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剑王朝》以后,一直很怕看到很喜欢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这些编剧是真的差。唯一十分的就是《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可惜第三季腰斩了,过不了广电总局的关。但都市类小说和修仙是两码事,修仙本就是虚构,那为何就不能尊重一下原著,难道尊重原著是一种罪?
其实最主要的是电视剧里的女性角色选得太差了,没一个符合书中的描写,尤其是青衣。
推荐书友去看一下这本获得十年最佳网文的作品尘缘。下面是我的书评。
1.
看完尘缘后,有一种很久不曾遇到的失落,有一点想表达想呐喊的冲动,有一些想崇拜作者的念头,还有许多对情的感动。《尘缘》以后,其他仙侠类书籍还能看吗?舍不得看完,又不得不看完,与书虫而言,是痛并快乐着。
烟雨江南的《尘缘》从仓央嘉措的诗歌开始说起,我便顺从之,也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开始说一说尘缘的情。
众所周知,达赖和班禅,是西藏佛教格鲁派两大并列的宗教领袖。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生只为情所惑,视权力地位如粪土,居然连康熙皇帝、拉藏汗、蒙古王公三番五次警告都置之不理,宁肯放弃达赖尊位,绝不向皇帝王公退让,为的就是唱出他心里最真最纯的情歌。
而达赖的转世,亦如吟风和顾清的转世一般,百世过去,事过境迁,最终两人在无定天河畔,向左走和向右走。或许吟风对顾清是有爱情的,否则也不会在最后一怒为红颜,斩杀仙使,断送仙缘。但顾清的人如风一般,让人难以捉摸。
我想顾清并不爱吟风,或许是爱纪若尘的,但会因为“我负过他一次,便不会负他的第二次”这点尘缘,而放弃仙缘么?然而为何顾清在最后也不愿与纪若尘见面呢?后来我看见仓央嘉措的一首诗,略有所感,全诗如下:
《见与不见》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张殷殷给我的感觉一直是狠辣的,果敢的,对爱情,对自己,都如此。当她用顾清的古剑划破指尖,即使知道剑上附有仙术斩缘,仍然那么义无反顾;当她用父亲的剑自刎,去为纪若尘找回失去的和自己在一起的记忆,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勇敢,让我动容。
虽然青衣是取女娲的血脉造出的,而且是依照顾清的样子,但是青衣给我的感觉和顾清很不同,顾清是无视一切的冷,而青衣一直是外柔内刚的,但是未料到她对于爱情的追求较之张殷殷,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惊讶。为了爱情,修习《轮回》,放弃他人眼中的大道,其实是因为她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天道,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爱人,便是她的道。当青衣缠上那条火龙,我忽然想起她刚遇到纪若尘的时候,是纪若尘不顾一切的保护她,也忽然明白,她修习《轮回》后的一切变化,只为了今天。
“这又不是他,我的那个他啊,还躺在山上呢。”不知道为什么,我老是在想象这段青衣和张殷殷的讨论,青衣的脸上究竟是什么表情?
2.
在《尘缘》开始的时候,紫微便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领袖正道,傲视群雄?这于我宗有何意义?”作为正道三大脊梁之一的道德宗掌教,修为天下第一,却没有称霸的心,虽然追求的是大道、天道,但是他更希望的是宗内的和睦,友爱。表面上紫微是淡漠的,打扮朴素到极致,头发随便扎起,身上没有任何装饰品,连衣服上也不要任何纹饰,然而“拼着不要这身道果,也要尽歼来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紫微一出,一剑斩去三万天兵,九瓣仙莲的道心和道行,即便是在巡天真君中法力第一的禹狁也不敢和紫微相斗,而是勾掉了紫微的仙籍,让他从此烟消云散。
紫微的这种死法让人很难接受,这让我想起了孔雀翎这种暗器,所有人都怕孔雀翎,却又没有人见过它的威力。紫微的那一剑,绚烂而美丽,盛放过后却是凋零。
同为掌教,或许云中金山是知道紫微底细的,所以在道德宗落难的时候,云中金山依旧中立,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哪怕顾清即将飞升,也毅然与其断绝关系。可见云中金山的原则,重诺而轻利。我曾试图猜测云中金山闭关的方式——钓鱼,有何深意?在全书最后,云中金山从钓起的那只鱼眼中看见了修罗塔,他也是知道修罗塔的,于是便立刻前往道德宗进行救援(或者也可说是送死),但他仍旧打扮的如土财主一般,金光闪闪的铠甲,金光闪闪的大锤。或许他钓鱼是从黄泉或地府中钓上来的?九幽的话,我不认为他有这个实力。
