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时,我们到底是找性格三观都契合的对象,还是该找性格三观互补的对象?在点个安格斯牛肉堡都会引起网络热议的当下,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前者,想要找个消费观点个人爱好都一致的伴侣。
电影《被我弄丢的你》中,白晓宇和王斤斤的爱情,起源于审美和爱好的完全一致。他们都喜欢爱伦坡的小说,沉迷于哥特世界无法自拔,白晓宇喜欢画画,职业是设计师,王斤斤爱好文学,在工作之余一直努力创作小说。认真说起来,这是两个文青在命运的推手和灵魂的骚动谈的一场浪漫至死的爱情。从高考考场上的惊鸿一瞥,到酒吧里两人心照不宣地用爱伦坡的小说名对暗号,他们之间的契合,外人水泼不进,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们四目相对,就能自成一个小世界。
这份美好,源自于契合,也源自于文艺作品的浪漫光环,在浪漫的粉红滤镜中,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也活成了文艺作品的模样。
在电影中,白晓宇曾反复念叨过一句爱伦坡的名言——“命运是有逻辑的”。他相信,与王斤斤的重逢是命运的指引,他们的相爱是宇宙力量的推动,是命中注定。宿命感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我们将爱情升华,带来心理上的安抚和满足,它的坏处也很明显,过于相信一切都是老天的旨意,渐渐就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遇到事情时软弱被动。
在恋人身上寻找相似之处,相信找到了灵魂的另一半圆,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这是一种幼稚的,脆弱的,自恋的爱情。他们爱的不是真实的对方,而是在对方身上所看到的自己的影子。
热恋的激情可以蒙蔽人的眼睛,忽略自己不想看到的一切,但是爱情是有保鲜期的,经过了一开始的甜蜜,生活开始显现出它的獠牙。
文艺青年的堡垒在书籍和电影里,可是肉身寄存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白晓宇因为眼疾失去设计师的工作,王斤斤写了二十万字的小说接连被五家出版社拒稿,生活的残忍在于它没有奇迹,没有公平。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这对小情侣的生活重心由文学艺术转移到充满铜臭的谋生。白晓宇精心为王斤斤设计了爱伦坡主题的密室逃脱,把她的小说珍重地做成了独一无二的书,可是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王斤斤根本不想玩游戏,他花费的心血不但没有得到女友的夸奖,反而带来了冷战的开始。在忙碌和焦虑之中,他们的感情渐渐降温,待到渐行渐远,才赫然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两个人喜欢同一个作家,看同样的电影,听同样的歌曲,就能成为好朋友,或是成为灵魂伴侣。这是文艺青年天真的幻想。喜欢一种精神食粮,其实并不比喜欢一道菜肴高贵,重点从来不是你们喜欢什么,不是欲望的表达与满足,而是这个人本身,在刨除了物质和精神镶嵌在他身上的标签之后,他还剩下点什么东西?而那个东西,能不能够吸引你拿自己冒险?爱情的激情消退之后,是平庸生活沉重的柴米油盐,在刨去所有光环与优点之外,你能不能够忍受他身上的缺点?
女性总是更为敏感的。在白晓宇毫无察觉,高高兴兴准备求婚的时候,王斤斤已经发现了真相,刨除文艺作品的浪漫光环之后,他们完全是两类人。
白晓宇出身于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他不缺爱,也没有物质上的野心,他对生活的所有理想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世俗快乐。而王斤斤则相反,她出身于单亲家庭,母亲控制欲超强,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之下,她既渴望爱,又因怕受伤害回避爱,安稳的生活根本不能让她满足,在物质和精神长期的匮乏之下,她的人生目标是追逐没有尽头的星辰大海。
王斤斤和白晓宇因为性格三观的不同,事业上的差距越拉越大,两人的步调乱了之后,怨怼就产生了。因为自卑,因为男人的醋意,当穿着朴素的白晓宇挤地铁来到约会地点后,看着玻璃窗内与名流们谈笑风生的女友,他选择了转身离去;因为自尊,因为内心的恐惧,王斤斤明明舍不得白晓宇离开,却始终不肯说出挽留的话,宁愿和他若无其事的玩剧本杀,也不愿意先开口。两人都拉不下脸认输,都不愿意妥协,结果只能是远离。
在北京的第一场雪里,这对曾经的宿命爱人走到了分手边缘,在走廊里的争吵更是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在两人中间划上明晃晃的一道裂痕。
张爱玲说过,爱一个人,会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这里的低其实不是姿态的低,而是说,会主动卸掉身上的铠甲,放弃一切自尊骄傲和恐惧,用全然坦诚的内心去面对爱人。很可惜,两地分隔的白晓宇和王斤斤做不到。他们是相爱的,但这份爱是虚弱的,从文艺世界进入现实就开始触礁,除了一层浅薄的浪漫,并没有长出实质性的根须。
电影里的服化道,其实一直在偷偷告诉我们,这对小情侣的差异,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就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檀健次饰演的白晓宇,总是穿着体恤和格子衬衣,浑身散发出一股社畜的味儿。他脸上憨厚的笑容,温吞的语气,进一步加深了白晓宇性格中的软弱。张婧仪给我的印象,还是风犬少年里的那个乖乖女学霸,没想到她出演叛逆少女,不仅不违和,还给了我惊喜。顶着齐刘海波波头吸烟的王斤斤,半是清纯脆弱,半是桀骜不驯,两种气质糅合到一起,恰到好处展现出回避型人格的矛盾。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桥段,是白晓宇生日的当天的错过。当白晓宇鼓起勇气,想要给王斤斤一个惊喜,也想给冷战一次破冰的机会,坐着运送道具的汽车赶回北京时,同样想法的王斤斤坐着火车来到了海城。这次错过粉碎了白晓宇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宿命根本没有逻辑,他想要步调一致的默契,而默契带来的是错过和远离。只有抛弃所有浪漫的光环,才能看清感情的本质,想要真正拥抱爱情,必须先破除幻想。
白晓宇在挫败的沮丧中,看清了婚姻的真谛——婚姻不是灯光下的钻戒和玫瑰,是恒久的忍耐,是密密麻麻的伤害,是守护的孤独与无助。因为爱,白晓宇选择放手,松开风筝线,让王斤斤不受束缚朝着梦想前进,这是成全,更是成熟。
在电影的结局,王斤斤选择去海城找白晓宇,不是出于同情,也不是退而求其次的妥协,而是她终于成熟了,能够成全爱情。现在的她,能够接受不完美的白晓宇,有能力承受爱人可能会失明的未来,他们能够从风花雪月走进残酷的成人世界了。
当白晓宇和王斤斤在丽姬娅主题的密室内相拥在一起的那一刻,他们拥抱的不再是浪漫,而是残缺的自己,是沉重的责任。但是我相信,现在的他们,应该会走的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