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后劲真的很大,也许是因为太过贴近我们的生活。
这是对电影故事的评价。
故事从2010年开始。两个喜欢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学生,因为高考的一些小“摩擦”初识,一张被撞翻的桌子,一张被错划的答题卡,一个莽撞的少年,一个特别的女孩,一个偶然又并不偶然的对视,让他们擦出了火花,产生了少年内心的悸动。但这个火花,在以后的四年都未曾有机会发展成火焰,他们,都被彼此弄丢了。
但命运,是有逻辑的。
他们找到了彼此,成为彼此想要的生活。相逢后的白晓宇和王斤斤,灵魂契合,一见钟情,这时是两个理想主义者的相遇相知相识,似乎一切都发展的如此合理和理所应当,那年少年深藏于内心的恋慕终得见天日,四年的火花终是成为了火焰。
可是,命运,似乎又是没有逻辑的。
火焰虽明亮温暖,却又灼烧着周围的一切事物。生活亦然,它又怎会如此顺利,生理的疾病,工作的不顺,闺蜜的劝告……生活的琐事越来越多,都在压垮着两位理想主义者。他们迫于生活,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所谓“平庸”的生活,分歧也越来越多。
一个为了爱,为了女友的理想,甘愿留在原地,守护着他所拥有的、所爱的一切,“你大胆去做,家里这边有我”。加上眼睛的先天性疾病,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设计理想,守护他想要的两个人的生活。一个不肯两个人放弃理想,不理解对方干无关于理想的工作。两人的争吵一触即发,是因为没带钥匙吗,也许是,也许不是。这段争吵不可避免,无法避免,这是两人积累许久的不满与矛盾,是两人越发感觉变远的距离感,是两人缺少沟通和理解的冲突,是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摩擦。 从一人一句的互怼,到愈发激烈地、不顾对方地、用尽全力地同时嘶吼痛骂,真的很真实,看的也很带感,这就是生活中的真实的争吵。
他们有错吗,有,又没有。也许有人觉得他们吵的莫名其妙,但这就是现实,理想和生活的冲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披着浪漫皮永不停歇的现实唯物主义艺术人和披着安于现状的皮将浪漫贯彻到底的浪漫主义者”的冲突。
“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你说我们过得是平庸的生活吗”,他们的爱情被生活重重打压,一个“走的太快”,一个“留在原地”,就像那趟列车与那辆火车的擦肩而过,他们,愈行愈远,要再次弄丢彼此了吗?他们最后的默契,难道是错过吗?
但他们最后和好了,在他们共同的浪漫主义之中。他们的相识从这里开始,在这里定格。他们的爱情,深藏于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之中。
所以,命运有逻辑吗?
有或没有,又有何妨呢?也许爱情和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只管在爱情里好好生活,在生活里好好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