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03-15

沉静如海:沉静如海

电影《沉静如海》中的德国上尉说,《圣母颂》是巴赫的作品中最为纯洁优美的一曲。

二战背景下,德国上尉和法国少女之间发生爱情,大概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真实,但也注定更悲凉吧。

不是所有的法西斯军人都像希特勒那样变态,或者像艾希曼那样冷酷。但是既然参与了战争,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个德国人原本是个音乐家,然而像许多普通德国男青年一样,蹬着嘎达作响的刺耳的马靴,踩到别人的土地上,成为最受痛恨的闯入者。

他每天尽可能安静地进出少女和爷爷的家;局促而彬彬有礼地站在书房门口道“祝你们晚安”;冬夜里他请求到壁炉前烤烤火的时候,紧张程度并不亚于被占领了家园的祖孙二人。他说他尊重热爱祖国的人们。但这些人们给他的唯一的回答,只有沉默。

少女每天骑车进城教犹太孩子弹钢琴,到城中心排队采购少得可怜的生活用品,到海边等老伯卖给她一天比一天少的小鱼。
她的车子被偷了,走路走得脚肿。
德国上尉的专车经过,他很诚恳地下来请她搭车,她沉默地起身,径直走开了。

还能怎么样呢?被毒化了大脑的法西斯官兵们和他辩论,把他看作多愁善感没有气概的异类;小城里的人们秘密组织抵抗,不管他自己心意如何,他已经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人。

少女最后一次在家里弹奏《圣母颂》,是德国上尉入住的第一个晚上。德国上尉的身影出现在书房门口的一刹那,圣洁平静的旋律就戛然而止了。

微妙的变化其实细想仍然是平淡无奇的故事。少女每夜仍然背对书房门而坐,但她不再紧张和愤恨。如果他回来晚了,她的表情会焦灼不安。他竟敢冒昧地掀开她封合的琴键盖,弹奏她曾经弹奏的旋律,她的嘴角却出现了一抹微笑。她趁他不在的时候进他的房间,摩挲他用的浴巾,看着他的信封里陌生女子的照片发呆,俯在他休息的床褥上感觉他的气息……

只是任凭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大概都不会对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抱有希望吧。

他的军官朋友们在车里等他下楼一起出发,他们一点都不知道,抵抗组织已经在车里安放了炸弹。家仇国恨坚定地阻住少女的喉舌,她不能也不会说出任何警告。但是德国上尉的马靴嗒嗒踏响楼梯的时候,她比他更快地冲下去,掀开书房里的琴键盖,用急促的旋律阻止他打开门。看到这儿我想起波兰犹太裔钢琴家艾丽丝佐默说过的一句话“音乐拯救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也用音乐拯救了一些人。”

少女反常的举动让德国上尉旋转门把的手静止了,他也许出于好奇和欣喜,转回来,想要继续把这激昂的曲子听下去。少女的眼睛却一直盯住他的眼睛,她的嘴唇无声地翕动,眼睛里的泪水使他迷惑。房外车上的军官们按喇叭,发动汽车,催他出门,炸弹爆炸了。
琴声停了,他明白了。

为此有人无可避免地被抓,她徒劳地找到他办公的地方。隔着拿刺刀抵挡人群的德国士兵,和激愤的法国百姓,他们两个都明白,谁也救不了谁。

最后一个场景,是德国上尉最后一次在沉默的爷孙俩面前倾诉自己无法对同胞说的话。他要奉命前去苏德战场了。也许会战死,也许会被冻死。如果不死,战后他大概也不会被允许再回到这座小城来了。他提着行李上了车,少女追了出来。她站在车边仍然无言以对,但当他打开车门走下来看着她的时候,她翕动的唇里终于吐出喑哑的一声:“再见……”

完了。



还是那个钢琴家艾丽丝佐默说过的,她说60年前她在集中营的音乐会上弹起舒伯特的《B大调奏鸣曲》时,多么希望希特勒也在听众中间,这样也许他就不会想杀戮了。
我记得在学校图书馆里不知什么书上,看到过希特勒的水彩画。很美的风景,恬淡辽远的风格。但是搁下画笔的希特勒还是在杀戮。

小人物的命运在历史的龙卷风里是不值一提的。但小人物的感情是龙卷风过后残留在荒地上的草种,微不足道,却又最可贵的。

沉静如海Le silence de la mer(2004)

又名:海的沉默 / The Silence of the Sea

上映日期:2004-10-25(法国)片长:93分钟

主演:朱莉·德拉姆 米歇尔·加拉布吕 托马斯·儒阿特 玛丽·布奈尔 

导演:皮埃尔·布特龙 编剧:安娜·吉亚菲利 Anne Giafferi/韦科尔 Vercors

沉静如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