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1-25

摩天大楼:消失的楼层

看完《摩天大楼》第一感觉是混乱,本片线索虽然很明朗,但是表现主义的元素让人感觉有些晕眩。总的来说,晕眩的感觉让人体悟人性的扭曲,而扭曲之中既掺杂着虚妄,更有一丝幻灭。恰如余秋雨所说:“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而我能想到的标题便是“消失的楼层”。
<图片1>
说实话《摩天大楼》的受众群体很窄,夺目的不是改编自“世界末日小说大师”的同名小说,而是《夜班经理》的主演,甚至有人说,一部片子下来能看到抖森的“裸照”也很是值得。确实,抖森既是实力派,又是小白脸,富有质感的身材,夸张点说一个眼神就能杀死一群女粉丝,但《摩天大楼》的晦涩让观影者有些烧脑,看过很多评论,大体表示看不懂,所以在我看来《摩天大楼》又是影视圈的又一股清流,不求受众,主体选择,这种感觉于我而言又正好。
<图片2>
本片伏笔比较多,比较明显的有两处,抖森刚搬到摩天大楼,以及医院那位女性质询的话。关于前者,抖森的态度已然凸显,他虽然不排除现代化的生活,但是那股怅然若失的质疑存留在心底,这是本片给我的第一次迷失感,抖森抽着烟,靠在墙边孤独的看着满屋的箱子;关于后者,也很明朗,那位女性对抖森说“就你没做决定了”,虽然影片始终没有揭示,但是在当时“精神科”医生似乎都想着另外的出路,观之影片最后也有一样的感觉,“精神科”像是一个守望者,不过“守望者”也在时代的诟病中变的“病态”,这便是摩天大楼给予观影者最初的思考。
<图片3>
抖森这个人挺有意思,在分为三个阶级的摩天大楼里,既可以在底层中生活,又能触及高层人士的情感,抖森在本片中的定位是一个见证者,见证阶级的融合与矛盾,见证底层与高处无可阻挡的血肉冲突。但是事实证明,抖森无法调和这些矛盾,就像当初设计这座大楼的人一样,一切都是虚妄。
<图片4>
《摩天大楼》和《雪国列车》一样都是都市生活的写照,区别在于一个纵向刻画,一个横向切入。两部片子组合在一起,更能让人体会其间,所谓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已然是这种生活的不二法门。三个阶级,公用同一种资源,不存在高低贵贱,唯有隐忍,疯狂才能在午夜倾听歌声,而弱者只能跳楼,割腕,自暴自弃,这就是本片有意思的地方,阶级分的那么明白,却也不那么明白。
<图片5>
另外,《摩天大楼》又有一丝《鸟人》
的余味。当所有的梦想都陨灭之时,理想都消失殆尽,只能苟且的在这生活中浅放自己的灵魂,但抖森不同,他不觉得这就是人生的终结,反而在终点处寻找到生活的张力,在现存的精神状态下开启新的“party”。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摩天大楼》余味尚存,叙事不缓不慢,节奏张弛有力,让我对于表现主义的电影有了新的期待。而对于本片“消失的楼层”一题,我想便是“那彼岸有关一种生命的哲学,这种魅力总是伴随着毁灭。”

摩天大楼High-Rise(2015)

又名:魔天豪廷(港) / 摩天楼(台) / 高楼大厦 / 极乐摩天楼

上映日期:2015-09-13(多伦多电影节) / 2016-03-18(英国)片长:119分钟

主演:汤姆·希德勒斯顿 杰瑞米·艾恩斯 西耶娜·米勒 伊丽莎白·莫 

导演:本·维特利 编剧:J·G·巴拉德 J.G. Ballard/艾米·强姆 Amy Jump

摩天大楼的影评

GTT
GTT • 别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