至于青墟宫掌教虚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最终连根据地都丢掉了,“谪仙并不是万能的,哪怕是陆上真仙的修为。”不知道虚玄在多少年以后,脑中会想起这样的话来。
九幽传人纪若尘。从店小二到伪装谪仙,到后来故意让顾清杀死,然后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自嘲道:“谨小慎微。”我认为这四个字并不足够,他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若只是谨小慎微,怕也是活不长久的。文章一开始,掌柜夫妇就已经训练纪若尘成为特级演员,教他如何认识肥羊,然后如何一击必杀,为了生存,纪若尘做到了。可见,“怕死”这二字在纪若尘的字典里,是存在的。后来被抢上道德宗,为了生存,纪若尘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只为证明自己像个谪仙,但是即使他成为整个道德宗最用功最努力的人,修道的速度依然难以赶上宗内天才姬冰仙。后来顾清出现,又加重了纪若尘心中的惊恐。直到落水河畔,吟风出现,定要杀掉纪若尘,他憋了这么长的一口气,终于吐了出来。于是他告诉张殷殷,“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谪仙。”这种深到骨髓的辛酸,让我差点掉下泪来。
纪若尘对顾清,或许就像徐子陵对师妃暄一样,是一种不敢亵渎的爱。干脆当做一场梦吧,只要自己永远不会醒来。然而百世轮回是需要结果的,所以吟风再次出现,梦便醒了。当时的对话很有意思。
顾清慢慢俯身,轻轻以手拭去纪若尘脸上的烟火灰迹,又解开他前襟,凝望着那方静静躺在他胸口的青石。
“这一世的因果,其实万年之前就已经注定……”
“我已经忘了。”看着纪若尘如往昔一样的微笑,顾清的手逐渐变得僵硬。她突然一把扯下青石,一张口将青石吞下,然后冲天而去。
纪若尘仅凭这一句面带微笑的“我已经忘了”,在今世便可得到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真的忘了,又为何在想起吟风时,心中会痛;真的忘了,又为何要故意死在顾清的剑下。是忘了仙缘和尘缘的差别,还是忘了身份,忘了生死,或许,纪若尘忘记的只是,这一切只是一场梦,而梦醒以后,梦中的人和事,便随风而去了。
3.
所谓轮回,从词义上讲,周而复始,无有穷尽。佛家所说的六道轮回,不外如此,我个人认为,轮回就是一个圆罢了。
所以有人觉得,尘缘应成全顾清和纪若尘,但恰恰相反,顾清本不属于任何人,正如师妃暄也不属于徐子陵一样。单看顾清的出场:“她不论是坐着,还是立着,都淡淡定定的,似乎世间任何事物都无法使她动心一样。顾清未如石矶剑走偏锋的妖丽,也不是含烟那有若万千水波的诱惑,更非是天狐倾倒众生的媚。但她自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甚至于会让人觉得美丽并不适合于用来形容她的容貌,无论立于谁的旁边,她都不会被对方的容姿所掩盖。”这是种什么气质呢?很难想象得出,我只能肤浅地想,物极必反,定是顾清美到了一种极致,所以剩下的只有平淡。而百世的轮回,她已经见过尘世间种种,终究是要回到天上去的,她毕竟不属于这尘世间。
我宁愿这尘缘属于青衣和纪若尘,属于张殷殷和纪若尘。有时候太美的东西,是不能去占有的,只适合仰望而已。
纪若尘在仓野重生,击败贪狼星君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只需这一世就以足够,还要什么后世。”所以他断了自己的退路,毁了自己的轮回、福报甚至前世的种种记忆。一个战战兢兢的凡人,突然变得如此洒脱,如此开怀,我个人是感到欢喜的。
青衣修炼的功法叫《轮回》。在修炼完成的时候,妙隐曾出现与之对话。原来《轮回》便是将青衣的生生世世所生出的因果大力转化给自己,青衣已有半神之躯,但她也断了轮回,斩了因果,只换得这一世而已。
吟风在山顶与顾清交谈时,曾不解,“我想不明白,百世轮回和一世情缘孰轻孰重?”而山的另一边,纪若尘和青衣,早已给出了答案。
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在沙漠上对至尊宝说过:“就像飞蛾一样,明知道会受伤,还是要扑到火上。”所以当青衣缠住那条火龙,与之同归于尽得时候,纪若尘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也震撼了我。
那时候,青衣第一次与纪若尘相遇,若不经风的样子。
那时候,千杯不醉的青衣在纪若尘的婚宴上醉倒了。
那时候,青衣割破手指,求得《轮回》。
那时候,青衣从无尽海走出,并没有去见躺在山上的纪若尘,作者说:她已做足了一切,见与不见,有何分别。
是以纪若尘废了文王山河鼎,失了九幽火焰,也要救回青衣。
有女若此,夫复何求呢?
“我只要这一世,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