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一直在和朋友讨论,他们感情的转折点在哪,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矛盾,怎么就过不下去了呢。再细细回味,其实这部电影里不能忽略的是不断刷新的时间,从23岁到28岁,五年时间,从恋爱到分开到和好。实际上,这部电影并不是讲恋爱中出现了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走向幸福,而是男女主在探寻,在成长,在和自己的内心和解。
他们因为理想道路不同选择分开,因为找到内心的安宁,选择重新在一起。很多人说这电影最后强行he,实际上我认为和好是必然的。首先,两个人内心的共鸣仍然在,其次,在合适的年纪,王斤斤终于能够回答白晓宇的那句话:你到底想要什么?白晓宇就是她的答案。王斤斤一直以为自己是厌恶平庸,追求叛逆的,她把和白晓宇的生活当成了平庸的代言词,白晓宇和理想不可兼得,所以她放弃了这段感情。可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她的内心不再锋锐,现实的蹉跎使她渐渐也明白了,鸟飞的再高,也需要树枝作为停留点,母亲,白晓宇,就是她的停留之所。她的理想在前,白晓宇在后,陪伴,鼓励,支持,这样的她才是完整的。
这段感情里的白晓宇一直是自卑的。王斤斤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却因为眼睛,不得不放弃热爱的画画。突然插进来的学长,让白晓宇不满,看似是在吃醋,实际上是内心自卑的具象表现。这就是他的理想,光鲜亮丽的画家,可惜,因为他的身体原因,因为他想娶王斤斤,给她更好的经济支持,他放弃了。他被生活重担压着,更被眼睛视力退化的阴影压着,他的不对劲就在于他的自卑又倔犟,以及对他的鸟儿越飞越高,好像脱离了自己生活的迷茫。不断的猜忌和犟着不开口,终于让他再次失去了王斤斤。最后,在夕阳里,他和自己和解了。夕阳很美,珍惜此刻。曾经拥有,既是永恒。白晓宇是平庸生活里的浪漫大师,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爱是平淡的,也是深刻的,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生活的答案。这段感情里,他是更爱的那个,也是一直在追的那个。
白晓宇和王斤斤的爱情从头到尾都是存在的,分开是因为彼此的不成熟,和好是因为彼此的成熟。在平淡的生活里经营爱情,可能就是生活的真谛,也是爱情的真谛。很多时候现实生活里的分手并不是因为不爱,而是没有在对的时间相遇,有的人选择换个时间换个人,而白晓宇和王斤斤选择了在彼此更成熟的时间再一次勇敢相爱,这一次,必然会有好的结局。
最后,记录一下喜欢的镜头和不喜欢的地方。最喜欢夕阳下白晓宇的眼睛,清澈,干净,空洞,有一种让人内心安宁的归宿感。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深刻的,但是某些表现手法实在是有些尬,有故作深沉文艺之嫌,实在不行改个名字也行,被我弄丢两次,强行点题让人难受。整个电影套着爱伦坡的外壳,企图形成首尾呼应,掀起高潮时刻。个人比较喜欢酒吧里两个人在熙攘人群里的对话的桥段,讨厌出租车里背诗的桥段,对于后面王斤斤穿婚纱出现的场景一半一半,因为很美很惊艳,但也因为一下子就能猜到所以没什么惊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