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爱情片免不了两个词,虚浮、臆想。
《被我弄丢的你》简直是完美诠释的例子,如果把片中的爱伦·坡换成大冰,那将绝杀,电影内外都将实现一种升华,阿弥陀佛么么哒。
理解了大冰文学为什么有人买单就能知道《被我弄丢的你》为什么有市场了。
故事仿佛发生在大冰的小屋,一对小情侣听大冰唱了首民谣就哭的稀里哗啦,开始脑补一出大冰的书名,种种故作姿态上演,生硬又尴尬。
先是《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爱的死去活来,紧接着泪腺决堤,互道《保重》,最后拥抱在一起,一个说《你坏》,一个说《我不》,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好吗?好的》。
剧情虚无缥缈,全片尽是槽点,郭敬明好歹还有个画面凑合看。
他们这连什么都没有,小四为何近来又被推崇了?因为同行的衬托,国产爱情片总会以各种辣眼睛来刷新下限。
编剧眼中的叛逆少女一定得是穿着特立独行,行为标新立异,思想大胆主动,原生家庭分裂,自己与世界为敌,爱情一定要伤痛,最后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演员有没有演出来这种感觉暂且不谈,把电影从头到尾都做成了表面符号也就罢了。
可恨的是这部片子没有半点东西是自己的,都在重复过去的伤痛文学,拍烂的北漂爱情故事,太像《后来的我们》变异版和《花束般的恋爱》汉化版。
这些编剧们写不了寻常的生活,也不懂如何勾勒青春,只知道设置各种巧合离奇,让文本充满刻意的算计。
导演和编剧或许也知道青春他们整不了,所以开篇没多久就离开了校园转入了工作、爱情的场景,这是一种聪明的电影解法。
可进入到成人社会,影片却在玩一些自我感动的老土把戏。
什么十个数之内他回头,我就抱他,以及她为什么不喊我一声,这种古偶剧都拍腻的桥段,情绪推动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导演似乎隔着银幕在说:“看啊,爱伦·坡,多哥特,多浪漫啊,你们文艺小青年还不赶紧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悲伤逆流成河。”
殊不知,演员为戏内痛哭流涕,观众在戏外如坐针毡,那种做作感太尬,你的左手是倒影、年华,我们的右手是捶胸顿足。
整不了王家卫旁白的男女情事+文艺范儿就不要读一大段台词,非但不能感动观众,反而会暴露演员台词功底不济的毛病。
你以为光有这问题,那就小看它了。
片中看不出白晓宇和王斤斤的感情很真,爱的很深,情感失真了,跟《燃冬》一般,看似文青又文艺,实则如鲠在喉。
檀健次、张婧仪演的像男女朋友的痕迹很重,无法让观众代入,让人确信,所有情绪就像ppt一样到点就过,走流水账。
相爱前后的细节没有,当代都市男女的生活、恋爱场景没有。
仅有一场叫人无语的吃火锅前的剧本杀,檀健次和张婧仪你一言我一语,演技差劲一览无余,情节设计支离破碎。
导演可能也看出来这样做不足以让观众共情,于是又依赖旁白把拍不好的剧情全部念出来,再加上聚散离合的虐,可我们都知道这很假。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圈内的这些人没生活。
想象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高才华支撑就如白开水,自以为滚烫了就能温暖观众,但忘了冷却后依然是白开水。
电影毫无亮点,无趣乏味,幸好没有刺耳的音乐,画面也不是那么明亮,对于助眠有天然的优势,算是本片为数不多的长处。
在一片差之下,张婧仪的演技更差,与檀健次的吵架对手戏竟然被单方面碾压。
檀健次好歹能把台词说清楚,张婧仪明显接不住,还含糊不清,若没有字幕,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作为周迅和陈坤公司的艺人,又有山下学堂这个号称推动演员终身学习,为演员输送文化养分的殿堂,真不知学堂教了什么,张婧仪又学到了什么。
入行多年,在表演时还是没改掉她下意识的习惯,如噘嘴、歪头,傲娇的神情,不管演绎什么角色都是这个样子,导致角色难以共振,如果再无长进,单凭一张脸红不了多久。
当然,与内容、演技都差相比,更为恐怖的是时长有112分钟。
导演韩琰是张一白的徒弟,跟他师傅如出一辙,拍《风犬少年的天空》很好看,转头拍《燃野少年的天空》很难看。
《被我弄丢的你》延续了他们师门的风格,112分钟的电影不如莫文蔚4分11秒的主题曲,拜托以后不要再拍这种烂俗的爱情片来污染观众的眼睛了好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