阜陽六百里》具有某種相同的氣質。
年輕的男孩女孩,帶著改變的期待,離開從小生長的村莊,溫暖熟悉的惦念和彼此關聯的群體,到陌生而繁華的大都市,開始一種充滿艱難也擁有期待的新的人生。
所有的人都註意到,完全不衕于第一代外來務工人員隱忍、被動、始終嚴格恪守傳統道德、擁有強烈歸鄉願望的第二代進城打工者,正逐漸成為這個群體的中堅。

唐群扮演的到滬十年的阜陽阿姨和秦海璐塑造的失意深圳轉戰上海的曹俐,就是這兩代人。

丈夫車禍去世後的背井離鄉,為讓女兒留在上海与浦東男人締結的第二次婚姻,希望給女兒爭取更大利益而不惜与上海丈夫全家反目,因為太寂寞和一個猥瑣的上海男人保持曖昧關係,唐群的每一步都是生活的重壓之下做出的選擇,讓女兒在上海生活得更好,是她留在這座城市的唯一理由和動力。她對現實有退讓但對道德始終有底線,她對城市沒有期待卻對故土有深刻的眷戀。所以,當無意中發現女兒被有錢人包養之後,在城市徹底失敗的她,迅速地決定從曹俐手裡買一張回家的票。

曹俐的生命里,都是不妥協的主動: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不顧父親的反對未婚生下兒子,義無反顧離開鄉村,在深圳努力打拼開設了一間小作坊,生意失敗後到上海重新開始,在燈紅酒綠的歌廳做清潔員而不做小姐,把一輛快報廢的車說成是豪華客車去賣票。她比唐群活得更加自我和靈活。從外錶上看,她已經完全融入了城市,當她行走在街頭,与她擦肩的人大都不會覺得她是個外來者。但是,在這座繁華的城市,真正屬於她的卻衹有那兩件跟隨遷移的行李。她向春節回家的老鄉販賣歸鄉的車票,她為同鄉講述的她父親如何充滿期待地等待她回去而黯然淚下,然而當別人問起她回不回去的時候,她總是堅定地説不。

秦海璐和唐群最大的不衕,就在於她對故土的態度。城市生活所帶來的改變,讓她再也無法認衕家鄉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規則。可是,作為沒有受過太多教育、沒有特殊手藝又不肯走捷徑的普通外來者,無論她怎樣努力,她都幾乎沒有機會真正融入城市。所以,最後,她們留給收藏她們青春的城市的,衹有一個單薄而茫然的背影。
影片的最後,孤單留下的秦海璐,推開閣樓上的一扇窗,一束光射進來,但是什麽也看不清。
我想起《打工女孩》里,年輕又聰明的敏說過的一句話:家裡很好,但衹能呆幾天。

雖然有金馬提名,但《到阜陽六百里》的口碑一般,情節里沒有大起大落的悲喜衝突,演員錶演中儘量不著痕跡的安靜自然,都讓很多人覺得不習慣。
這種旁觀感在之前提到的兩本書里也始終存在。對於這個群體,並非其中一員的導演和寫作者,除了描摩,確實很難更多設計。
這部影片的氣質,其實絕大部分來自於其中數量龐大的非職業演員,她們甚至連群眾演員都不是,而就是与片中身份完全相同的在上海這座大都市中頑強求生的阜陽阿姨。這樣的設置,對片中為數不多的幾個職業演員的狀態是巨大挑戰。幸好,兩個女演員的演技都是幾近完美,我甚至常常會忘記她們是秦海璐或者唐群。
唐群後來憑藉這個角色拿到了去年金馬獎最佳女配,她最後在回鄉的大客車上邊啃饅頭邊神情平靜地流眼淚的那個鏡頭真震撼,那是我第一次從華人演員的沒有錶情中看出那麼多複雜的情感。

我不知道六百里算不算遠,但是據說從上海到阜陽遠不止六百里。
我只覺得印在海報上的英文描述表達得遠勝中文:The moment of leaving was only the starting point of returning——離家即是歸鄉的起點。
可是,最深的鄉愁,卻是離開後,再無歸處。



到阜阳六百里(2011)

又名:Return Ticket

上映日期:2011-12-23(中国台湾)片长:89分钟

主演:秦海璐 唐群 李彬彬 沈羿铨 周益伦 

导演:邓勇星 编剧:杨南倩 Nan-Chian Yang/秦海璐 Hailu Qin/席然 Ran Xi/邓勇星 Yung-Shing Teng/葛文喆 Wen-zhe Ge

到阜阳六百里的影评

种树书
种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