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的问题在于,在句式这种高级的东西中,小津=周瑜而成濑=诸葛,似乎现实中反过来的,小津大约是日本电影第一巨匠,就算他是第二巨匠的话,第一也是沟口健二而不是黑泽明(比如Paul Wileman列举时候的顺序)。成濑则一直屈居第四巨匠。系统看过小津之后再去看成濑,发现不少可商榷的问题。

1、小津的默片是被高估了的,或者说是严重被高估了的。只需要比较一下这张碟里的两部片子就能看出来。《小人物加油吧》与《我出生了,但……》相比,同样是拼爹的故事,成濑的视听语言现代化程度远远高过小津。小津大约算是性格导演,票房口碑俱佳,风格又十分统一(尽管全看了之后发现这也是个神话)。《我出生了,但……》被视为小津默片的最高成就,但对比之下绝对相形见绌。
不过以成濑那么多的镜头和那么快的剪辑,观众会眼花吧。

2、再比较一下《不是血亲》与《开心地走吧》的开场戏,两场内容完全一样的戏,小津用了10分钟,成濑用了两分半。不是说短了就是好,而是从分镜、调度到剪辑,成濑高出太多。当然《不是血亲》在后,有进步也是正常的。

小津是到了有声片才真正NB起来的,《独生子》、《父亲在世时》到后来的几部无上经典,我一直觉得小津最好的片子是《麦秋》、《东京物语》、《晚春》。当然这里面有个东西叫小津神话,对于以上三部片子,小津的缓慢和刻板是非常合适的符合内容的形式。成濑片中语速比小津快,煽情比小津用力太多。《不是血亲》里推拉镜头都用滥了。当然这是个很有趣的电影史问题,我只想说在小津的风格被激赏的时候(主要是他的粉丝和评论者都大大地有名),这边还有些学者在讨论所谓的“成濑机位”和“成濑调子”。多看几部之后再写。

当年还在松竹的时候,成濑一直排在小津和清水宏之后,后来成濑跳槽。有声片时期以《母亲》获得极高的国际声誉,但是日后小津名声渐隆,成濑反倒需要在DVD时代被重新发现了。我自然是热爱小津的,但成濑也是值得仔细做一做的大师,巨匠二字绝不是虚名。

不是血亲生さぬ仲(1932)

又名:非血缘关系 / 不是血親 / No Blood Relation

上映日期:1932-12-16片长:94分钟

主演:奈良真養 筑波雪子 小島寿子 

导演:成濑巳喜男 编剧:野田高梧 Kôgo Noda

不是血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