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安迪不能代表大多数人,并不是说她的经历不具有参考性。相反的,对于刚入职场的人来说这部电影真的再适合不过。
纵观全剧,可以说从头到尾安迪都没有真正爱上过时尚,当面对不喜欢的工作时,她一开始表现出类似“摆烂”的状态,《天桥》只是一个跳板,只要撑过一年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她企图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忍受过这段所谓的“过渡期”,与此同时完全丢失了自己那份引以为傲的聪明、自信和稳定的情绪。相信这一定是很多人工作的状态,不喜欢但为了赚钱不得不低头,想摆烂但又没有完全摆,浑浑噩噩。
不一样的是安迪的确拥有很多人没有的“聪明”,这也正是她能进到这个众多女孩挤破了头都想进来的地方的原因。被“女魔头”上司重重打压后激起的不是软弱与退却,而是重燃的斗志与好胜心。即使面对不喜欢的工作依然能做到百分百完美,比任何人都要好,这是聪明人的反击与宣战。安迪与大部分人不同的便是,只要她想,她便可以完全掌握工作的主导权,格格不入但能被破格录取,不被看好但凭借实力被另眼相看,甚至可以在如鱼得水时,潇洒离开,另辟新路;而大多数人却是被工作压抑着推搡着,在反复的叹息中不断消磨着自我存在。
作为一个曾经的小镇做题家很难说自己不是“大多数”中的一个,可以说我是在一段又一段无止境的“过渡期”里熬过来的。所谓的“高考完就轻松了”“大四就轻松了”“工作后就轻松了”,这些经久不衰的洗脑话术成了漫长时间里匍匐前进的精神支撑。为什么羡慕安迪,当然她的聪明、抗压、亲和力等等是一方面,那是她的资本;但更多的是她始终都明白自己心之所向,热爱与梦想的火光永远都无比清晰地指引着她的方向,那是她的精神支柱。
但愿每个“大多数”也都能找到自己的火光,即使没有把它摆到台面上供世人见证,仅仅是把它放在心里可能也足以慰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