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的台湾影迷曾告诉我,杨德昌的台北都市电影里,在《一一》之前,最出色的是《恐怖份子》和《海滩的一天》。我很幸运,大学时代就淘到了前者的盗版VCD,后者在互联网化的今天,竟很容易在百度上找到了。看《海滩的一天》的过程中,发现其影像表达方式不如《恐怖份子》那般丰富和目不暇接,因此略感失望。不过看完一遍后仔细回忆和品味,作为长片处女座,海滩一片表现的复杂和多元主题(女性独立,婚姻,都市对人的异化,信任与选择,传统的衰落、男性形象)就足以奠定杨德昌在华语电影史上的地位。

女性的成长和独立
女主角林佳莉(张艾嘉饰)生长在台湾南部一个父权森严的医师家庭里。曾留学日本的父亲在家里说一不二,母亲是温柔和善良的照顾者。在日式大屋的环境里,无处不在的门框和窗格明显带有限制、封闭意味,而反复出现的鸟笼形象隐喻了传统社会对女性,同时也是家长权威对佳森、佳莉的年轻一代的桎梏和囚禁。

表现青春期佳莉的第一个镜头就暗含了本片女性成长这一核心主题:看似柔弱、羞涩的她从一群健壮的棒球男生中间穿过,向佳森和其女友青青(胡茵梦饰)走去。后两者原本感情深厚,但佳森无法拒绝父亲包办的婚事。婚后佳森夫妻感情冷漠,生活如死灰般枯寂。目睹了哥哥的悲惨状况后,佳莉违背父亲的婚事安排,毅然赴台北与大学时代的恋人程伟德结婚,迈出了女性独立的第一步。

在急速商业化的台北,德伟成为工作狂人,在酒色应酬中宣泄,仍无法排解压力;安心做家庭主妇的佳莉却倍感空虚和孤独,与德伟的矛盾日益加深;包藏祸心的刘小慧趁虚而入,与德伟发开始了婚外情。夫妻不合的佳莉也面临着第三者的诱惑——林欣男友的朋友出现给佳莉带来了新鲜和寄托,但有良知的佳莉及时停止了这段危险的关系。佳莉台北的公寓在杨导的镜头里光线暗淡、色调压抑,隔断外界的大铁门、网格状的内部装饰——现代都市里的女人与在传统乡村一样,被当作笼中之鸟似的观赏玩物。

随着代表传统和专制的父亲死去,台南老家里象征牢笼的鸟笼终于空了。程德伟在海边渔港的失踪,让佳莉获得了重新思考人生的机会。佳森正当壮年患了肝癌很快去世。曾经依靠的三个男人去世之后,貌似无助的佳莉终于走向了女性独立——结尾经典的一幕,夕阳下,穿着干练的佳莉走向公司的办公室,她经济上已经独立。不过这种独立让人怀疑,作为公司(象征商业化的都市)的高管,佳莉的未来与德伟会有什么不同吗?

青青其也可以看作女性独立的代表,但是除了钢琴事业之外,青青似乎无所依托,一方面表明青青对西方文化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也隐隐暗示这将是佳莉的结局。

虽有佳莉和青青代表的独立现代女性形象,但女性在传统社会里的价值没有被否定。佳莉的母亲代表了值得肯定的传统东方女性。除了操劳家务和细心照顾两个孩子的成长,母亲以其上善若水的智慧解决家庭面临的危机:母亲发觉佳莉半夜逃离家门,但深知女儿心意而没有阻拦。父亲与诊所的女护士发生关系,母亲没有大哭大闹,而是不事声张地解决了问题。

和佳莉的独立勇敢相反,大学好友林欣一直想依靠男人生活,可偏偏她依靠的男人没一个值得信赖:大学里跟了阿财,可阿财是花花公子;傍了教授,结果教授已婚;跟了一个商人,可商人欠债之后一走了之,只留下了一个孩子;最后与一个比自己小七岁的摄影师住在一起,但年龄差距太大也不得不分手。

信任与选择
佳莉在反思和德伟的关系后,选择充分无保留的相信德伟,结果德伟的婚外情却一直持续,并且越陷越深,最后不知所终(很可能是在海边自杀,影片最后也没有交代),导致佳莉一下子失去了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柱。佳森的哥哥则是盲目相信父亲安排的婚姻与工作,放弃了真爱,诊所也被人遗忘,在不幸生活和艰难事业的双重煎熬下,英年早逝。人生不能盲目的相信任何人,应该在信任自己的判断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现代都市对人的异化
淳朴老实的德伟在市场竞争中身心俱疲,陷入婚外情。在封闭压抑的都市空间里无法呼吸的他最终在自由清新的大海边结束生命。刘小慧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性弱点(德伟和佳莉),不择手段的为自己谋取利益。对都市商业文化带来的道德困境和对人的异化在杨德昌电影里几乎是一贯的表达,恐怕只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没有涉及这个主题。

传统的衰败
年轻医生嫌弃林医生诊所设备老化,生活也不如城市方便,不愿意来诊所工作。随着林医生的去世,诊所就被人遗忘了。诊所衰败的过程正是台湾经济飞速发展的六七十年代,人口向台北等大城市集中,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乡下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家诊所衰败也就无可避免了。类似的主题在杨德昌的《恐怖分子》里也有深刻的表现。

男性形象
和柔弱却勇敢的佳莉相比,片中的男性形象都比较负面。佳莉的父亲严厉专横,粗暴干涉佳森的婚姻,毁了他一生的幸福,林医生自己的操守也有问题——强行和诊所的女护士发生性关系。佳森这个外表强壮的前棒球队队员,精神上却没那么坚强。他不敢反对父亲在婚姻和工作上的安排,放弃深爱的女人,忍受无爱的婚姻生活,事业每况愈下。他却只是自怨自艾,没有勇气做出改变;原本淳朴的德伟被都市异化迷失自我,不但背叛婚姻,还严重损害公司利益。似乎只有缺乏道德、野心勃勃的阿财才能在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商业文明里如鱼得水,这是无比的讽刺和真实。

杨德昌电影中诸多标志性手法在片中都有所体现——比如长镜头段落、复杂叙事、声画分离,环境中物件的隐喻或者象征,虽然还不如《恐怖分子》里那么娴熟和密集,但对于只拍过一部电视剧和一部短片的导演新手也足够“惊世骇俗”了。据说侯孝贤看了本片后受到启发,补拍了《冬冬的假期》里的一些镜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演员集合了“台湾新电影”的一票标志性人物,我认出来的就有侯孝贤、吴念真和小野,他们饰演老板阿财的同事。片中这些人在庆贺成立不久的公司拿下一个重要的大单,拍摄于1983年的《海滩的一天》又何尝不是“台湾新电影”的里程碑?

海滩的一天海灘的一天(1983)

又名:That Day, on the Beach

上映日期:1983-04-11(中国台湾) / 2017-07-14(中国台湾重映)片长:166分钟

主演:张艾嘉 胡因梦 徐明 毛学维 左鸣翔 颜凤娇 吴少刚 梅芳  

导演:杨德昌 编剧:杨德昌 Edward Yang/吴念真 Nien-Jen Wu

海滩的一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