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龙伟平
01 爱情的外衣,现实的底色
“向你靠近的瞬间,我已经过完了我的一生。”
原著小说开头这句话,似乎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底色和整体感觉。人在靠近爱情的时候,最能看到未来,也最能对未来充满希望。
电影里,白晓宇和王斤斤两人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分合纠缠,而这一切都源于白晓宇十九岁时在高考考场上,无意中看到了王斤斤的脸。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从高考考场,到大学校园,再到毕业进入社会。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
电影里,男主白晓宇喜欢画画和设计,女主王斤斤喜欢写小说,除此之外,他们俩都喜欢爱伦坡的小说。两个标准的文艺青年,因为爱好出奇一致,互相吸引走到了一起。恋爱时可以不考虑物质,两人在同一辆车上,背诵同一段文字,只要读一读诗歌和小说,似乎就能填饱肚子。
然而热恋结束,感情终归于平淡,从恋爱转入婚姻后,去掉文艺范的滤镜,也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奶粉辅导班”的各种烦扰。
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爱情是描绘给年轻人看的美好蓝图,而过来人才会懂,生活里的各种鸡毛蒜皮,才是爱情的真相。
只有穿越鸡毛蒜皮,才能抵达爱情的彼岸。
事实上,真正的爱情就藏在各种鸡毛蒜皮,畏畏缩缩的小事里。
02 真实的细节让爱情落地
跟一些小说改编电影的气质不同,《被我弄丢的你》是原著作者郑执亲自编剧改编,电影最后的呈现效果依然保留了小说里那种嘻嘻哈哈又一往情深的气质。
分开不是不爱了,而是生活充满了太多遗憾和阴差阳错,不过也正是因为遗憾,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和戏剧性。
电影里,白晓宇第一次在高考考场弄丢王斤斤是客观原因,可后面几次都是主观原因。
一个很现实的事情,十九岁在考场里的白晓宇,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么多年后,他会因为现实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王斤斤分开。这是白晓宇和王斤斤的经历,似乎也是现实生活里很多情侣的经历。
《被我弄丢的你》虽是爱情主线,但它并没有夸大爱情的作用,它展现了很多超出生活的浪漫剧情,但底色上还是很写实的,以至于观影过程中,我的代入感很强。
电影中有一段展现了男女主角在大城市工作中的种种经历,男主白晓宇因为眼睛疾病丢了设计师的工作,那种无可奈何的窘境真的非常触动人;而女主王斤斤辛辛苦苦写了几十万字的小说,拿去投稿却被五家出版社拒稿,这个情节戳到了多少文艺青年的心。残忍的现实,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正在经历的,没有金手指,只有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求职面试,工作奔波,失落难过,人来人往。电影里的他们和现实里的我们穿梭在各种灯红酒绿的热闹中,却依然感到无尽的孤独。
03 张婧仪or王斤斤?好的角色和演员会互相成全
不得不提的是,这部电影选角很好,是少有的符合原著小说角色形象的电影。
男女主檀健次和张婧仪的外形气质跟小说里的人物很贴。两人站在一起CP感很足,十分来戏,让人相信他们演的那个角色的故事真实发生过。
看完整部电影,最难忘的是张婧仪饰演的王斤斤,细腻生动,气质出众。
原著小说里王斤斤是一个性格独特,个人特质鲜明的角色。是这样描写王斤斤的长相 “白净利落,五官错落有致,轮廓线条感强,虽然不是倾国倾城的长相,但有让人看了就难以忘记的美丽”。
这些关键词跟张婧仪整个人的气质和外形都很搭,尤其是短发的时候,她往哪里一站,王斤斤似乎就走出来了,冲着白晓宇笑一笑,让人分不清现实和虚构。
在《被我弄丢的你》里,张婧仪的演技有很大进步。跟她过往饰演的“李安然”“凌一尧”“朱韵”“李一美”等偏乖乖女的角色不同,王斤斤这个角色更加有层次感,是“努力”“勇敢”“有追求”的“酷女孩”的代表。
气质和外貌是决定一个演员能否被观众记住的关键,张婧仪的长相很有辨识度,能经得起大银幕放大后苛刻的审视。
作为演员的张婧仪给人的感觉是外柔内刚,在电影里,她诠释的王斤斤生动突出,接地气,很难让人不喜欢。
从短发到长发,从眉上刘海到飒气的三七分大波浪,张婧仪很好的呈现了不同阶段的王斤斤,角色的变化和成长速度很快。
一直觉得,好的演员和好的角色是互相成全的,这样的经典角色案例有很多。虽然角色是虚拟的,但是演员却是真实的。角色的经历和情感,影响着演员的发挥。
在复杂的角色变化中,都需要演员用心去把握角色的层次变化。在这些方面,张婧仪表现得很好,我感觉王斤斤这个角色,也许会成为她的一个代表角色。
因为很强的可塑性,相信张婧仪未来可以塑造出更多性格独特,层次丰富的角色形象。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角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