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水青山,都是近几年的热词,被广泛报道和讨论,然而对于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始终还是一些比较模糊和笼统的概念。由余淳、吕紫伯执导,由甲、韦言、吴海中编剧,李乃文、王雷、颜丙燕、胡明主演的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河锦绣》在央视开播以来,以全景式的视角,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展现脱贫攻坚事业的方方面面。

正视现实,乡村画卷营造经典质感

当剧集一开始把镜头对准一穷二白的泥河乡,宛若时光倒流的经典质感就扑面而来。李乃文饰演的半山村支书赵书和,胡明饰演的柳家坪村主任柳大满,骑着二八自行车去县里找王雷饰演的副县长国文,人没寻到,看到了城里人洋气的衣服和BP机,吃完面,丢了车,两人骑一车经过泥石颠簸的山路,寥寥几个场景,就勾勒出一幅质朴无华又生生不息的乡村画卷,有一种重回八九十年代的感觉。

后面的故事把半山村和柳家坪的合并,以及全村上下为了过上好日子而做出的努力,所走过的坎坷与弯路,都演绎得风起云涌,跌宕起伏。被暴雨泥石流冲垮的房子,换个地方又盖起来,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有些人选择留在城里,有些人选择重回故土,水泥厂提供商机和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和疾病。

围绕这一方水土的世事变迁,《山河锦绣》重现了两代人为摆脱贫困而付出的年华与热忱,从而达到于一村见百村、于一隅见山河的艺术效果。最难得的是,其中不仅能看到耕耘与收获,还有缘起和过往,在展现成绩的同时也正视现实,直面脱贫路上的磕磕绊绊。

若无千难万险,怎见山河锦绣?赵姓与柳姓延续百年的矛盾,老一辈对姓氏与婚恋的狭隘观念,还有贫困滋生的落后和短视,教育资源的缺失,导致村民总是只顾今天不顾明天,没有长远之计。其实这些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是困扰乡村发展的重要屏障。《山河锦绣》没有回避没有绕行,而是扎根乡土正视现实,把这些问题摊开了讲,一个一个解决,也正是这份弥足珍贵的真实,把后面的故事变得更加引人共鸣。

深入浅出,感受脱贫工作者的精神世界

面对重重困境和接连失败,《山河锦绣》的三兄弟没有灰心沮丧,而是继续奋斗、不懈努力,从赵书和多次喊村民修水坝无人响应,到中央调研组走访石头村,再到高枫带着工作队开始挨家挨户记摸排登记,正式展开扶贫工作,《山河锦乡》用了近20集的篇幅,让柳家坪扶贫工作进入正轨,这样的叙事结构绝非赘笔,而是切实深入地展现扶贫工作,并由此感受脱贫工作者的精神世界。

三兄弟齐心协力,改变的不只是村民的生活,也点燃了他们的希望。假如全村人还是像从前一样得过且过或是各自为战,扶贫队来了只想把自己评上贫困户,拿到一笔固定的扶贫款,那样的脱贫是没有意义的。正是三兄弟付出三十多年的努力,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精神转变,给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剧很有心地用三兄弟的名字暗含三种工作风格。国文用“文化”和科学的方法推动乡村脱贫,有完整严谨的大局观;赵书和一直坚持“和气”团结,最终化解了赵、柳两姓的矛盾,把合并后的枊家坪扭成了一股绳;枊大满虽然做事总是三板斧,却能始终斗志“满满”,用全力以赴的态度带动身边人的积极性。

剧集通过这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最精准的阐释,传递出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村民要想真正脱贫致富,除了需要基层工作者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还要有村民发自内心的精神诉求,要满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才能激发出改变命运的勇气。

柳家坪群像生动鲜活,精彩停不下来

近几年讲述乡村故事的影视剧不少,其中不乏《山海情》《幸福到万家》等叫好又叫座的爆款佳作。与这些同类型作品相比,《山河锦绣》最大特点就是兼具时间距度与内涵深度,既有经典质感也有现实共鸣,这些可以视为本剧的爆款密码。

虽然故事只是发生于依山傍水的柳家坪,人物却不单调。除了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三兄弟,还有勇于实现自我,把青春投入到乡村教育事业的柳秋玲,当兵转业后以扶贫工作队队长身份回归乡里的高枫,买车搞运输失败的赵元宝,进城开店做早餐的三喜,远走南方追寻梦想的柳小江,还有不思进取的满囤和满仓,共同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柳家坪群像。

正是这些鲜活的人物,给故事提供源源不断的戏剧冲突,让《山河锦绣》既保留了乡村题材的原汁原味,也具有了雅俗共赏的趣味性。剧情氛围时而欢快、时而凝重,在不拘一格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形成了极佳的追剧体验。所以该剧播出后不仅收视率居高不下,还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成为今年入冬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荧屏爆款。

随着剧情的发展,后面的故事依然牵动人心,“枫枫娃”会用怎样的妙招打开工作局面,国文的水坝蓝图何日能实现,赵雅奇如何用学到的知识回报乡里?《山河锦绣》精彩不断,值得继续关注。


山河锦绣(2022)

主演:未知

导演:未知