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会让我有一种不满足。就算是大导演如侯孝贤,在进入历史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有一种小岛气象。《悲情城市》我是不太满意的,它让人摇头,遗憾。台湾电影的思考路径是从个人内部开始,像藤蔓一样将历史紧紧缠绕甚至绑在个人命运之上。在这一点上,台湾电影驾轻就熟,甚至都没有什么更新鲜的挑战了。这个视点固然很好,也很讨巧,它是一整套成熟的机制,不管是思考上的还是技术上的,但是不是缺了点刺激呢?

我期待的电影是能够摆荡于个人与历史发生关系的那个间性场域,那个空间。如果说个人是一个点,历史是一个点,那么要探讨的就是个人与历史之间的那条线,可以是直线(但很少情况是如此),大多数是弯弯的缠绕的曲线,像一窝乱头发那样。强调个人在历史之中那种无奈的沉浮,个人命运被历史牵制着走,为了彰明个人在历史之中不容置辩的主体性还有尊严,为了这种确实正当的还原,不管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式,台湾电影在这么多年的探索中是不是规避了太多历史途中的风景呢?我是说,这历史的风景确实是晦暗的,但风暴来临之前,个人有没有可能敞开怀抱?

我们大陆人从小接受的教育里有很好的一点,就是要有历史意识。我们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这么多年的规训下来,它确实成为我们看待事物的一个很重要的视点。历史意识是不是虚假的,或者说灌输给我们的意识形态,连同宏大叙事和对个人奋斗的怀疑,对历史整体性的那种信仰,这些东西是不是虚假的,这是可以讨论的另一个话题。但历史意识作为我们观物的一种方式,这个是真的,而且其实是宝贵的思想资源。大陆人探讨历史,就不完全从个人内部出发来谈,就算是《张思德》《沂蒙山六姐妹》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包裹着“正确”的意识形态,它处理的也还是个人进入历史的那个空间,个人如何与历史发生关系这样的问题。这两部电影的心态更平和,不急躁,和主流意识形态跳华尔兹,因为主流意识形态也遭遇挑战,也在变动,于是空间自然而然生成了,它驳杂的面貌需要细心的电影人一一去看个究竟。再比如我最喜欢的一部大陆电视剧《走向共和》,从甲午海战前夕(光绪如何在给慈禧过60大寿和锻炼北洋水师之间做出选择的那种摇摆和矛盾)开始讲起,一直到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当然把袁世凯之死作为共和得以完成的那个历史讫点,这个是值得再讨论的,是另一个问题),个人处在与历史发生关系的那个摇摆的空间中的暧昧、复杂和丰富的张力,表现得非常好。

台湾电影在处理历史的时候过于看重个人内部这一端,主体性的彰明是通过抗议历史而完成的。这抗议如此显明地出现在《悲情城市》里,但更高妙的方法则是融于日常生活之中。青春与成长,这是台湾电影最擅长挖掘的资源,个人在成长里无声地抗议着历史,一如《童年往事》里在眷村家庭长大的男孩(为什么不是女孩?)。显然主体性在历史之中受到了如此严重的摧残和戕害,所以它以一种消解主体性的方式来重构主体性在历史之中的价值。个人无法在历史之中延展开来,因为积怨太深了。

大陆也有相似的例子,比如田壮壮的《蓝风筝》。抗议哲学像是延续了80年代初伤痕文学的那条小路,个人的痛苦遭遇铺张了整个屏幕,那段历史同样显明的复杂性被遮蔽了。抗议,然后抗议失败,它要引发观者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戕害个人主体性的重新思考,它做到了,让我们同情、流泪、感同身受,并且把抗议的姿态也加诸于我们自身。我不怀疑这个思考路径的真诚,但我质疑它的维度。历史加诸于个人命运之上的力量,连同个人和历史之间的那种纷争和缠斗,它们如何在彼此关联的空间里展开,需要我们放平心态,审视自我,细水长流地去拨开那些迷雾般的细节,它需要相当的责任和担当。

田壮壮对历史的涉险过于“激流勇进”,他的探索显得粗糙,并且急于给出答案。这不是一个思考成熟的导演应该有的姿态。空间在《蓝风筝》里被压抑了,这是让我遗憾的地方。但最近有一部台湾电影却让我惊叹,看不出那种熟悉的可以辨认的小岛气象,而且处理的主题一向是大陆电影擅长的。这部出品于2011年,仅仅用18天就拍摄而成的小制作电影叫《到阜阳六百里》,导演原来是拍广告的,监制是侯孝贤(相关信息来自豆瓣电影)。它处理的是大陆人春节回家的问题,在外打工谋生的安徽阜阳人在上海的生存状态,他们身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那种困惑、挣扎、游离,摆荡的人际关系、交往生态,还有两代人之间难以化解的代沟(在电影中,两代人之间的互不理解以一种看似柔弱的张力稳稳地维持着)。他们脚不踏土地,也没法升入云端,他们游荡在空间之中的这种疏离的间性使得他们自我实现的道路成为一片暗刺丛生的荆棘林。历史就在此处发生,它变大或缩小,成为缠斗和干扰之地,它的开放生发无限可能。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那个状态,那个难以描摹和妄下判断的空无之所。这部电影的尝试应该得到中肯,时代与人、历史与现实之间那种紧张的交错,容许历史强力介入个人日常生活的那种傲慢,也安静地接受历史暂时的抽身而退。更有勇气的地方在于,它触摸到一个陌生的领域,一群陌生的人,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时代境况。这使我们肃然起敬,并重新唤起对有所担当的台湾电影,它们的责任和无辜的爱,它们的期待。

2014.1.7

到阜阳六百里(2011)

又名:Return Ticket

上映日期:2011-12-23(中国台湾)片长:89分钟

主演:秦海璐 唐群 李彬彬 沈羿铨 周益伦 

导演:邓勇星 编剧:杨南倩 Nan-Chian Yang/秦海璐 Hailu Qin/席然 Ran Xi/邓勇星 Yung-Shing Teng/葛文喆 Wen-zhe Ge

到阜阳六百里的影评

种树书
种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