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悠野Yuuno


微博上得知了黄齐耀先生,Tyrus Wong逝世的消息,以此为契机把小时候看过的《小鹿斑比(Bambi)》回顾了一遍。

受报道影响,影片一开始播cast表时便在注意,果然在BACKGROUNDS一栏,Tyrus Wong的名字出现在了前头很显眼的位置,但此外其他部分便再没看到了。考虑到当时美国歧视亚裔的社会环境,这也许已经相当了不得了吧。但不禁怀疑微博是否像其他很多人物报道一样夸大其词。

但随着影片的继续,发现黄老爷子真
真切切为电影本身做出了极大贡献。

如报道里提到的,《小鹿斑比》中出现了大量的自然场景。若按照之前《白雪公主》里那样以巴洛克风格事无巨细地绘制,工程量是极大的。而黄齐耀借鉴中国水墨画和宋代风景画的描绘手法,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还出色地表现出了森林的神韵。

确实。影片开头便是诸多动物从森林的各处赶来见证了斑比王子的降生。借动物的视角展示了森林的景象。弥漫着的雾气使森林看着更加朦胧,深浅不一的绿色色块营造出了草木的层次感,简单而传神地表现出了森林的感觉。
之后全片也沿用了这种手法。远处朦胧,近处以寥寥几笔勾勒出简洁细致的景致。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在打雷下雨时,镜头转移到了树干。树干以极为有力的黑色笔触大片涂抹,表现出了雨水把树干淋湿的光泽感。
看的时候就觉得似曾相识,然后才想到这种绘法不是在国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吗?这种独属于国画的写意风格在西方是很少见的啊。


再说说影片本身。

小时候看的时候并不觉得电影有多有趣,只对部分情节有印象,比如坠入爱河后周围的环境变成了云端、斑比穿行期间;之后与另一头公鹿决斗还有为躲避山火跳下瀑布等。

有些电影,长大后再看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小鹿斑比》便是这样。

首先,影片在短短的一小时十几分钟内讲述了斑比的成长。情节上紧促有逻辑,没浪费一分一秒在多余的事情上。同时用了大量交响乐和人声合唱表现气氛。乐器的声音和画面是同步的,颇具节奏感。不同的动作对应不同的乐器也很有趣。在成年斑比和伙伴们相继坠入爱河时响起的萨克斯带着些美国式的调侃,看到这里时忍不住笑出来了。

其次,人在电影里头从未露面,却显示出了对自然、对森林以及里面生物的极大破坏力。打破平静的枪声、还有伴随着射击地上出现的坑洞以及倒地的动物(斑比的妈妈、还有那只可怜的没克制住恐惧忍不住飞出去的野鸡)、隐隐燃烧给人不祥预感的炊烟、放出的一群恶狗,还有从营地蔓延至森林的漫天大火。火焰把天空染红,在湖中映下血色倒影。活下来的动物们渡河来到了湖中小岛,聚在一起看着残酷无情的火焰把他们的家园烧得一干二净。

最后,虽然经历了悲伤的事情,但电影却表现出了一个主题:生命轮回不息;尽管会经历悲伤,但美好与幸福终将到来。

电影的结尾,在动物们赶去祝贺斑比的孩子们时,有很多镜头给了烧焦树木上长出的嫩芽和花。尽管大火烧掉了一切,但在自然的轮回更新之下一切都会回到原来的样子。和开头相似的新生儿降生的一幕大概也是为了照应这个主题吧。

《小鹿斑比》真是一部很棒的作品。感谢制作的迪士尼公司和为电影付出的动画工作者们。

愿黄齐耀先生安息。

R.I.P.

(吐槽部分:小时候真不知道原来森林王子Great Prince居然是斑比他爸……😂因为这疏离感实在不像是父子啊还以为是导师呢。另外之前看过《狮子王》,想说迪士尼是有多喜欢玩青梅竹马的cp梗啊。辛巴和斑比都是对小时候的青梅竹马一见钟情……只能说是套路啊套路。哼。)<图片1>

小鹿斑比Bambi(1942)

又名:Walt Disney's Bambi

上映日期:1942-08-21(美国)片长:70分钟

主演:哈迪·奥尔布赖特 Stan Alexander Bobett 

导演:戴维·汉德 詹姆斯·阿尔格 塞缪尔·阿姆斯特朗 格雷厄姆·海德 比尔·罗伯茨 保罗·萨特菲尔德 诺曼·莱特 编剧:费利克斯·扎尔滕 Felix Salten/佩斯·皮尔斯 Perce Pearce/拉里·莫里 Larry Morey/弗农·斯托林斯 Vernon Stallings/Melvin Shaw

小鹿斑比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