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生缝寸尺心》勾起来很多关于日本感觉的记忆。
对日本最初的认知是从日本人做事的态度开始——一方面小时候便知道了这是一个非常挑剔的民族,会要求分秒不差的合同交期,会一件一件检查货物商品,发现最不起眼地方的瑕疵然后要求返工甚至赔偿;另一方面又被爸妈拿回来日本客户来访时带来的点心所惊艳,每一个看起来都花了心思制作设计,即使当时年纪很小,充满和风的包装和点心本身精致的味道,也都觉得要毕恭毕敬坐好,专心品尝才对得起做点心的人投入在里面的心意。
第一次去日本,出发前夕问妈妈去的城市叫什么,她说京都,(无知的)我就百度了一下,除了知道了这是从前日本的首都,知道它很古老,被科普着读了川端康成,但除了千重子和紫丁地花的名字之外也没有更多具体印象。直到被梅雨季节闷热潮湿的空气包裹,真真切切抚摸过了川端的渡月桥,紫阳花簇拥在视线所及的各个角落里,站在古老寺庙里笔直笔直的参天大树下,知道了深山里真的存在着代代相传的料理亭,才触角完全打开地去真真切切了解到人与生活的不同形态,切实体会到细致与传承的价值。
从《编舟记》,《料理仙姬》,《寿司之神》,再到今天看的《生缝寸尺心》,这些关于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电影,描绘的日本那群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和全球化免疫的匠人们,专心,细致,用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一切一煮,身体力行保护着对于“独特”与“用心”的信仰,延缓与时代趋同的步调。从前看过一篇什么文章说(好像是)制作木器的学徒,进门需要斩断所有跟外界的联系,决定开始了就是把一生奉献给这门手艺了。看到这样的故事每次都不胜唏嘘,一方面佩服尊敬这些专心致志的人,一方面反问着自己深还是广的取舍和平衡——舍不得放弃大千世界的精彩,也就体会不到一生做精一件事的专心。
喜欢手作的东西,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喜欢人,而手工业的珍贵大概恰恰就在于,优秀的手作者们似乎都放了一部分自己进去,每个细节,即便是瑕疵都值得仔细端详,独特地融合在切切实实的物件里,成为它们温度的一部分,让使用的人也感受分享到同样的喜悦跟特别。而讲回《生缝寸尺心》,流水线制造着趋同的时尚,看一眼就猜到大体标配,这个女生走的是日系路线,那个姑娘喜欢的是帅气的皮裤皮衣。手作的衣服的珍贵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非要归类一个什么风格,难以定义,就像你自己。

生缝寸尺心繕い裁つ人(2015)

又名:裁缝师的美丽人生(台) / 裁缝 / Tsukuroi tatsu hito / A Stitch of Life

上映日期:2015-01-31(日本)片长:104分钟

主演:中谷美纪 三浦贵大 片桐入 黑木华 杉咲花 中尾美枝 伊武雅 

导演:三岛有纪子 编剧:池辺葵(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